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乾隆帝十分欣赏。认为“用意新而遣词雅”,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几位年过七旬的皇帝,但他们的业绩却无法与自己相比。
他为此做了一篇《古稀说》:
余以今年登七秩,因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三代以上弗论点,三代以下,为天子而登古稀者才得六人。已见之近作矣。至夫得国之正,护土之广。臣服之普,民庶之安。虽非大当,可谓小康。
且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戚,曰女谒,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今皆无一仿佛者。即所谓得古稀之六帝,元、明二祖,为创业之君,礼乐政刑有未遑焉。其余四帝,予所不足为法,而其时其政,亦岂有若今日哉?是诚古稀而已矣……
对于乾隆皇帝来说,的确政绩显著,功勋赫赫,但从乾隆后期来看,政治开始下去了,这与乾隆的好大喜功、南巡北猎、连年用兵等有直接的关系,国力日渐衰弱,到嘉庆皇帝即位时,已是国库空虚、民穷财尽了。
但就乾隆的长寿来说,“古稀”二字是当之无愧的。在中国历史上的230多个皇帝中,短命的多,长寿的少,而活到89岁高龄的却只有乾隆皇帝一人,他经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
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享年89岁。庙高宗,谥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有句话说:“做皇帝难,做好皇帝难,做长寿的好皇帝,更难!”但是乾隆皇帝都做到了!
在中国数千年的帝王史上,中国帝王长寿排行榜前三甲分别是:第三名是一代女皇武则天,享年八十二岁;第二名南北朝时的梁武帝萧衍,活了八十六岁;第一名乾隆皇帝,终年八十九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放到现在,那就是种马里的标准男主角形象。
素有“风流皇帝”之称的乾隆创造了若干古代之最的纪录。
比如,若以实际统治国家的年限来算,乾隆或是世界之最;又如他爱写诗,虽然质量实在不敢恭维,缺乏诗意,但却以数量取胜,是古代写诗最多的人,一生写诗近五万首,超过了《全唐诗》2200多位诗人的总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再比如他还是中国古代最长寿的帝王,寿至89岁,而且老而弥坚,没生过大病,几可说无疾而终。
所以许多人都艳羡乾隆是古今少有的幸运君主,他自幼聪明,深得康熙、雍正喜爱,成人后坐享由康熙、雍正奠定的太平盛世,没有多少值得劳心忧烦的国家大事,一生基本上都在享受生活:喜欢吟诗作文,酷爱书法、绘画、音乐、品茗,具有艺术家气质,又爱旅游。六下江南,五上五台山。三登泰山。乾隆还弓马娴熟,爱好狩猎。时常与武官比赛射箭,甚至还喜欢各种冰上运动……真可谓是上天的宠儿。
拜各种狗血清宫电视剧所赐,现在是个人都知道乾隆皇帝相当好色。他不仅拥有三宫六院,宫中如云,佳丽荟萃,而且六下江南还留下无数风流香艳的历史传说;晚年他与一个异族香妃的浪漫传奇,更让后人领略了他的风流好色世上无人能及。
《戏说乾隆》里,一部剧情换一个女人;在《还珠格格》里,这猥琐老男人竟然连自己的私生女儿都差点不放过。骂他一声色鬼也不算冤枉他。
而另一方面呢,乾隆又是出了名的长寿皇帝。
俗话说,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很多人就纳闷了,就这一位标准的种马,为什么就能长寿呢?这不科学啊!
其实呢,乾隆本人相当的注重修身养性。
我们知道,历史上很多人当了皇帝后,一当上瘾了。就想一直一直当下去,寻求长生的秘诀,炼丹吃药,求佛信道。为此搞死自己的少数。但乾隆没有走他们的老路,他不信长生,但他积极为长寿打基础。
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前车之鉴。
说来有趣,乾隆的父亲雍正一心想要长寿。大肆延请各方高人,寻求长生不老之方。金丹服用了不知道有多少,但却早早去世,还不到六十岁,虽然死因迷雾重重,但一种较具可信度的推测便是服食金丹中毒而死。
而到了乾隆皇帝,由于亲眼目睹了雍正追求长生的徒劳无功,吸取了教训,对于炼丹等毫无兴趣,登基之始就下令驱逐了雍正召来的炼丹术士,更遑论服食,但反而得获长寿。
乾隆皇帝为什么能独享高寿呢?有关专家研究发现,乾隆皇帝有一套养生秘诀。
原来在乾隆当皇子时,他最敬仰的是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康熙皇帝8岁登极,当了61年的皇帝,活了69岁,是清代一位较长寿的皇帝。
康熙把养生之道分为养身和养心或称为养神、养性两方面。
养身是指节饮食、慎起居、戒烟、戒酒、戒贪得、适当活动、勤身力行、重节敛、生活淡泊。
养心是指文艺、道德、思想、品性等精神生活。
康熙皇帝对于养身的精辟见解为:“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节饮食”,“身体微有不豫,即当节减饮食”,并“视其病由,从容调理,量进饮食,使血气增长”。并举例说,有的老人“苟于饮食禁之太过,惟任诸凡补药,鲜能资补气血而令人充足”,因而是不足取的。
“所好之物,不可多食,当各择其宜于身者”。“慎起居”,就是讲卫生,夏天不贪凉,冬天先增衣。
“人平日洁净,则清气着身,若近污秽,则为浊气所染,而清明之气渐为所蒙蔽矣”。
“朕于夏月盛暑,不开窗、不纳风凉者,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此正古人所谓但能心静,即身凉也。且夏月不贪风凉,于身亦大有益。盖夏月盛阴在内,倘取一时风凉之适意,反将暑热闭于腠理,彼时不觉其害,后来或致成疾。每见人在深秋多有肚腹不调者,皆因外贪风凉而内闭暑热之所致也”。
“若寻常居家,偶尔出行,忽感寒气者有之,宜常防范”,“未至寒冷,即增衣服”,“朕冬月衣服过于厚,却不用火炉。所以然者,盖为近火炉则衣必薄,出行外走必致感寒。与其感寒而加服,何如未寒而先进衣乎?”
“戒酒戒烟”,“朕自幼不喜饮酒,然能饮而不饮”,“是为诚不饮者”,“大抵嗜酒,则心志为其所乱而昏昧,或致疾病,实非有益于人之物”,“好饮酒,乐酒无厌,心恒狂乱,遂至形骸颠倒,礼法丧失,其为败德,何可胜言?”
“戒贪得,重节敛”,孔子说“老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朕今年高,亦当以圣人之言为戒,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若俭约不贪,则可以养福。则可以致寿”,“君子勤修不敢惰。致欲不敢纵,节乐不敢极。惜福不敢侈,守分不敢僭”。
康熙又说,“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荀子曰,身劳而心安为之。朕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而遇劳既不能堪也’”。
养心则是指“学六艺,多读书”等。
“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朕所及明季人与我国之耆旧,善于书法者俱寿考而身强健。复有能画汉人,或造器物匠役,其巧绝人者,皆寿至七八十,身体强健,画作如常”。“朕自幼好书,今年老虽极匆忙时,必书几行字,一日亦未间断。是以犹未至荒废”。“多读书,则嗜欲淡。嗜欲淡,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高”。
“近世之人以不食肉为持斋。岂知古人之斋必与戒并行”,“所谓斋者。齐也,齐其心之所不齐也。所谓戒者,戒其心生妄念也”。
康熙皇帝还酷爱手工艺品。康熙养心得所涉及丰富,含义深刻,立意高尚,对于后世的乾隆有着深刻的影响,以致后来乾隆先后26次至康熙帝景陵时,留下缅怀性诗句,表达了乾隆皇帝对一生以文治武功著称的祖父康熙大帝的终身怀念与孺慕。
其中,嘉庆元年1796年85岁的太上皇乾隆在《恭谒景陵》诗中写道:
昨叩六旬年,今携子位传。
未能定犹我,深感赐由天。
祖有福超训,新殷冰与渊。
明楼九拜毕,悲忆鉴忻然。
乾隆皇帝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对祖父康熙皇帝长寿的经验加以改进,从而总结出符合自己的:“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