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汉帝国将在这里建设东宁城。
瀛州群岛是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环,素以多火山地震著称于世。全境火山可分为8列,即千岛火山脉、那须火山脉、鸟海火山脉、富士火山脉、乘鞍火山脉、白山火山脉、阿苏火山脉和雾岛火山脉。其中雾岛火山脉从西瀛(今九州)南部向西南延至琉球群岛,并与东南郡(今天台湾)的大屯火山遥相连系。
圆锥形的火山是瀛州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型式,富士山是其典型代表,此山原是一座活火山,已有百余年未见活动,山顶积雪、四时不化,有瀛州阿尔卑斯之称。此外还有盾状火山,但不如圆锥状普遍,海拔1,592米的阿苏山,即是一座典型的盾状活火山,火山口至今还常喷出大量的烟气和火山灰。
瀛州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带分为两列,瀛海沿岸的称内侧地震带,太平洋沿岸的称外侧地震带。大地震多发生在外侧地震带。
瀛州群岛属温和湿润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丰沛。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除东瀛北部和北海道低于0℃外,其余均在0℃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八月,在海洋气团的影响下比较凉爽,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在20℃ 以上。雨量丰富,年降水量在800~2,500毫米之间;以瀛海沿岸和南部沿海最多,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最高可达3,000毫米以上;内海沿岸和北海道北部、中部降水较少,但也有700~900毫米。
瀛州群岛降水不但丰富,而且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但每年有两次高峰,一在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为梅雨期;另一次在九月,为热带气旋雨。此外,在瀛海沿岸冬雨较多,而太平洋沿岸则夏季多雨。
瀛州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水利资源丰富。降水较多,河水丰富,有较多的河水供工农业生产使用;同时,由于地形崎岖多山,富水力资源,水能蕴藏量达5,000多万千瓦,这对于矿物燃料资源贫乏的瀛州来说,意义重大。但瀛州多数河流的航运价值不大。
自然植物种类丰富,森林面积很大,热带性植物较多,且与温带性植物混生,还有许多固有植物,这也是瀛州自然地理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日本地貌、气候、土壤复杂,在第三纪中新世以前瀛州与大汉帝国大陆相连,使瀛州有可能拥有亚州大陆的一切植物种属;再加上瀛州没有受到冰河之灾,较好地保存了古代的植物种属,因而瀛州列岛植物种类丰富,约有1,000个属,5,500多个种。瀛州植物中还有很多特有种,在北海道和奥羽地方还有热带性植物与温带性植物混生的现象,例如在北海道就杂有热带性的桂树和花椒树。瀛州森林面积的比重很大,约占全州土地面积的68%。温带针叶林有松、杉和落叶松;温带落叶阔叶林中主要有栎属、山毛榉属、槭、栗、公孙树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为山茶树、樟科、棕榈科等;南部多樱树。
大汉帝国地理篇 大汉帝国疆域降雨情况
更新时间:2009…5…30 0:48:43 本章字数:1129
大汉帝国的降雨情况:各种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大汉帝国各州的降水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差异。
大汉帝国降水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大致从湿润的东南部向干燥的西北部递减,在西域州和图州(今西亚一带)出现最干旱的荒漠地区。
(1)安、泰、交、广四州及其附近,因处于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常年阳光直射或近于直射,温度高、湿度大,年雨量超过2,000毫米。由于太阳直射一年有两次越过赤道南北移动,因此雨量分配在一年中也有两次高峰,但总的来看,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2)大汉帝国东、南部,青、豫、荆、冀、幽、安、泰、扬、广、交、辽、瀛州和兴州、以及荒州(西伯利亚东部)沿海,因受太平洋季风和西伯利亚干陆风影响,夏季多雨,冬季干燥,年降水量从南向北渐减,多在600~1,000毫米之间,是亚洲著名的季风夏雨区。这里个别迎风山坡,降水特别丰富,如著名的世界湿角乞拉朋齐即在此区。另外,个别地区,冬季风从海上吹来,又受地形抬升影响,也有很多降水,如安、泰、扬、广、交、瀛五个州都属冬雨较多的地区。
(3)荒州(西伯利亚,属于北亚),面向北冰洋,一般是少雨区域。北亚降水分布,随着距离大西洋的远近而从西向东递减,西部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其它地区大部不超过350毫米,东北部则减到200毫米;但到太平洋沿岸一带,受海洋季风影响,则降水又较多。北亚气候寒冷,蒸发较弱,冻土广布,虽降水较少,但仍为冷湿环境。
(4)西域州、藏州、图州(图兰平原、包括部分阿拉伯半岛和伊朗高原),位于东北信风带,降水多在150~200毫米以下,甚至有些地区成为荒漠。小亚细亚沿海及地中海东岸,因受地中海影响,冬季多气旋过境,降水较多,小亚细亚内陆降水偏少。由于离海较远,多为闭塞高原与盆地,且东、南方面多高山环绕,海风难于深入,因此年降水量较少,一般都在400毫米以下,有的地区甚至不足100毫米,内陆有大面积荒漠存在。
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也影响大汉帝国各州降水的季节分配。冬季大部地区盛行干冷陆风,不易致雨,故降水较少;当冬季陆风经过海面变为湿润气流再登陆后,受到地形抬升,亦可导致冬季降水;此外,冬季侵入兴、瀛、辽、荒四州的大西洋气旋,给四州带来降雪,在图州、藏州等地区,也能形成冬季降水。
大汉帝国夏季盛行海风,加以地形、气旋等影响,极易引起降雨。西亚系与北非和地中海连续地带,属冬雨区和全年干燥少雨区。
大汉帝国在降水方面另一个特点,即在某些地区雨量变率很大。淮河以北可以超过25%,西域、图州一带可以超过50%。降水变率大的原因,与每年4~5月中纬高气压强弱和夏季赤道气团的盛衰有密切关系。
大汉帝国地理篇 大汉帝国疆域图
更新时间:2009…5…30 0:48:47 本章字数:289
首先大家需要看这张图,安、泰两州的地图不在上面,这个很麻烦
imagelocal1。。com。cn/RoxImageFile/2006/06/14/JPG/G060614150339015EF19B71662174E588D00。JPG
欧亚非大陆地图
。com/images/q1。JPG
提供这张地图其实就是一个对比,大家可以通过这张地图和上一张地图对比,寻找到安、泰两州、印度省国和波斯省国的位置,这两个是大汉帝国最大的省国,波斯帝国在图兰平原包括里海附近,以及波斯高原。
大汉帝国军事篇 大汉帝国主要军队简介
更新时间:2009…5…30 0:48:52 本章字数:2301
1085032汉献帝新传书友群,7061365京京乐园(二) 3654817是书友提供,大家随意加加加一个
大汉帝国的军制采取的是三将三尉制,将尉的培养主要依靠新野、西凉、淮安、南海、济南、洛阳、江南、成都八大军院和襄阳军府的学院制与预备役结合的培养体系。
早期楚王只有荆州之地的时候,楚军拥有镇中、镇西、镇南、镇北、镇东五支正规和禁卫军的翼、卫、海三军。
勇武镇北军以皇甫嵩的三万雍州兵为主,现招募北方流民两万人进行补充,骑兵为主,轻步兵为辅,重步兵次之,只有水军一千人不到,负责在新野襄江上游接应自襄阳北上的物资。勇武镇北军以南阳、新野两郡为驻地,以宛城和新野城为驻防重地,左可攻汉中,右可进中原腹地,上可直挥京师。
忠义镇南军以在并州北部征募的壮丁和当地征募的荆、交两州壮丁为主,吸纳部分荆州部队,采取重步兵、水兵、骑兵并重发展,轻步兵次之,转驻长沙。忠义镇南军以向南征交州和平定山越叛乱为主要职责。
虬威镇东军以原有荆州驻江夏、江陵的水军为主,北方征募的壮丁、流民进行补充,负责江夏、江陵两郡的防守。整个镇东军水兵占据百分之八十,轻步兵和骑兵为辅。
镇中军和镇西军成立的时间相对较晚,镇西军是于中平六年中期成立的,将军为魏延,镇中军的成立更晚,在丁原南退之后的初泰元年,镇北军开始转型,向纯冲锋骑兵发展。
镇中军的职责是镇守京都,由于襄阳城一直没有遭遇战火,镇中军并没有建立显赫的战功,在后期抽调部分镇西军精锐进入,移迁到天京,降为天京驻防军,并从各定番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