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有一个小世界-第18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他对朋友说:“我自幼崇尚勇敢,六十年来从没受过欺凌侮辱。可是昨天夜里,我在梦中受到如此的侮辱,心里怎么能咽下这口气?

    我一定要找到那个敢于在梦中骂我。并向我吐唾沫的人。假若在三天之内找到他,我就要报仇雪耻;如果在三天之内找不到他我也没脸面活在世上了!”

    于是,每天一早。宾卑聚就带着他的朋友们,站在行人过往频繁的交通要道上。寻找跟梦中打扮、长相一样的人。

    可是,三天过去了。他们始终没有看到一个如梦中一般打扮的壮士。宾卑聚气馁地回到家中,感到很绝望,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拔出剑自刎了。

    仅凭梦中的一点不快便耿耿于怀,甚至含恨自尽、自暴自弃,是多么愚蠢啊!励志名言这虽然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因为挫折而无法解开心理疙瘩,耿耿于怀,而影响正常生活的人,在我们的身边时大有人在的。

    实际上,挫折对每个人都是无法避免的,比如家里亲人重病,自己却远在他乡,无法及时赶回;重病缠身,无论药物的功效如何好,总要一段时间才能康复。

    这些都是个人能力无法克服的。挫折的形成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有:个体生理上的缺陷,智力、才能、知识、文化等的差距,多种需要的冲突,如色盲者难实现学习或绘画的志愿;体弱多病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家庭与事业矛盾的苦恼,等等。

    外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造成的挫折最大,伤害最大。

    罗密欧与朱丽叶因家族矛盾,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饮恨而死;有才华的人因受嫉妒而遭排斥打击等等……不胜枚举。

    面对同一种打击,有的人坚定不移,有的人颓废沮丧。

    这种“挫折容受力”的差异,与个人价值观、人生观有关联。

    “挫折容受力”还与个人的性格有关。心胸开阔、性格外向的人,对挫折能泰然处之,并能以积极的外部活动转移受压抑的心情;性情忧郁、内向的人,对事物过分敏感,爱自寻烦恼,挫折承受能力自然脆弱。

    个人的生活经验、健康状态等因素,也都能影响“挫折容受力”。鲁迅曾说过:“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这应该成为我们遇到挫折时的座右铭。

    古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句话在古今几千年的伟人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自古以来,成功者都是在战胜艰难困苦中获得成功的。不经过艰苦的磨难是不可能获得伟大的成功。

    磨难能激励人们的斗志。司马迁由于说了一句大实话而得罪了汉武帝。最后司马迁被施以宫刑。当司马迁受到了宫刑之后,他感到非常的屈辱,但是,完成他的《史记》,他忍辱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这一家喻户晓的历史著作。

    在磨难面前,司马迁没有退缩,反而激了其著书立说的斗志。当我们读到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时。是否想到过司马迁曾经受到过的磨难呢?

    有句名言是“患难困苦才是人类之最高学校”。这句话用在司马迁身上是太恰当不过了。

    范仲淹,他的父亲范墉。当时做宁武军节度掌书记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范墉先娶陈氏,继娶谢氏。仲淹是他第三个儿子。

    范仲淹出生第二年,父亲便病逝了。两岁便丧父,家中没了经济来源。

    谢氏贫困无依,只好抱着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今山东邹平县附近)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在朱家长大成人。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长山的富户。但他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晨夕之间,便就读讽诵。

    范仲淹片读不懈的精神,给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调半盂醋汁,吃完读书。

    后世便有了断齑画粥的美誉,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乐趣。

    一个偶然的事件,暴露了范仲淹家世的隐秘。他惊谔地现,自己原是苏州范家之子。这些年来,一直靠继父的关照度日。

    这件事使范仲淹深受刺激和震动。愧愤交集之下,他决心脱离朱家。自树门户,待将来卓然立业,再接母归养。

    于是他匆匆收拾了几样简单的衣物,佩上琴剑,不顾朱家和母亲的阻拦,流着眼泪,毅然辞别母亲,离开长山,徒步求学去了。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o11年),二十三岁的范仲淹来到睢阳应天府书院(今河南睢阳区)。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共有校舍一百五十间,藏书敷千卷。

    更主要的是这里聚集了许多志操才智俱佳的师生,到这样的学院读书,既有名师可以请教,又有许多同学互相切磋,还有的书籍可供阅览,况且学院就学,更是经济拮据的范仲淹求之不得的。应天府后来改名南京,应天府书院所以又叫南都学舍。

    范仲淹十分珍惜崭新的学习环境,昼夜不息地攻读。范仲淹的一个同学、南京留守南京的最高长官的儿子看他终年吃粥,便送些美食给他。他竟一口不尝,听任佳肴霉。

    直到人家怪罪起来,他才长揖致谢说:“我已安于过喝粥的生活,一旦享受美餐,日后怕吃不得苦。”

    范仲淹艰涩的生活,有点像孔子的贤徒颜回;一碗饭、一瓢水,在陋巷,他人叫苦连天,颜回却不改其乐。

    范仲淹的连岁苦读,也是从春至夏,经秋历冬;凌晨舞一通剑,夜半和衣而眠。别人看花赏月,他只在六经中寻乐。

    偶然兴起,也吟诗抒怀;“白云无颡帝乡遥,汉苑谁人奏洞萧?多难未应歌风鸟,薄才犹可赋鹪鹩。瓢思颜于心还乐,琴遇懂君恨即销。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

    数年之后,范仲淹对儒家经典诸如《诗经》、《尚书》、《易经》、《礼记》、《乐经》、《春秋》等书主旨,已然堪称大通:吟诗作文,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o14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今安徽亳县去朝拜太清宫。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今河南商丘,下同,整个城市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看皇帝,惟独有一个学生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

    有个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劝他:“快去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但这个学生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便头也不抬地读他的书了。

    果然,第二年他就得中进士,见到了皇帝。这位学生就是日后的北宋伟大的改革思想家范仲淹。

    大中祥符七年(1o14年)秋和八年(1o15年)春,他通过科举考试,中榜成为进士。在崇政殿参加御试时。他第一次看见年近五旬的真宗皇帝,后来还荣赴了御赐的宴席。

    二月的汴京(今开封市)。春花满目。进士们坐跨骏马,在鼓乐声中游街:“长白一寒儒。名登二纪余”。

    他吟着这样的诗句,想到自己已经二十七岁。比起旁边的滕宗谅等人,年纪显得大了许多。

    不久,他被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广德军位置在今安徽广德县一带,司理参军是掌管讼狱、审理案件的官员,从九品。

    接着,又调任为集庆军节度推官集庆军辖境位置在今安徽亳州一带,节度推官是幕职官,从八品。

    他把母亲接来赡养。并恢复了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从此开始了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

    磨难能激人们的潜能。有一位给世界带来光明的大明家,他就是爱迪生。爱迪生的幼年时代是很贫困的,小小年纪就走上了打工赚钱的谋生之路。

    由于他愤图强,立志以明创造为自己一生的职业。当他在明电灯泡的时候,在失败的上千次之后,最后,终于找到了用于电灯泡的碳丝。

    可见。磨难对于强者来说,则是一笔财富。正是因为爱迪生少年时代的磨难,激出了他体内巨大的潜能,最终成为伟大的明家。

    磨难能铸就人生的辉煌。邓爷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近代历史上一位伟人,他的传奇经历使许许多多的人们都为之感叹。

    邓爷爷十多岁,就到兰西国勤工俭学。后来参加革命后。经历了“三落三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