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恰兑住分溃硎⒋妫豢芍挽兑凰怠V熳右虺獭洞纷ㄖ髅骼恚始嫒∩圩又圆蛊淦峭崖浴兑住防恚┲耸橐匝允病:笕酥谩侗疽濉凡坏溃┘俳璐耸橐宰嗤蒲埽领吨Ю朕B轕而不已,是岂朱子之本旨乎?方平此书,虽亦专阐数学,而根据朱子之书,反覆诠释。所采诸书,凡黄榦、董铢、刘爚、陈埴、蔡渊、蔡沈六家,皆朱子门人。又蔡模、徐几、翁泳三家。模,蔡渊子。几、泳皆渊之门人。故所衍说,尚不至如他家之竟离其宗。是亦读《启蒙》者所当考矣。董真卿所称方平《自序》,今本佚之,惟存《后序》一篇。朱彝尊《经义考》乃竟以朱子原《序》,为方平之《序》,可谓千虑之一失。徐氏通志堂刻本,於此《序》之末题“淳熙丙午暮春既望,云台真逸手记”,是显著朱子之别号矣。而其标目乃称《易学启蒙通释序》。淳熙丙午,下距至元己丑凡一百一十三年,朱子安知有《通释》乎?今刊正之,俾无滋后来之疑焉。
  △《三易备遗》·十卷(内府藏本)
  宋朱元昇撰。其子士立补葺。元昇字日华,里贯未详。惟卷首载《咸淳八年两浙提刑家铉翁进书状》,称“承节郎差处州龙泉遂昌庆元及建宁松溪政和巡检朱元昇”。卷末士立《跋》称“咸淳庚午备遗成帙,则堂家先生用闻於朝,三载先子殁”云云,疑其即终於是官。庚午为咸淳六年,而状署八年,殆传写误六为八欤?其书本《河图》、《洛书》一卷,《连山》三卷,《归藏》三卷,《周易》三卷。元昇《自序》亦兼言三《易》。而铉翁进状,特称其著《中天归藏书》数万言,未详其故。岂以先天、后天皆儒者所传述,而中天之说元昇创之,故标举见异耶?然干宝《周礼注》称“伏羲之《易》小成为先天,神农之《易》中成为中天,黄帝之《易》大成为后天”,则中天实亦古名,非新义也。元昇学本邵子,其言《河图》、《洛书》,则祖刘牧。其言《连山》,以卦位配夏时之气候。其言《归藏》,以干支之纳音配卦爻。其言《周易》,则阐反对互体之旨。虽未必真合《周官》太卜之旧,而冥心求索,以求一合,亦可谓好学深思者。过而存之,或亦足备说《易》者之参考耳。
  △《周易集说》·四十卷(内府藏本)
  宋俞琬撰。琬字玉吾,吴县人。生宋宝祐初,入元隐居著书。徵授温州学录,不赴。至延祐初始卒。生平邃於《易》学,初裒诸家之说为《大易会要》一百三十卷,后乃掇其精华以著是编。始於至元甲申,至至大辛亥,凡四易稿。其初主程、朱之说,后乃於程、朱之外自出新义。尝与孟淳讲《坤》之六二,谓“六二既中且正,是以其德直方,惟从《乾》阳之大,不习《坤》阴之小,故无不利。”
  如此之类,其说颇异。至谓“《尚书·顾命》天球、河图在东序,河图与天球并列,则河图亦是玉名。”如此之类,则大奇矣。然其覃精研思,积三四十年,实有冥心独造,发前人所未发者,固不可废也。据琬自作《后序》,尚有《读易举要》、《读易须知》、《易图纂要》、《易经考证》、《易传考证》、《六十四卦图》、《古占法》、《卦爻象占分类》、《易图合璧连珠》、《易外别传》诸书。今惟《易外别传》有本单行,《读易举要》、《易图纂要》见《永乐大典》,馀皆未见。《序》称诸编皆旧所作,将毁之而儿辈以为可惜,又略加改窜而存於后。则旧刻本附此数书,今佚之矣。
  △《读易举要》·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俞琬撰。是书《文渊阁书目》、焦竑《经籍志》、朱睦《授经图》皆著於录。然外间传本殊稀,故朱彝尊《经义考》亦云“未见”。今惟《永乐大典》尚散见於各韵之中,可以采辑。谨裒合编次,仍定为四卷。考琬之《集说》,以朱子为宗,而此书论刚柔往来,则以两卦反对见义例,以《泰》、《否》二卦彖辞,较朱子卦变之说更近自然。其图《易》多本邵子,而此书论象数之学则驳张行成以“元、亨、利、贞”为易《周》起数於四之证,盖不为苟同者。至於田畴谓“积《乾》、《坤》、《屯》、《蒙》、《需》、《讼》之策,至於《师》而六军之数皆全”,史璿谓“《革》居四十九,应大衍之数,故云‘天地革而四时成’。《节》居六十而甲子一周,故云‘天地节而四时成’”,皆以偶合之见,窥圣人作《易》之意。琬顾取之,则殊非本旨。然琬於《易》,苦思力索,积平生之力为之。意所独契,亦往往超出前人。所列诸家著述,虽多本於晁公武、陈振孙两家,而名字爵里间有异同,亦可资考证。固宜与所撰《集说》并行也。琬别有《六十四卦图》、《易图合璧连珠》、《易图纂要诸书》,旧与此书合刻。
  修《永乐大典》之时,割裂庞杂,淆其端绪。惟《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两图,犹标俞琬《纂图》之目。其馀诸图尽冒《读易举要》之名,合并为一,殊为瞀乱。今悉考订汰除,以还其旧焉。
  △《周易象义》·十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丁易东撰。易东字汉臣,武陵人。仕至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兼枢密院编修官。入元不仕,教授乡里以终。是编因《易》象以明义,故曰《象义》。其取象之例凡十有二:曰本体,即《乾》天《坤》地之类。曰互体,即杂物撰德之旨。
  曰卦变,《彖》所谓“大往小来”、《传》所谓“柔来文刚”、“刚上文柔”是也。曰正应,《传》所谓“刚柔内外之应”是也。曰动爻,阳老则变为阴,阴老则变为阳是也。曰变卦,《左传》所载古人占筮之法,曰“《乾》之《姤》”
  “《乾》之《同人》”是也。曰伏卦,《乾》则伏《坤》,《震》则伏《巽》,《说卦》所谓“天地定位”、“雷风相薄”是也。曰互对,即汉儒之旁通。卦义与伏通,而有本体全体之异。曰反对,《损》之与《益》,五二之辞同;《夬》之与《姤》,四三之辞同,可以类推者是也。曰比爻,初比二,二比三是也。
  曰原画,阳皆属《乾》,阴皆属《坤》是也。曰纳甲,《蛊》之“先甲、后甲”,《巽》之“先庚、后庚”是也。其於前人旧说,大抵以李鼎祚《周易集解》、朱震《汉上易传》为宗。而又谓李失之泥,朱伤於巧,故不主一家。如卦变之说则取邵子、朱子,变卦之说则取沈该、都絜。筮占之说则取朱子、蔡渊、冯椅。远绍旁搜,要归於变动不居之旨,亦言象者所当考也。诸家著录,多作十卷。惟朱睦《授经图》作《易传》十二卷,焦竑《经籍志》作《易传》十四卷。考易东所著别无《易传》之名,盖即此编。朱氏并其《论例》一卷数之,为十一卷。
  焦氏又并其《大衍索隐》三卷数之,遂为十四卷耳。朱彝尊《经义考》作十卷,注曰“存”。然世所传本残阙特甚,仅存十之二三,又非彝尊之所见。惟散见《永乐大典》中者排比其文,仅阙《豫》、《随》、《无妄》、《大壮》、《睽》、《蹇》、《中孚》七卦及《晋卦》之后四爻,馀皆完具。与残本互相参补,遂还旧观。以篇页颇繁,谨析为一十六卷,以便循览。原本附有《大衍策数》诸图,多已见《大衍索隐》中,今不复录。其《论例》一卷,自述撰著之旨颇备,今仍录以弁首焉。
  △《易图通变》·五卷、《易筮通变》·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雷思齐撰。思齐字齐贤,临川人。宋亡之后,弃儒服为道士,居乌石观。
  后终於广信。事迹具袁桷所撰《墓志铭》。是编前有揭徯斯《序》,称所著有《老子本义》、《庄子旨义》数十卷及《和陶诗》三卷。吴全节《序》又称其有《文集》二十卷。今皆未见,惟此二书存。其《易图通变自序》,谓“《河图》之数以八卦成列,相荡相错,参天两地,参伍以变,其数实为四十,而以其十五会通於中”。所述《河图洛书参天两地倚数之图》、《错综会变》等图,及《河图遗论》,大旨以天一为《坎》、地二为《坤》,天三为《震》、地四为《巽》、天七为《兑》、地六为《乾》,天九为《离》,地八为《艮》,而五十则为虚数,其说虽与先儒不同,而案以“出震齐巽”之义,亦颇相吻合。林至《易裨传序》所谓“易道变化不穷,得其一端,皆足以为说”者也。
  其《易筮通变》凡五篇:一日《卜筮》、二曰《立卦》、三曰《九六》、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