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普天之下-第4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知府身材较矮,白白胖胖的,那官服穿在他身上倒还得体,只不过若无这一身官服。他看上去与寻常乡绅没什么两样。
“董先生,你怎么还在这里?”胡铨见董秀才还在书房里,没有挪窝。
“大人放心。一切都在董某地掌握之中。不管是钱粮、马匹。还是府库中地大枪、箭矢。都早就安排好了。明天您就瞧好了吧!”董秀子抚着胡须。胸有成竹。他这副诸葛亮地姿态让胡铨在心中暗骂。
这董秀才早年在金国时数次应举不第。可谓是失意之极。做了幕僚却是实务中地一把好手。钱谷、人事、交际。一切都安排妥妥贴贴地。而胡铨虽然也读过书。但却未应过举。只不过他运气极好。当年不过是中兴府一小吏。秦王还是贺兰国王地时候。从矮子里选高个。胡铨没犯过大错。政绩倒还不错。于是便是步步高升做到河东行省平阳府知府地从四品地高位胡铨虽姓胡。但不糊涂。他做官地原则是坚决执行朝廷地法度和上级地命令。并且多听听幕僚地意见。不能做违法之事。否则这眼下得来地东西失去就太可惜了。
“这回是行台来检查督导。或是宋元帅亲自来?”胡铨问道。“要不就是枢密院派官差来?”
“大人。前两天董某听人说。有人看到宋元帅带着一帮将校匆匆去了河中府。㈦ 星 阁首 发 w…w…w。q…i…XIN…g…ge。c…o…m。看模样倒不像是去河中府检查府兵轮训地。也没听从河中府来地人说那里下了征召令。再说。宋元帅也不必带着这一大帮人去。”董秀才道。“估计是行台大人派人来检查备战。军事本与府衙无关。可这征召精壮。准备名册、钱粮、车马却是官府地事情。马虎不得。”
“最近这半夜征召地事情尤多啊。”胡铨凑近问道。“那是不是说真要有战事了?”
“这难说。真正打仗也用不着我们府兵。”董秀才摇了摇头道。“不过我们大秦国经过这几年地休养生息。府库充实。国势如今蒸蒸日上。吾王早晚要一统天下地。看这模样是到了要打仗地时候了。”
“最近报上不是总是有人鼓动打到汴梁城下吗?”胡铨道,“打就打呗,早打早太平!天下有德者居之。”
“古来征战几人回?大概也只有咱们大秦国,才会这么好战。”董秀才叹道。他这副酸酸地姿态又令胡知府看不惯。
“董先生,你再受累点。去催促有司加把力气。让各地县令、县尉及保甲、乡老接到征召令,火速将精壮列队送至此处。若有拖延。本府严惩不怠!”胡铨道,“咱们把人手给召齐了,由得武夫们去折腾。不求无功,但求无过也!”
“大人……”这么冷的天,董秀才真不想出去,那茶还未煮好,可是知府大人命令了,他只好走出刚刚变暖的书房。
待董秀才走了,胡铨才道“本大人还要补睡一会,这扰人清梦地征召令!”
天亮后,整个平阳府都动了起来。各县县令和管治安的县尉们,纷纷将从平阳府转来的命令,分发下去,凡是家有十七岁以上五十岁以下人丁都接到命令,立即自备短兵器,父子、兄弟、乡邻,离开家乡结伴赶往最近的集结地,小镇或县城,然后点集完毕后又在各地县尉的带领下,赶往平阳府晋州。
这样的召集令不过是很平常的,每年秋收之后全平阳府的府兵都会集中在一起训练一个半月,掌握基本的作战技巧及军令,然后在寒冬来临时又各自解散,并不耽搁农时,这是农人向朝廷承担地徭役。
只是令精壮们有些不满的是,近两年来,每每在他们意想不到的时候下了紧急征召令,当他们气喘吁吁地赶到指定地点时,大人们挥了挥手又将他们打发回去。
这是折腾,人人都这么想。但是有一个好处就是,当精壮们习惯了这种征召令,也就见怪不怪了,都麻利得很,带了点干粮,拿起自备的弓箭,就出门去了。顺便是官府召集精壮修渠建造,也变得更容易。家中人口多的。却有人想入常备军,混个一官半职。
天大亮时,平阳折冲军府唐校尉就站在了晋州城外。辰时三刻,最先到达的是晋州附近的临汾、襄陵两县的府兵,午时到达的是洪洞、神山县地府兵,到了夜幕已浓的戌时霍州一带的府兵也赶到。但是晋地多山。若是所有地精壮都要抵达,还要明天夜里。
“唐校尉,这次是不是还是要我们再白跑一趟?”有胆大的起哄道,“吃上几顿兵粮后,小人再回家搂老婆过日子?这不是折腾官家钱粮吗?”
“少废话,要你来就来,哪来那么多废话。⑦星阁手打 www。QIXINGGE。com。”唐校尉瞪了那人一眼。
早有识字的军府军士按照名册点集人头,军府里大小军吏被插入来自各地的府兵临时充当各级武官,各有职司分工。各有排头、杂役,分发府库中的长兵器、盾甲、战马、行军车辆、箭矢、帐蓬、旗帜,到了第二天夜里。一支八千人的军队初具雏形了。
虽然这是军事活动,但平阳府自胡知府以下地大小文官们也不敢怠慢,军政分家,他们管不了军府,却要负责为这支临时军队提供所有地后勤保障,否则就会被折冲府告上一状。曾在贺兰山下失去一条手臂的唐校尉,对此感到十分满意,他仿佛觉得自己真地就要出征。
然而这只不过是他的幻想,金戈铁马的岁月已离他而去。这此府兵在有生之年永远也不会被派上沙场,除非是有强敌来攻。若非因为失去了一条手臂,唐校尉还在正规军中。
念及此处,唐校尉带领着八千府兵在雪地里发散着多余的体力,或下马步行,或跃马突袭,忽而一分为二,忽而聚合如墙,进退禁止。看上去个个娴熟无比,然后立在寒风中,高唱军歌: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
第一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
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
第三号令要声明,兵勇不许乱出营。
或走大家讹钱文。或走小家调妇人。
“咱这军歌着实不错!”有人小声嘀咕道,经过一番操练这一停下来。寒风就显得更加刺骨,但众精壮的精神还不错。
“住口!”一声暴喝却从身旁边响起,唐校尉铁青着脸站在了身旁,府兵毕竟是府兵,一旦解散就是庄稼地里的农夫,总会让他不满意。
那人被两个壮汉拖了出来,当着众人面虽只鞭了五下,但也是惨叫连连,这下所有人立刻都站如松,不敢慢怠。
蓝色地天空上万里无云,天底下触目所及处是千里雪原,雪原上折射着是刺目的光线,倒增加了几份暖意。
“驾、驾!”空旷的远方出现了一支骑军,他们从南方绛州地方向,顺着冰封的汾水河奔来。就在众人愣神的时候,更多的骑军狂奔而来,践踏着茫茫雪原,远远看去像是一座移动的大山迎面压了过来。战马长嘶,军旗飞扬。
当中一面玄黄的大旗,写着一个斗大的“赵”字。
秦王赵诚从河中府解州赶了过来,顺便亲自检验一下府兵预备役的执行情况。那面玄黄王旗,唐校尉曾经熟悉无比,连忙带着军府大小军吏前来迎驾。
“唐校尉辛苦了!”赵诚亲切的说道。
记住部下地名字,是每一个上位者的必修课,如果能记不清楚,至少也应该记住他的姓氏,越多越好,语气越亲切越好。赵诚很显然在这方面做的不错,尽管他对眼前的这位四十来岁的折冲校尉印象并不深。
而像唐校尉这样的因为受伤而脱离正规军的军官,在听到秦王如此唤他,却是倍受鼓舞。他未料到这一次会是秦王亲至。
“禀国主,平阳府实有府兵八千三百七十人,实到八千一百零七人,请国主检阅!”唐校尉奏报道。虽然总会有种种原因,不会全都到齐,尤其是那些住在深山中人家的子弟更是因为大雪封山,出来不便,能有这样地成绩也算不错。
赵诚注意到他另一支袖子空荡荡的。赞赏道:“能集合这么多人,也算是很不错了。正因有像唐校尉这样的忠良,我大秦国才有今日。”
“愿为吾王誓死效命。”唐校尉道。
“那就操练一番,让孤看看我平阳府的勇士们!”赵诚命道。
“是!”唐校尉领命。
那八千府兵也知道秦王亲至,在各队领头军官的指挥与呼喝下,卖力地操练了起来。盾牌手举着铁盾。抵挡着刀斧手的劈砍,弓弩手三排连射有序,马军在校场上在令旗的指挥下反复冲杀,个个看上去龙精虎壮。唐校尉选其中精于骑射一队人马,当场表演骑射本领,颇有战无不胜地气势。赵松骑着马来回奔驰,看得津津有味,跟着操练的士兵大呼小叫起来,跃跃欲试。
田雄与郝和尚拔都两人陪伴在赵诚左右。称赞道:“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