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献帝新传-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渊一一答辩,只是由于刘协已经断定株连不仁在先,故承认株连的不合理。在辩驳完向宠等人之后,他将话题一转,对故、失、谩、诈、不敬、斗、戏、贼、过失、不道、戕、恶逆、造意、谋、率、强、略、群、盗、赃共二十个名词进行诠释论证,用以证明法家之存在是有罪在先,强调民之向利心,从荀子的“人之初,性恶而向利”开始论证,一直论证到楚律新定的徒、孝、共犯、随从者(从犯)、自首、私罪、悼(七十岁)、老(八十岁)、耄(九十岁)、疾、同居、化外人、监临主守、众、谋、故纵、恐喝、公取、窃取、殴等新概念的诠释,阐述《楚律》和以往任何法家制定的刑律不同,既包容了儒家的仁之精髓,又展现了驱民守人道的目的,是《三家制衡论》的体现和集大成者,是楚地新一轮大治的基础。
  儒生通法家的毕竟较少,而国渊在胡昭的调教下,和胡昭一样精通儒、法、道三家,将数十人辩驳的无话可说。
  刘协心中大喜,忽见邴原不顾管宁阻拦,要上台辩论,不想再给他机会,当众站起身来为国渊击掌示好,邴原虽然本就不太同意《三家制衡论》,但毕竟是刘协的言论,又看刘协亲自为国渊击掌鼓励,知道大势已去,今日自己这一派已经败局已定,只能默然地退回座位。
  刘协从腰间取下所带角犀腾云玉雕,赐于国渊,又令人取来墨宝,亲自书下“寒门奇才,治国栋梁”四字厚赐给国渊,令数千学子羡慕不已。
  国渊拜伏于地,领下赏赐,道:“草民仰慕司马德操先生久已,望殿下赐草民入读水镜学府,草民必当勤学广问,绝不令殿下失望!”
  刘协轻轻撇了胡昭一眼,见其一脸笑意,知道这是他事先叮嘱国渊的,现在水镜学府早就从单纯的学府转变成了刘协亲信的出身标记,能够入读水镜学府则表明楚王将会重用其人,而对于水镜学府的入读人选,荀彧、胡昭、徐庶等人也只有推荐权,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刘协手中,胡昭顾及国渊出身寒门,恐楚王不喜,故特意如此安排。
  刘协最初确实有意识的想只重用水镜学府出身的学士,但后来听了杨修关于四大学府日后必成派别之争后,也不太希望朝政完全是水镜学府出身的学士,故微微颔首道:“国渊啊,你有如此才华,现在就可出仕,为孤王效力,且你年纪也不小了,就没有必要再去水镜学府了。这样吧,你先到楚王府律署任律署随员,日后孤王必有重用!”
  国渊略有些失望,但想到自己不过一介布衣,能在重士子豪门的楚地出仕也算不易,当即谢恩退下。
  刘协坐下之后,看了看胡昭道:“空明担任襄阳学府总祭,定有才能将襄阳学府推至一个高峰,没有必要完全依靠水镜学府培养朝政要员。”
  胡昭知道刘协不太满意自己这种安排,微微脸红,道:“臣定当尽力!”
  刘协道:“不禁如此,还要平衡好四大学府的授课实力,水镜学府虽然要维持精英授学的优势,另外三大学府也要处理好精英学子的培养事宜。”
  荀彧笑道:“殿下,臣以为可在三大学府设置博学院,由各院博士亲自授学,而学子优先考虑本学府士子,令四大学府都可以培养出学者层级的大才。”
  刘协连连称好,复又道:“水镜学府也要在此之前进行扩建,开始和其他三大学府一起培养普通学士,今天从国渊身上,孤王看到寒门之中也广有聪慧之士,而现行的三年一次会考,参与的多是各郡的世族子弟,两位可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照顾寒门子弟吗?”
  胡昭道:“从殿下目前实施的策略上来看,楚地四大学府多招募得是些饱读诗书的世族子弟,襄阳军院和工院则多收寒门子弟,臣以为至少目前并无不妥。”
  荀彧沉思片刻,道:“其实不如再模仿四大学府设置,可在金陵、重庆、凉州等地增设几个军院和工院,增加寒门子弟入读的机会,同时免收军院和工院的入读学杂,只要他们身手矫健,头脑敏慧就可以招进来,臣认为以楚地如此财政,承担这点钱也不是什么难事!”
  刘协想了片刻,道:“如此也好,但寒门子弟也有愿意出仕朝政,治国理事之人啊,多少还是要照顾下,楚地之兴在于人才,这是一件大事啊!”
  荀彧则坦言贫寒子弟想要读书何其难啊,若要出人头地除了参军从工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
  胡昭虽长年调教寒门子弟,但才华真正出众者也就是国渊一人而已,又深悉儒、法、道三家,便道:“殿下提倡儒、法、道三家制衡治世,老子亦曾说‘古 之 善 为 道 者 , 非 以 明 民 , 将 以 愚 之 。 民 之 难 治 , 以 其 智 多 , 故 以 智 治 国 , 谓 之 贼 ; 不 以 智 治 国 , 国 之 福。’此乃三家共同之处,殿下欲从万千寒门中选良材,必要广兴文教,此乃明民乱国之举,殿下需谨慎为之。”
  复又道:“臣教习寒门子弟,也只教其懂礼识法,不讲经典史籍等大义之道!如今殿下推道教,让道教秉承调教百姓守法重道,就无须再劳民伤财地推广文教于百姓。”
  刘协心中微微叹气,胡昭也好,荀彧也好,都是世族门阀中人,对寒门还是多少有些介怀,他们是自己的重臣,可以说事事皆以自己大业为先,但仍然这样表态,可见真要大量在寒门中选择良才必定艰难,要想实行科考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刘协本来也不太愿意过早让百姓都能读书识字,这样做的后果是自己很难预料的,只是受国渊的影响,思想上略为动摇。
  荀彧伴刘协日久,深悉他内心想法,遂道:“臣倒还有一个折中办法,先是在荆州富地重设县学,文设礼、法、字三课,工设农、匠、算三课,武设骑、射、武三课,只教三年,凡各县十二岁以上贫家子弟都要入读,十五岁则根据各科成绩挑选人才,擅文者免杂费入读郡学,擅工者入读工院,擅武者直接送到军院,比例可以定在一比三比六,皆不善者可送到各州驻防营服役三年,各州参考新野预备军设各州预备军,各州预备军在考虑骑、步、水、山、弓、弩六兵平衡之时,可根据各州地形百姓不同,稍有偏向,各州预备军驻扎在官田,与驻防营一样耕练结合,使治略府财税负担也不会出现大规模增加,对驻防营和预备军中又展露的优异之士还可再推荐到各军院就学。”
  刘协满意的笑了笑,道:“文若又献良策啊,此事归空明管,空明当用心安排,若时日渐久,此策便可展现威力,不出十年,楚地更可人才鼎盛。”
  胡昭亦深深赞同,道:“当世之策或有精奇巧妙远胜此策,然此策威在日久,非五年不见成效,然五年之后,殿下可仅依此而定天下!”
  刘协淡淡一笑,让胡昭结束此次雄辩坛,并定明日的雄辩坛主题为一直备受关注的“治国平天下”。
  刘协以为此次雄辩坛发现了国渊是襄阳盛会一个不错的收获,却没有料到次日的雄辩坛上,襄阳学府中小有名气的襄阳八子为了给八子之三的向宠报仇,全体出阵对决国渊,而与国渊同样出身寒门的南阳六义毅然挺身而出,轮番上阵与襄阳八子辩驳,江南学府的江南四才子和西南学府的巴蜀四骏各有己见,引发了一场襄阳盛会开幕以来最灿烂的高潮,也为襄阳治略府吸纳了一批新生力量。
  ————————————————
第八卷 南北风云 第七章 襄阳雄辩
 更新时间:2009…5…30 1:14:52 本章字数:6102
  PS:今天如果能够有三千张推荐票,就可以在起点首页得到一个推荐广告,希望支持我和《汉献帝新传》的兄弟们和朋友们帮帮我,非常感激你们。
  另通知如下:本书VIP章节解禁情况更改如下:每周更新章节根据上周推荐情况而定,上周推荐过九千解禁一章(正常情况),上周推荐过一万五解禁两章,达到两万解禁三章,(如果有封推或者小封推,当周一律解禁2章),三万以上就不规定了,本书到现在最高纪录是一周1万8的推荐票,哈哈。。。
  总之,本承诺两个月内有效,绝不食言。
  襄阳雄辩
  这一天是刘巴开坛讲法家精髓和糜竺第二次开坛讲商道,在两人讲完后,胡昭继续设雄辩坛,主题为事先公布的“治国定天下”。
  刘协、荀彧和胡昭三人刚入了首席,在襄阳学府中小有名气的杨仪就登上辩台首选国渊答辩自己。
  杨仪与同学于襄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