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闺华记-第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新月是一个很单纯的女子,没有谢涵的这些麻烦,又是顾家又是赵王又是皇上的,万一将来谢纾的案子翻出来谢涵没准会受到牵连,可新月却绝对不会。

第三百五十三章、李尧(二)() 
当然了,梁茵这么想并不是希望谢涵出事,相反,她是在为谢涵担心,没有人比她更清楚顾家这些庶女们的命运,她母亲不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所幸的是她母亲最后关头明白过来了,可不管怎么说,她父亲也算是为顾家丢了性命,因此,她猜想谢纾的命运应该和她父亲差不多。

    所以梁茵是真心怜惜谢涵,希望谢涵能平平安安的,再说了,谢涵若平安了,说不定将来还能带挈一下她儿子的前程呢。

    至于外界传言谢涵的身家梁茵倒是没有放在眼里,这些年的经历她早就悟出了一个道理,钱财虽然是好东西,可也绝对是坏东西,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个不小心就会反手把自己伤了。

    故而梁茵很认同谢涵祖母说的那句话,过日子最重要的是舒心,有银子没命花的人多的是,她又何必趟谢涵这趟浑水?

    这么着,梁茵说服了李尧,而李尧权衡之后觉得新月倒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可进可退的,因此才同意了这门亲事。

    不过在得知谢涵因为修村墙被皇上称赞之后,李尧却对谢涵刮目相看了,同时也存了几分好奇之心,没想到这个小姑娘年岁不大,弄出的动静却不小,他倒要好好看看,谢涵能否斗得过顾家,能否替他报了当年的榆关之辱。

    “原来你就是涵姐儿,你姨母念叨你多次,总也无缘得见,没想到今儿一看果然是一个伶俐的,怎么了,是不是打算搬到城里来过冬了?”李尧换上了一副亲和的面孔。

    谢涵笑着上前先向对方规规矩矩行了个礼,这才说道:“暂时还没搬来,家里还有一点事情没弄利索,不过我想这个冬天应该会在城里过。”

    谢涵不知道长辈们到底有没有给梁茵请柬邀请她来参加谢沁的婚礼,所以便没把谢沁即将成亲的事情说出来,她怕梁茵知道后还得破费一笔。

    谁知梁茵听了这话拍了下手,“可不是很快,眼看着就八月节了,这位亲家公子的亲事也没几天了,我们到时就不去了,打发榆哥儿过去送一份节礼和贺礼。”

    “别,亲家太太别破费了,大老远的也不方便,我祖母还特地交代过我,万不可在你们面前提起我成亲的事情。”谢沁正和李尧说话,听见梁茵说的话转过身子又是摇头又是摆手的。

    “这孩子,也是个实在的,有什么不方便的,左右榆哥儿也要跑这一趟的。”梁茵见谢沁也是个本性纯良的人,暗自点点头。

    说起来张氏还真把这几个孙子孙女教得不错,这次议亲,她接触了下吴氏和郑氏,觉得那两个女人的眼光和心地可比张氏差多了。

    谢涵见梁茵问起谢沁成亲的事宜来,便转向了李尧,问起鞑靼那边的最新状况来。

    “你也关心战事?”李尧显然没想到一个九岁的小姑娘也会关心这个话题,不觉又对谢涵多了几分兴趣。

    不过他很快便想起来眼前的小姑娘不是别人,是那个又出银子又出主意建村墙的人,她建议栽种的荆棘和倒插的木箭头不仅得到了皇上的称赞,还得到了顾霖的认可。

    这不,这些日子顾霖一直忙着命军队加固边境小镇的城墙,倒插木头是不太可能了,可在城墙根下和护城河岸边种一圈荆棘还是可以的。

    于是,李尧不等谢涵回答,便告诉她鞑靼那边今年又是大旱,又没有粮食过冬,因此这个冬天对他们来说肯定难捱,相应的大夏这边也得做好应战的准备。

    “没有粮草,他们怎么打?”谢涵问。

    “抢呗,他们也不恋战,见到有村子就进,抢了粮食和女人就跑,我们总不能每个村子都派兵驻守吧?等我们的士兵得到消息赶过去他们就撤了,而且他们一般都是晚上进村,真是可恶透顶!”李尧说完捶了下案几。

    “边境上的城墙修不起来?”

    谢涵真心觉得要是在边境上修一道城墙的话应该会好多,可这不是一笔小钱,她手里倒有两百万两银子,问题是这些银子她没法拿出来。

    “这就得问皇上了,不过受你的启发,边境上的村子倒是大都修了城堡,晚上也留人值守,相对来说要好一些,可毕竟不是每个村子都能修得起城堡,要我说,还是痛痛快快地干一仗,这些孙子就是欠揍,就得把他们打老实打蔫吧了他们才不敢闹事,什么时候都是拳头硬就听谁的。”李尧说完握紧拳头向谢涵示意。

    谢涵见他了连粗话都冒了出来,可见是真气急了。

    “行了,打打打打的,一天到晚就知道打打打,真打起来,还不定怎么回事呢,多少人为此送命,多少人无家可归。”一旁的梁茵见李尧的情绪有点失控了,瞋了他一眼,说道。

    是啊,道理谁都明白,人都是欺软怕硬的,谁的拳头硬就怕谁就服谁,可问题是战争不是两个人打架这么简单,这是两个国家打架,牵扯到的东西太多了。

    “去去去,你懂什么,妇人之见,你只看见了有人送命有人无家可归,可你没看见边境上那些受辱的百姓,长此下去,边境上的人越来越少,村子越来越空,接下来那条边境线就该往里移了,所以这仗早晚得打,晚打不如早打,早打可以多挽救一些边境线上的百姓。”

    “李大人这话很有道理,听李大人的意思,咱们和鞑靼多半是要真开打了?”谢沁的注意力被转移过来了。

    “姨父的话的确有道理,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真要开打,鞑靼的粮草肯定有别的来路,就靠这样小打小闹抢几个村子的粮草怎么可以支撑这些大军?”谢涵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她是怕幽州知府的悲剧再次重演,这边叫喊着要开战,那边却把粮草偷偷高价卖给鞑靼人,因此,谢涵认为开战的第一步首先是应该控制粮草。

第三百五十四章、杞人忧天() 
谢涵之所以质疑对方的粮草一来是受顾霖影响,她猜想顾霖之所以命人冒着生命风险去鞑靼亲探一下对方的粮草虚实,想必也是怀疑到什么,或者是吸取了十多年前幽州知府的教训;二来上一世谢涵经历过那场战争,五六年打下来不要说鞑靼人缺粮,就是大夏这边也是多少田地荒芜多少人饿着肚子啃树皮草根。

    因此,粮草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谢涵才会提前告知高升家里的粮食一律不卖,不仅她家不卖,连谢耕田和谢耕山这一年的粮食也没卖,非但如此,她还命高升借着饭庄的由头偷偷收购了不少粮食,这些粮食都在幽州城里的后花园地窖里藏着。

    李尧见谢涵一下就问到了点子上,惊讶之余倒也耐心地跟谢涵解释起来。

    鞑靼人属于游牧民族,也叫马背上的民族,这个民族的特点是善于骑射,不事耕作,因此他们的饮食习惯和汉人有很大不同,主食一般就是奶制品和肉,还有就是用他们的牛羊和马匹从邻国换点粮食,或者就是干脆从邻国抢粮食。

    当然,这是指年景好的时候,牧草茂盛,牛羊成群,所以他们不缺吃的,或者说缺的不多,小打小闹抢几场也就差不多够他们撑到来年牧草绿的时候。

    可这两年由于干旱得厉害,河流枯竭,牧草枯萎,牛羊都没有吃的,人就更没有吃的了,所以他们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而是大规模的掠夺。

    而以往的掠夺他们一般愿意选择冬天,一是冬天冷,鞑靼人习惯了冰天雪地,可夏国这边的人却习惯了猫冬,战斗力要打个大大的折扣;二是冬天粮食都入库了,好抢,他们骑个马打个来回就会有不菲的收获。

    可今年不一样了,今年边境线上很多村子都修了城堡,

    鞑靼人不傻,自然明白修了城堡和没有修城堡大不一样,因此他们干脆也不等到冬天了,见粮食熟了,农民们把粮食从地头收回来他们就开抢,或者没等农民收粮他们自己就抢着收割了,故而今年边境线上的粮食基本都到了他们手里,这些粮食支撑他们一个冬天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还有一点,任何时候都有趋利的商人,那些商人每年都屯了大量的粮食偷偷卖给鞑靼人,别看鞑靼人凶狠,杀人不眨眼,可他们却对夏国的商人很友好,因为他们清楚一点,他们的生活还得仰仗这些趋利的商人。

    所以战事一旦拉开,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