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扩张之路-第5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袁世凯把头转向杨士奇,然后轻声的开口道。“杏城,你继续说…”

    “是…”微微躬了躬身,杨士琦微微颔首,而后继续了刚才没讲完的话。“……为此,国社政府愿意对外承诺,在和谈期间绝对不会调动兵力,目前正在北上的兵力也将会在现有的位置停下,除非和谈出现变化,不然绝对不会北上一步…”

    听到杨士琦这么说,本来激动的众人总算是安静了少许。

    在这个时代,此类承诺还是相对比较有效的——————至少是在对外承诺后。所以听了杨士琦的话后,众人也都多少相信了一些。

    “那,宫保,我这就去发电报?”舔了舔嘴唇,段祺瑞轻声询问道。

    “嗯…”

    得到袁世凯的允许,段祺瑞也不在多言,而是直接转身离开了房间。

    很快,一封关于同意国社政府提议的电报就从北京发往安徽,自然,电报上的内容也以很快的速度被公众获知。

    不管如何,公众还是更喜欢和平的,所以舆论上基本上都是希望国社政府能够答应北洋政府和谈的请求。

    所以当国社政府宣布接受北洋政府提出的和谈请求时,舆论方面几乎都是一阵宽慰。至于国社政府所提出的,和谈应该在安徽进行的事情,公众到是都没什么意见。毕竟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北洋已经战败。

    现在北洋就连自己中央政府的地位怕都快保不住了,和谈的地点在哪里又有什么所谓呢?这点上北洋那边似乎也是这个态度,不过他们还是竭力争取了一番,直到确定实在是没有办法后才承认了这点。

    另一方面,对于这场和谈除了公众比较高兴外,地方势力和列强的感情就比较复杂了。就像曾经说过的一样,除了少数军阀外,大部分的军阀都希望自己土皇帝的日子能过的久一些,所以他们才会在严绍和袁世凯发生冲突的时候一直都在旁边旁观这一切。

    因为对他们来说,再也没有比双方两败俱伤更好的结果了。

    谁想到国社军是伤了,却没有伤到筋骨,而北洋呢?却彻底的被打垮了。尤其是现在双方正在进行的和谈,可想而知,等到和谈结束后国社军的实力恐怕比战前还要强上几分,这对军阀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只不过现在公众都在讨论着和谈的事情,所以他们也不得不跟着掺和几句罢了。

    和军阀们相比,列强们的态度就比较复杂,大致上主要分为三者。

    一类就是与己无关的,也就是怎么样都无所谓的那种。

    这类国家的代表主要是意大利、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如果后者也能算作列强的话。

    会这样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这些国家在中国本来就没什么利益——————意大利到是曾经尝试过,不过这个国家我们都知道,属于比较二的那一种,所以最后很轻松的就被吓跑了…

    第二类国家,则是属于支持严绍的那一类,或者说是比较倾向于严绍。

    这类国家的数量相对比较多,分别是美国、德国、法国和俄国…

    美国的话,严绍和美国的关系本来就比较密切,尤其是在严绍曾经资助过多任美国总统,而且每一次都没有押错宝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对严绍的善意自然相对比较高。

    而德国的话,则是因为严绍与德国人相对较为密切的商业关系。

    要知道现在的许多武器里,除了手枪是从美国购买的外,剩下的包括麦德森轻机枪在内基本上都是通过德国人购买的。这么长的时间下来,严绍已经让德国人赚了几艘战列舰的钱。

    而且由于严绍花钱一直都很大手笔的关系,德国人哪怕是用膝盖也可以想象的出来,如果严绍坐在了袁世凯的位置上后,绝对会大规模的扩军…

    扩军,军队是需要武器才能有战斗力的,这点谁都很清楚。

    问题是现在中国的兵工厂虽然不少,但是如果需要装备的军队数量过多,这些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就跟不上了。到时摆在严绍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外购…

    考虑到现在国社军的武器几乎都是德械,哪怕是冲着后勤的问题,严绍也只能继续采购德械,这种情况下德国人怎么可能不支持严绍。

    至于法国人就更简单了,虽然法国人和严绍并不是盟友,但是两者之间的关系绝对要比前两者更密切,尤其是在考虑到严绍和法国的渊源之后。

    可以说对严绍获胜这件事,法国人是最高兴的。

    不过现在法国和英国毕竟是同一战线的,所以到也不好在英国人的面前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毕竟法国人还需要英国人帮忙对付德国人。

    虽说如此,法国人还是很高兴,尤其是在考虑到法国和严绍的渊源之后,甚至打算在国社政府取代北洋政府之后,将原有的驻华公使馆提升为大使馆,另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合作项目在等待中。

    会这样,除了严绍和法国的关系外,还有一点就是国社军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战斗力…

    当初为了尽快提升国社军的战斗力,严绍曾经从法国雇佣了大量的退役军官,在安徽的军事学校里面担任教官。在和北洋正式发生冲突后,这些军官曾经跟着部队踏上过前线,所以对国社军的战斗力有着较为直观的了解。

    按照他们的说法,国社军中最为精锐的几个师已经达到了欧洲二流的水准,剩下的一些师也已经达到了准二流的程度。

    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将来如果欧洲的战事紧张,完全可以让中国出兵帮忙。

    自然,现在战争还没有开始,法国人也无法想象一年后的那场战争究竟有多惨烈,对当时的法国人来说,只要是能帮他们填堑壕的,哪个国家的其实都无所谓了。不过现在既然还没落魄到那个地步,法国人理所当然的就对这些退役军官的报告不屑一顾起来。

    “什么时候法兰西落魄到需要黄种人的帮助了?”

    而且出于白人的骄傲,绝大部分的法国人也不愿相信这支远东的军队居然会有这么强的战斗力。

    不过这些报告毕竟还是有一些价值的,再加上彼此的渊源,所以法国人多多少少也比以前重视了一些和中国的关系。

    只是说到底,他们最重视的还是和中国的商业关系,尤其是那些有钱途的…

    雷?科帕也因为他在这方面的功绩,被预订为下一任的法国驻华大使。

    当然,这一切都要等到严绍正式取代了袁世凯之后。

    至于俄国人,情况就稍稍有些特别了。

    他们会支持严绍并不是因为他们对严绍友善,仅仅只是因为袁世凯从他们的手里抢走了外蒙而已。当然,这件事严绍也出钱了,不过显然俄国人更能记住直接出兵的人。

    而且俄国人多少也抱着一点能从严绍手里讨回外蒙,至少是部分权益的想法,自然而然的也就倾向于严绍。

    不过很明显,他们这是痴心妄想。

    至于第三类,也就是所谓的反对严绍的国家…

    这类国家最少,只有两个…

    一个日本,另一个则是英国…

    前者会反对严绍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彼此之间的仇怨实在是太深了。而且严绍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胁。

    至于后者…

    情况就稍稍有些复杂…

    认真的讲,虽然朱尔典和袁世凯的私交很好,但是这个老头从来都是以英国的利益为最优先。如果说抛弃袁世凯能给英国带来极大的利益,那么这个老头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抛弃袁世凯。

    问题是,他最开始的时候根本没重视严绍的价值,而等到他开始重视的时候法国人已经先他一步了。

    扬子江本来是英国的势力范围,现在却没法国人生生插进来了一脚,对此英国人自然是十分恼怒。问题是就像法国人需要英国人一样,英国人也需要法国人的协助来应对德国人的威胁,所以对此英国人也只能十分隐晦的向法国人表达自己的不满。

    当然,如果仅限于此的话,那英国也就不可能称雄于世界数百年了。

    所以英国人才会做出资助袁世凯灭掉严绍的决定,以此作为法国人插足扬子江的回应。

    为了能达成这个目的,英国人可以说是付出良多,谁想到最后却是这个结果。这也让英国人变得十分尴尬,究竟是应该承认严绍的政权,还是不承认?

    承认的话,肯定是会不甘心的。

    可如果不承认的话,那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