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毛泽东与蒋介石-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离延安四十多华里处的甘泉县北之劳山,有一极为险峻之处。笔者曾踏勘过那里。那是陡峭的峡谷,公路从中间通过。周恩来的卡车,正是从谷底驶来。猛然间,从左边射来密集的枪弹,枪声震撼着山谷。据周恩来的同行者孔石泉回忆,枪弹首先击中了司机的大腿。“吱”的一声,卡车急刹车。这下子,卡车成了枪林弹雨的中心。约莫二三百人,从前、后、左三个方向射来枪弹。显然,他们早已居高临下在此等候。周恩来的卡车进入了他们的“口袋”——伏击圈。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周恩来显示了他的沉着、坚毅,他第一个从卡车上跳了下来,指挥战斗。战士们在他的指挥下,纷纷跳下车来,拔枪还击。无奈,周恩来他们所持大多是驳壳枪,何况是仓促应战,又身居谷底;对方则使用机枪、步枪,地势又极其有利。在战斗一开始,大批红军战士已倒在血泊里。
  周恩来见右壁无敌,迅即率领战士弃车向右侧突围,很快占领了右面山头。然后,朝来路边打边退,这样,才逐渐摆脱了敌人密集的火力圈。枪声惊动了附近的红军,急派骑兵来救援。那股敌兵见大批援军赶到,不得不撤走了。经清点,周恩来的警卫十七人牺牲,内中包括他的副官、延安卫戍司令部参谋长陈有才,警卫队副队长陈国桥。周恩来、张云逸、孔石泉、刘九洲脱险。这是周恩来一生当中,又一次遇险——前一次,一九三一年四月由于顾顺章叛变,周恩来在上海差一点落进国民党特务手中。由于遇险,周恩来不得不折回延安。毛泽东见到周恩来安全归来,松了一口气。
  那股伏击者是谁?是不是蒋介石派人暗杀周恩来?因为周恩来的行踪,西安方面是知道的。审问了俘虏,这才水落石出。原来,那是当地的一股土匪,企图拦车劫财。他们既不知道车上坐的是周恩来,也与蒋介石无关。虽然遇险,经历了一番浴血奋战,周恩来毫不在意,要求西安方面派飞机来,他于翌日再登旅程。翌日,一架飞机自西安来。周恩来在延安登上飞机,直飞西安。
  据电台台长林青回忆,当周恩来这一回出现在西安七贤庄时,“呼啦”一声,红军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们把他紧紧包围起来,显得那般的兴奋……
  蒋介石告知,他不久要去洛阳巡视,周恩来可去洛阳和他见面。
  这样,周恩来在西安七贤庄住了下来。他会晤了顾祝同、张冲,把准备同蒋介石谈判的意见先跟他们交换。五月二十三日,周恩来和林伯渠到洛阳晤见蒋介石。蒋介石说:“这里谈话不方便。国民党不久将在庐山召集一次全国各界人士的救国谈话会,我们也到庐山去谈判吧!”周恩来表示同意,然后迅即电告毛泽东。翌日晚七时,署名“洛、博、毛”(即洛甫、博古、毛泽东)的电报,从延安发给周恩来。电报全文如下:
  周:
  我们觉得此次见蒋须谈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方面,关于纲领及区、红军、共犯、党报、经费、防地等问题;
  第二方面,对日、对英、对苏外交,国防军事、国防经济及国民大会、人民自由、政治犯等问题。请将你对上述两方面如何提法之意见电告,我们将于二十七日以前有一电报给你。因此请你准备二十八日飞沪。
  五月二十五日,“洛、博、毛”再度给周恩来发来很长的电报,规定了在与蒋介石谈判时的条件。其中,“须力争办到者”有五条,现照录两条:特区政府委员九人名单为林伯渠、张国焘、秦邦宪、徐特立、董必武、郭洪涛、高岗、张冲、杜斌丞。
  红军设某路军总司令部,总司令朱德,副司令彭德怀(但准备让步设总指挥部)。至少四个师,一师长林彪,二师长贺龙,三师长徐向前,四师长刘伯承,先发表上述六人,余俟后呈请委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十五册,一九八五年版。这样,周恩来再度负命穿梭于毛泽东和蒋介石之间。也就在这些日子里,延安打开了大门,欢迎第一批国民党客人的到来,表明了国共之间的冰河开始解冻。前来延安访问的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考察团”,简称“中央考察团”。国民党客人受到了中共的友善欢迎。国民党中央考察团的团长为涂思宗。中共中央派出了叶剑英、陈赓陪同考察。延安城头,高悬起“和平、统一、团结、御侮”及“巩固国内和平,实行对日抗战”大字标语。
  五月二十九日,毛泽东在欢迎国民党中央考察团的晚会上致辞:“过去十年两党没有团结,现在情形变了,如两党再不团结,国家就要灭亡。“第一次大革命就是国共两党搞起来的,今天为了抵御敌寇,两党团结一致,其作用和意义就更大了。
  “十年内战已成过去,两党团结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毛泽东这番话,说出了国共合作已是大势所趋。
  第四部分:再度合作蒋介石居然要毛泽东“出洋”
  在中国千山万岭之中,唯一一座得到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偏爱的山,是庐山。在中国千屋万厦之中,唯一一座得到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垂青的房子,是美庐。毛泽东喜爱庐山,住美庐,是后话。他曾在庐山主持召开了三次庐山会议,内中一九五九年夏在庐山召开的中共八届八中全会,批判了彭德怀;一九七○年夏在庐山召开的中共九届二中全会,批判林彪、陈伯达,震撼了全国……蒋介石也跟庐山结下深缘。有人考证,说蒋介石上庐山二十多次,也有人说三十多次。笔者在庐山上查阅了线装的《庐山续志稿》,见到其中还有专门的《蒋公历年驻山起居日录》,详细记载了蒋介石历年在庐山的活动日程。
  蒋介石如此看重庐山,其实是因为那时没有冷气机,而作为国民党政府所在地的南京又是中国的三大“火炉”之一,庐山是一片清凉世界,离南京又不远,自然而然被选为“夏都”。每逢酷暑,不仅蒋介石上庐山,就连国民党政府的各个部门也上山办公,而美庐则成了蒋介石的总统官邸。蒋介石上庐山,原本住庐山东侧、青玉峡旁、观音桥附近等处的行宫。美庐原是英国人赫莉太太的私宅,建于一九二二年。赫莉太太和她的丈夫都是医生,在庐山上开设“赫莉医院”。赫莉太太的私宅,是当时庐山上最豪华、最宽敞的一幢,宋美龄甚为喜欢。于是,赫莉太太有意将此宅献给中国第一夫人。蒋介石看此屋,最初并不中意,但是他颇信风水,以为此屋大吉大利:背有“靠山”,左右也有所依,而前有东谷河,表明“蛟龙出水”……如此这般,蒋介石也就深爱此屋,由励志社出面向赫莉太太购屋,而名义上则是赫莉太太赠屋。于是,此屋改名美庐,含义双关:既表明此屋甚美,又表明纪念宋美龄。蒋介石选择了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 一九三三年八月八日,乔迁美庐。
  美庐绿门、绿窗、绿顶、绿柱,楼上有宽敞的阳台,四周有一万五千平方米的花园,幽雅、清新、恬静、俊美。蒋介石在园中植白竹,宋美龄则种凌霄花。一九三七年六月四日,周恩来由上海抵达庐山。八日,周恩来前往仙境般的美庐——这与毛泽东和贺子珍在延安所住的黄土窑洞,无疑有着天壤之别。在当时,蒋介石做梦也不会想到,二十多年后毛泽东会成为美庐的主人。
  蒋介石在美庐的宽敞的青石台阶前,恭候周恩来的到来。“蒋介石—周恩来”会谈,就在美庐里进行。国共谈判,从来曲曲折折,从未痛痛快快。照例,这一回也是如此。谈判一开始,蒋介石就下了一步使周恩来难堪的棋:上一回说好,由中共方面起草国共共同纲领。为此,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和周恩来反复切磋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反复研究着,这才写出了《关于御侮救亡、复兴中国的民族统一纲领(草案)》。
  无可否认,在起草文件之类方面,毛泽东要比蒋介石在行得多。大约也正是看中毛泽东这位当年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这一“特长”,蒋介石让中共起草纲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这一纲领,多达五十二条!本来,周恩来上山,是准备就这五十二条,跟“老校长”讨价还价一番……可是,蒋介石就像庐山的云雾一样变化莫测。蒋介石竟然说,这一回不讨论纲领!蒋介石的一句话,把毛泽东煞费苦心主持起草的五十二条,扔进了废纸篓!无奈,那时蒋强毛弱,两人的力量之比,犹如庐山美庐与延安窑洞之比。周恩来不得不迁就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