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是关税、威海卫,甚至还有战后的赔偿等等,这已经超过了一个支援国能得到的东西。
而如果直接出兵的话,严绍又要求有一个殖民地,前面的条件也是一个不落。
眼下英法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当然不可能会答应严绍的这个要求。
话虽如此,但朱尔典还是跑过来了。因为眼下俄国的情况不是很好。所以伦敦和巴黎方面提议是否可以通过在中国的西伯利亚铁路,向俄国运送物资?
眼下海陆,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获胜之前恐怕是没法打通了,所以短时间内如果能用西伯利亚铁路向俄国运送物资的话,或许没有海运的数量大,但是也绝对不会少了。而且眼下整个东北都在中国的掌握之中,无论做什么都十分方便。
这次朱尔典跑过来,就是为了这件事。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因为在英国人看来,只要能把达达尼尔海峡打通,自然也就不需要这个铁路运输了…
而听着朱尔典提出的要求,严绍则是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
————————————————————
英国将在达达尼尔海峡发动战役,打通达达尼尔海峡的事情,严绍其实早就已经知道了。
事实上这条消息得到的也是很偶然,但是严绍却一点也没有怀疑。话虽如此,严绍其实一直在怀疑着一件事情…
“丘吉尔当初坚持要扣押土耳其人的战列舰,会不会是故意的…”
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蔡锷几人,严绍苦笑着询问道。
“总统,您这是何解?”
听到严绍这个问,蔡锷和蒋百里等人都吃了一惊。
故意的?这是什么意思?
几乎每个人都迷惑起来,不清楚严绍刚刚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不过严绍却并没有立即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独自在会议室内走着,走着,过了好一会才重新抬头看向了几个人问道。
“你们觉得,当初丘吉尔扣押土耳其人的战列舰,会不会是故意的,而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土耳其人愤怒,并且加入同盟国阵营?”
听到严绍的想法,蔡锷几人再次吃了一惊。只是在吃惊过后,蔡锷和蒋百里彼此互相看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恍然,似乎是想明白了些什么。
当然,这个时候想不明白的人也很多,很快就有人问道。“总统说着话,是否得到了什么证据。”站在严绍的面前,段祺瑞开口道。
“证据到是没有。”严绍摇了摇头。“只是一丁点的猜测而已…”
“你们应该清楚,我们中国人被称作东亚病夫,这个称号自从山东战役获胜之后才勉强摆脱掉…”说着严绍看向众人。“而在欧洲,可同样有一个病夫存在吗…”
“东亚病夫”一词最早出现为“东方病夫”,出自当时上海英国人办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英国人,于1896年10月17ri登载。按照梁启超的翻译是:“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
不过实际上东亚病夫一词是类比西方列强所谓“欧洲病夫”(siofeurope,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产生的。换句话说,其实土耳其的地位和中国一样,比中国甚至多少还能强上一些,毕竟当时的土耳其还是比较努力的,不像中国…
不过这样,问题也来了。
我们都清楚,一般担上病夫称号的国家,实力通常都比较弱。
考虑一下清末民初这段时期中国的实力,我们还真没办法辩解些什么。而通常上讲,有这种称号的国家一般也都比较容易欺负…
丘吉尔,海军大臣,也就是后世的那个英国首相丘吉尔。
尽管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地位似乎并不如罗斯福或者是斯大林,但只要考虑到在战争当中,一直持反苏立场的他,居然会和苏联联手对付德国,就可以看的出来他绝对非比寻常。
而在了解到这位丘吉尔就是严绍所了解的那个丘吉尔之后,严绍就更不敢小看这个人。
同样的,他也开始深深怀疑起当初丘吉尔非要扣押战列舰的目的。
很简单。
“难道他就看不出来,扣押了土耳其人的战列舰会导致土耳其人的激烈反对,甚至很有可能把土耳其人逼到德国人那边吗?难道他就看不出来土耳其如果站到同盟国一方,那么整个黑海都有可能会被土耳其人给封锁,俄国人也再也没有办法得到物资了吗?”
如果这个丘吉尔真的是严绍了解的那个,那么他绝对不可能不了解。
换句话说,丘吉尔这么做绝对是有yin谋的,并且有着自己的想法和目的。
在考虑到土耳其欧洲病夫的称号…
恐怕在丘吉尔看来,土耳其是一个很好解决的对手,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目标。本来土耳其的政治立场不明,英国很难找到土耳其的把柄对其出手。问题是当时土耳其本身就是一块非常肥的肥肉,总体情况和当时的中国很类似,都是领土辽阔,但是实力不足的那种。
所以,如果能把土耳其也拖下水的话,那么英国人便可以从土耳其身上捞到足够的好处。
不过反过来考虑一下,如果想捞好处,就必须让土耳其人站队,而不是继续维持中立,毕竟战争当中如果对中立国动手的话,英国国内的舆论压力会很大。当然,英国绝对不能让土耳其加入协约国,因为那样的话土耳其就是英国的盟国了。如果是盟国,那丘吉尔还怎么下手?所以只能想办法把他逼到同盟国去。这样在对付同盟国的同时便可以同时解决土耳其的问题——————虽然这么做看上去似乎是增加了对手,但不要忘了土耳其的欧洲病夫的称号,只要想象一下清末时期的中国究竟有多脆弱,就可以想象丘吉尔和其他英国人对土耳其的优越感。
在他们看来,恐怕土耳其是一个很好解决的对手,可以十分轻易的就能解决掉。最初的时候或许会因为封锁黑海而给协约国造成些麻烦,但只要解决掉土耳其,那么英国便可以从土耳其的身上得到巨大的利益。
事实上历史上土耳其解体之后,土耳其的地盘有很多都被英国人给接收了。而本来横跨三个大陆的奥斯曼帝国,最终只剩下了现在的那么一小块地方。就这么一小块,也还是凯末尔好不容易才保存下来的…
但是英国人显然估计错误了一件事,那就是土耳其人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软弱,他们,还是可以给英国制造一些麻烦的。
————————————————————
或许是因为对土耳其的轻视,英国人并没有想到招惹土耳其带来的坏处,只考虑到了把土耳其逼入同盟国阵营会带来的好处。
同样考虑到欧洲整齐压路机的威名,恐怕英国人也没有想到俄国人会这么快就被德国人打的丢盔卸甲——————要知道这个时候全世界对俄国人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认为俄国人拥有极强的实力。
既然如此,那么俄国就不可能因为短时间黑海被封闭,就会陷入困境。
而在黑海被封闭的这段期间,英国则可以出动军队发动像达达尼尔海峡战役这样的大规模战役想办法解决掉土耳其人,打通达达尼尔海峡,得到解决土耳其最大的功劳…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那就是历史上的达达尼尔海峡战役本来是英国人和俄国人一起发动的。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英国人居然独自动手,这也是历史上英国人会惨遭失败的一个原因。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或许才更能证明英国人的确是早就想把土耳其人拖下水,当初的扣押战列舰的政策也不是担心土耳其人会投向同盟国,到时候在收拾这些战列舰会更费事。而只是想要把土耳其人拖下水之后将土耳其肢解,并且分配利益。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英国人根本不可能会自己就对土耳其发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这么做完全是因为英国人认为自己就可以解决这件事,并且帮助当时陷入困境的俄国人。但是英国人估计错了,土耳其人要远比他们想象的强悍,历史上这场战役英国人的损失十分庞大,整场战役也是以失败告终。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英国人小瞧了土耳其人,而且当时的土耳其陆军完全是被德国人训练出来的,甚至当时指挥土耳其人的也是德国的军官。
————————————————————
想到土耳其完全是被英国人拖下水的,严绍就觉得有些发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