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治借着喝茶的举动掩去了唇边的笑意,他其实对于永宁数十年如一日地“惧怕”房玄龄这件事,有些不能理解,或者该说,他看不明白永宁对房玄龄那种带着些复杂意味的感情。说她怕房玄龄吧,可是等着事到临头的时候,她做出那些出格的决定的时候,又不见她去怕了,可是要说她不怕,每到如眼前这般的情形出现的时候,她又总是会装出一副乖巧的样子来,这却是她从来不会在别人跟前露出来的一面。
房玄龄看着已为人 妻、为人母的女儿,心中竟是升起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来。明明怎么看都还是自家从小养到大的闺女,可是为什么又总觉得有哪里是他再也看不懂了的呢?
那两位只坐着喝茶的喝茶,沉思的沉思,倒让永宁颇有些坐不住的感觉。如果只是李治在场也就罢了,她早就扑过去缠着他问发生了什么事,可是偏偏房玄龄也在,老爷子年岁也不小了,能少刺激一回也是好的,她只这样想着才把心底那股朝着李治扑过去的冲动给压了下去。这扑人的动作虽然没了,可是偷偷瞟过去的求救目光却一点没少,一拔拔地往李治那边狂递。
李治这回却没有如往常般发扬他“有求必应”的一贯作风,只是用眼神瞟了瞟书案上的几本书,算是给了永宁点提示。
永宁心里更糊涂了。她可是收山好多年了,这动笔写书的事已经很久不曾做过了,怎么就又会为了书被惦记上了?她微微抬头瞟了房玄龄一眼,见老爷子仍旧皱着眉头沉思,似乎在纠结什么,并没有注意到这边,于是便悄悄地把那几本书往自己跟前挪了挪……
等离得近了,她一看清了书皮上那熟悉的笔体所书写的书名,就一阵眼晕,顿时也就明白了房玄龄那一脸的纠结从何而来了。她再一脸郁闷地再度看向了李治,虽然不用猜也知道必定是李琮那里露出了什么马脚,才导致了眼前这一幕的出现,可是她还是想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李治虽然脸上带着笑,可是心里却有些泛苦。永宁的“才华”,他素来都是知道的,而且还自认知道得比别人多许多,有时候他也会想,如果永宁不是被他留在了宫中,那么她此时或许已经凭借着自身的才华,同样也会赢得世人的瞩目……只是如今这个与他太过亲近的位置,让她不得不放弃了许多……
他有些不敢去想,更不敢去问,永宁有没有后悔过,在她一笔一划地书写出眼前这几本书的时候,她在想些什么?身为宫妃,入宫之前她可以才名盛播,可是入宫之后,宫规所限,一言一行都当知分识寸,半点不能逾越……是不是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她写出来的这些东西,才只会出现在李琮的书房之中,而且还刻意地交待过,不许露于人前……
入宫几年,她没有再写过话本故事、传奇小说,虽然日复一日地练字不缀,却再也没有精美的诗词问世,偶尔也会召了乐师歌舞以娱,却再也不曾自弹自唱……似乎她曾经喜欢做的事,喜欢过的生活,在入宫之后,都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而他沾沾自喜于给她最珍贵的一切,可是直到今日才发现,或许他所认为珍贵的,所给出的那些,未必便是她所在意的,所喜欢的,所期盼的……
李治目光中的难过一闪而逝,手却不由主地覆在了永宁的手上,紧紧地握住。他只当做没有看到永宁疑惑、担忧的眼神,清了清嗓子,声调尽可能平稳地将他带着李琮去了致知书院后,所发生的事。
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永宁不由得轻轻吁了口气,与她心中不停翻滚着的那些念头相比,李治所说的这些其实根本就不算个事,自觉白白担心了这么大会儿的永宁,悄悄地瞪了李治一眼,只动着口形却未出声地说道:不带这么吓唬人的
李治干咳了一声,目光朝着房玄龄的方向一瞟,示意这回其实还真不怪他,他半点吓唬她的意思都没有……她怕的人明明在那边坐着,怎么就能把事情赖在他头上了?李治心里更是郁闷上了三分。
永宁避过房玄龄的视线,冲着李治翻了个白眼儿,她都还没弄明白她家父亲大众究竟还在纠结什么东西,又在郁闷什么,就是抱怨也找不着地方呀
房玄龄坐在旁边当背景当得脸上都浮起了黑线,再不满上面坐着的那两位眉目传情、小动作连连,他也不好直白地把意见给提出来……于是也学着李治方才那样干咳了两声,一脸正色地直奔主题而去:“陛下,淑妃娘娘为五殿下课蒙所用的那三本书籍,初看似乎是极适合与童子启蒙所用,若陛下应允,老臣请旨校勘之后,刊印发行……”
房玄龄和李治从李琮书房中搜出来的书,并不止三本,但是哪怕只从书名上看,也只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本是适合全国范围发行的,其余那几本……房玄龄看向永宁的目光有些诡异,虽然他没仔细翻看,可是仅是快速翻阅的几页内容,就已经很让老爷子心惊了。
这亏得是永宁与李治感情深厚,而李琮也正是被李治甚至再往前说,连李世民都看重的子嗣,那些一打眼儿就能看出与帝王心术相关的内容,若是出现在别的皇子的书桌上,怕是李治心里不定要怎么琢磨呢
李治其实也同样对帝王心术相关的几本书,感觉到吃惊。不过,他的吃惊却不是因为李琮在接受这方面的教育,而是书的内容确实很让他这个新任帝王颇有体会,一骨脑儿将书都拿了过来,倒不是在意李琮在学习这些,而是想要自己研读一番。
对于房玄龄所说的刊印发行那三本儿童启蒙书籍的想法,李治自然是大力造同的,甚至他还打算把今日方从李琮口中听说,又在永宁亲笔所书的那本《三字经》上再度看到的那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立碑
不管是弘文馆,还是国子监,甚至致知书院,都当立此碑,以激励学子奋发
李治和房玄龄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地热烈万分,反倒是与这些悉悉相关的永宁,却一脸无聊状地陪坐在那里,就像个没事人一样。
第二六零章 惊思
房玄龄离开大明宫的时候,仍难掩那一脸的神情激荡。
虽然永宁一再表露出,并不想借此扬名的意思,但是最后也没能抗住李治的游说,拿了李琮和借口,最后还是让她同意了不宣扬,但是也不豆腐的默认态度。
也就是说,从很大程度上,这三本童蒙教材和那四句格言,在一段时间内,将会以口耳相传的形势,默默在民间流散,但是等到传扬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显然永宁的名字是要被镌刻在史册之上的。从某些方面来讲,她披上这样的光环,对于李琮的将来发展,意义重大。
而房玄龄的那份激荡,却来自于,追根究底,永宁还是房家的千金,是他房玄龄手把着手教会她认字读书的亲闺女!虽然心中还是有些隐隐地遗憾,这份才情没有遗传到儿子身上,但是他房家的女儿从来不比儿子差!
再往远处想去,李琮的教育是永宁一手看着、教导着走过来的,那么……大唐,后继有人呀!
他当年于乱世之中,凭借着一双慧眼择明主而侍,除了那份渴望建功立业、名载史册的念头之外,又何尝不是再不愿见民生凋零、百姓凄苦?!不管这些年来,发生过什么,经历过什么,他心中由始至终的那点期望,一直都不曾改变——他想看到一个盛世明达的年代,即使他明白没有永远的盛世,却也期盼着这盛世可以持续的久一点,再久一点……
等房玄龄回到家的时候,发现家里人似乎多了些,不光自家几个儿子都陪坐在正堂,更有魏征、王圭、于志宁,甚至连孔颖都坐在,几人都是一般的神情,一个个心不在焉地端着茶杯出神。
房玄龄一回来,便有门上等候的家人,将正堂这几位到访的事告诉了他,他自然不会觉得意外,别说当时王圭在场,便是那些学生,这会儿怕是也已经折腾的长安城人尽皆知了吧……
房遗直、房遗爱和房遗则三人,各存了心思。房遗直是在琢磨这事对房家的影响,他日后必定要袭爵的嫡长子,如今已经很有些样子,能从家庭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也全面了很多。而房遗爱却纯粹是来凑热闹的,他本来正陪着一干多日不曾相聚的狼朋狗友在西市浪荡,结果就听说了致知书院出了神童的事,他怎么想怎么觉得这神童说的像是他家外甥,本来他倒是害怕被李琮连累着在房玄龄那里再落着一顿训斥,本来是想着回家来探听消息的,结果正遇上一脸兴奋地跑回来的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