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袁世凯和杨士琦一脸的奇怪,梁士诒解释道。“……我曾经和洋人了解过,那个汽车厂之所以能赚这么多的钱,完全是因为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掌有一项专利,正是这个专利让他们的汽车厂成为全世界最赚钱的汽车公司,而这项专利的所有人就是严绍…”
“固然,重要打下安徽,汽车厂就是我们的了,但是如果没有这项专利的话,就算我们有了里面的机器也没用。”
“拿下了汽车厂,只管使就是了,管那个专利做什么,难道那个姓严的还能找上门来?”听到这里,袁世凯是彻底不明白了。
他是个旧式人物,虽然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顶尖了,但毕竟还是有很多事情不明白。在他的观念里,东西既然抢到手了,那就是他的,他卖给别人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至于那个专利,难不成在中国还能有谁找他算账?
“事情不是这么算的…”看出了袁世凯的想法,梁士诒无奈一笑。“如果只是在中国的话自然没有什么,问题是那些洋人是很信这一套的,所以就算我们抢下了工厂,碍于专利,最多也只能在国内卖卖,而国内的市场这么少,怎么可能会有人愿意接手这个摊子…”
“你的意思是说,这个汽车厂就算到手也没用?”
“是这个意思…”梁士诒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坐在一旁的杨士琦神色微微动了动。本来他是很支持袁世凯夺下安徽的。毕竟如果能夺下安徽的话,那里的收入对北洋来说会是个很大的助益,至于南下的理由,这种东西想找总是能找到的,现在不就有一个现成的理由吗?
但是现在听了梁士诒的解释后,杨士琦却有了另一个念头。(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五章 谋划()
其实无论是李国筠还是梁士诒他们都弄错了一件事,没错,集团棉纺织厂等工厂那一部分每年的年盈利的确在一千多万。但是汽车厂的盈利却绝不是几千万就能形容的…
尤其是在新的装配线组装完后,汽车厂的盈利很可能会达到几亿的程度,甚至比清政府在1911年,也就是辛亥革命那一年的财政收入还要多出许多。
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汽车公司在采用了先进的流水装配线后,那远超其他汽车厂的产量,10条新式生产线每年70多万辆的产能,已经比全世界所有汽车厂加在一起都多了——————自然,这么大的产能单凭严绍自己是不太可能办到的,毕竟中国的工业基础实在是太薄弱了,如果单凭中国本身的能力,汽车厂每年能生产三万辆已经算是奇迹了。
但实际上严绍的汽车公司负责的只是组装,把从美国进口的汽车零件通过装配线组装成汽车。整个过程只需要提供人力还有独门的装配线,对工业基础的依赖并不是很大…
再加上如今安徽境内成立的零件工厂越来越多,另外还有中国远低于美国和欧洲的人工成本。整个汽车公司的盈利是巨大的,而且在包括福特在内的其他汽车公司找到绕过‘装配线’专利的路子前,这种优势依然可以维持很长时间,而美国人和欧洲人想要找到其他路径,没有几年的时间显然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严绍也很清楚。如果公布汽车厂的盈利,会引来多少觊觎的目光。所以这段时间来一直都对汽车厂的盈利程度秘而不宣,使得外界虽然不断猜测。却始终猜不出来个结果…
而在没有实际体验过流水装配线工作效率的情况下,他们显然也想象不到这种可以说是工业革命过程中重要标志的发明,所带来的效能提升究竟有多大…
再者说几亿这个数字也的确是太夸张了些,历史上福特的盈利也才在两三亿而已——————历史上在没有流水装配线前,福特的净收入从200万美元增长到了1914年的2500万美元,那一年正好是福特采用流水装配线的第一年。而等到1917年的时候,福特的净收入已经达到7000万美元。等到了1921年,福特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6。6的时候,净收入过亿已经是种很含蓄的推论了。
这还是在当时福特的日工资已经从2美元涨到5美元多的基础上。而同时期的中国工人日工资,依旧在1、2角前徘徊,就算是用1911年时的汇率来计算,美国工人的日工资也差不多相当于中国工人的一百三十多倍。坚持就是悲剧啊…
————————————————————
梁士诒和李国筠他们推论的差距会这么大。一方面是认识不到流水装配线的先进性,另一方面却是净收入几亿这种推论实在是太夸张了些。
不过就在这样,对袁世凯来说,一两千万、两三千万的款子依然是比不小的诱惑。只是和原来相比,袁世凯的兴趣明显小了许多。
另一方面,本来杨士琦是很赞同袁世凯夺下安徽的,毕竟夺下安徽不但能让北洋的控制范围多出一个省,而且也能得到现在北京政府急需的现金。最重要的是,可以将由同盟会控制的江苏、湖北、江西等省份从中间切割开。
而且安徽乃是四战之地。夺下来后往哪打都可以——————反过来,要是实力不济的话,四战之地也就成了四面都挨揍。
不过在听了梁士诒的话后,杨士琦的心底反而有了点别的想法。
所以就在梁士诒询问袁世凯是否还要继续的时候,杨士琦立刻出面打断道。“宫保,既然安徽已无大用,那我到是有些想法…”
“哦?”作为自己的首席智囊,袁世凯到是很重视杨士琦的意见,因此连忙问道。“杏城有什么想法尽管提,但说无妨…”
杨士琦点了点头,在原地来回度步,整理了一下自己脑中的思路后才缓缓道。
“刚才燕荪也说了,安徽的实业里最值钱的就是那个汽车厂,但是汽车厂最核心的专利却是严绍掌握的,没有这个专利,对我们来说这个汽车厂就是个废品,虽说还有其他实业,但最多也就只能弄到两三千万的款子…”
梁士诒点了点头,表示的确如此。
而杨士琦则是继续道。“既然这样,那安徽对我们来说就不再是必得之地,我们也就可以换一个思路。李斐君所言安徽怨声载道,我们暂且不提这是否是事实,但严绍的确是得罪了不少安徽地方上的士绅,而不要忘了,盯着安徽的并不只是我们,还有其他人…”
“你是说?”
“没错。”杨士琦点点头。“同盟会…”
“安徽本来就是革命党的重点关注地区,最早有光复会的徐锡麟和秋瑾,后来还有同盟会的吴旸谷和孙毓筠。如果不是突然冒出来了个严绍的话,恐怕安徽也会和其他省份一样,成为同盟会的囊中之物,而且安徽也是四战之地,对于同盟会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安徽在同盟会的手里,那么同盟会就能通过安徽和湖北、江西等省份连成一片,如果是在别人手里…”
“而且根据从南京方面得到的消息,现在南京一共有5个军,其中第一军的指挥官柏文蔚就是安徽人。在同盟会里,柏文蔚无疑是地位最高,资历最老的一个,手里又有实力,如果不出意外,那么这个柏文蔚铁定就是现任的安徽都督,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坐视安徽被一个外省人占据…”
“南京那边也因为前段时间向安徽借款被拒。对安徽方面的感官十分不好,如果我们能从中作些努力,使两方面发生一些摩擦甚至是争斗的话。那岂不是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说到这里,杨士琦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
“只要能挑动两方争斗,如果是南京方面失败,那么同盟会方面必然会对安徽产生敌意,现在湖北、江苏、江西、浙江皆为同盟会所占据,只要同盟会和安徽产生了间隙,将来安徽也就再无安稳。如果是安徽方面失败。那严绍不过才28岁,正是年轻气盛的年纪,才刚刚登上高位就被人赶下来怎么可能咽的下这口气。必然会想办法进行复仇,然而这个时候地方形势已经定的差不多了,他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重新再找一个地方东山再起,所以想要复仇的话。也就只有找一个势力合作。而在中国能对付,并且愿意对付同盟会的除了我们还能有谁?”
“那严绍虽然有多少身家谁也不清楚,但相信不会低于万万之数,有了他的资助,宫保还用担心收拾不了同盟会吗…”
其实本来杨士琦还想说,之后在给严绍一个财政部长的位置。严绍那财神的名字,在中国还是叫的很响的,在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