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足虑,可以一鼓作气拿下(往自可克),但那一带地势开阔,交通方便,适合于骑兵作战,我们拿下徐州,曹操没几天就会杀来,还得派重兵去守。不如先取关羽,占据整个长江防线,到那时我们进退就自如了。”孙权认为有理。
据《典略》记载,关羽发起樊城战役时,孙权主动派人来见关羽,请求助战(权遣使求助之),关羽挺高兴,允许孙吴的人马联合作战,但他并不知道孙权的计谋已经开始了。
孙权暗中命令参加联合作战的部队进军速度不要太快,最后惹得关羽很不高兴。这时关羽已经俘虏了于禁等人,气势如虹,对孙权的联络官说:“你们这帮畜生敢这么对我(子敢尔)?等我拿下樊城,看我怎么灭了你们!”
孙权得到报告,知道已经把关羽激怒了,但他觉得戏还没有演够,又亲笔写了封信给关羽表示陪罪,同时答应关羽自己将亲自率兵前往助战(许以自往)。
孙权用这些办法先稳住关羽,让他放松警惕。吕蒙进一步建议道:“关羽的主力部队都在樊城前线,但后方也留了不少人马,主要是担心我们从他背后发起攻击。我一直有病,现在以治病为由回建业,关羽听到就会放心地把人马调往襄阳前线。我们找准机会,突然发动进攻,如此南郡可以拿下,关羽可以生擒!”
于是,吕蒙对外宣称自己病了,而且病得挺重(遂称病笃)。孙权用公开命令(露檄)的方式召吕蒙回建业。
吕蒙路过芜湖(今安徽芜湖)时,负责守卫这里的是定威校尉陆逊,就像当年鲁肃路过吕蒙防地与他长谈后对吕蒙刮目相看一样,吕蒙与陆逊在芜湖也做了一番长谈,从而发现这个小自己五岁的年轻将领才堪大用。
在这次谈话中,陆逊对吕蒙说:“关羽大军压境,您怎么此时离开,难道不担心吗?”因为涉及孙吴的最高军事机密,吕蒙没打算告诉陆逊真相,他说:“你说得有道理,但是我确实病得很厉害。”
陆逊说:“关羽此时正在气盛之时,一心北进,对我们没有防备(但务北进,未嫌于我),如今听说您病了,更没了戒备心。如果现在出其不意,必将一战可擒。您见到主公时,应该提出这样的建议。”
吕蒙吃了一惊,如今轮到他对陆逊刮目相看了。但是他还不想把话挑明,而是对陆逊说:“关羽一向勇猛,而且势力越来越大,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据《三国志全琮传》记载,孙权手下的师长(奋威校尉)全琮也跟陆逊有同样的看法,他向孙权建议抓住机会突袭关羽。此时孙权与吕蒙已经定下了偷袭关羽的大计,但恐怕泄密,对全琮的建议未作答复。
吕蒙到了建业,孙权问他谁可以替他负责荆州事务,吕蒙推荐了陆逊,一方面陆逊的远见卓识让吕蒙欣赏,并且陆逊代替自己有另外的好处:“陆逊虽然很有能力但名气并不大,不会引起关羽的注意。陆逊如果前去接任,让他对外隐藏锋芒(令外自韬隐),对内则加紧备战,一定可以成功。”
另一方面,吕蒙还有更深的想法,陆逊是孙权的侄女婿,孙权把哥哥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了陆逊,因为这层关系,孙权必然对陆逊完全放心,推荐陆逊便没有任何顾虑。
孙权于是拜陆逊为副军长兼前敌副总指挥(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任总指挥,进驻陆口(今湖北嘉鱼)。
陆逊一到就给关羽写了封信,对关羽一通猛夸,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态度十分谦卑。这封信的全文保留在《三国志陆逊传》里,其中有“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傥明注仰,有以察之”这样的话,暗示关羽自己愿意向他效忠,以求有个好前程。
陆逊之前是干嘛的关羽恐怕都不太清楚,面对陆逊异乎寻常的谦卑,关羽果然上当。在关羽眼里,孙吴自周瑜、鲁肃以后就数吕蒙还有两下子,吕蒙现在生病回了建业,其他人都不是他的对手。对于这个小自己二十多岁的陆逊,关羽自然没有放在眼里,现在看到陆逊的信,关羽完全放下心来(大安),于是把留驻在南郡、公安等地的人马又调了一部分到樊城、襄阳前线。
陆逊秘密报告孙权,认为时机差不多了,可以动手。孙权也下了决心,但他觉得孙刘联盟已为天下人所知,自己先翻脸必然在政治上被动,最好有一个借口,恰在此时,发生了湘关抢米事件,给了孙权一个动手的理由。
当年孙刘两家以湘水为界重新划分了江南各郡的势力范围,湘水以西归刘备,湘水以东归孙权。湘水成了双方的界河,为了便于贸易和人员往来,在湘水上设了不少关口。
关羽在樊城外一下子俘虏了于禁所部好几万人,军粮供应不上,关羽命令后方人员擅自渡过湘水抢了孙吴的米。孙权听到报告,于是向关羽开战。
孙权想任命孙皎和吕蒙为正副总指挥(左右部大督),全面负责对关羽之战。孙皎此时任征虏将军,他是孙权的堂弟,他的父亲孙静是孙坚的亲弟弟。
对于这样的安排吕蒙有不同意见,他说:“如果主公认为征虏将军行就用他,认为我行就用我。当初周瑜、程普分任左右部督,虽决断权在周瑜,但程普自恃资格老,又都是都督,因此不团结,差点坏了国家大事,这是前车之鉴呀。”
吕蒙不仅有才,看来也挺有个性。领导派自家人当一把手,图的是个放心,吕蒙非要推荐自己,如果换成别人,肯定会有想法。但孙权就欣赏吕蒙这样的,孙权马上改任吕蒙为唯一的总指挥,让孙皎负责后勤保障。
一场改变孙、刘、曹三方格局的战事即将展开。
【七、白衣渡江】
此时,樊城外仍然处于胶着状态,关羽围城很急,势在必得,而最快增援来的曹军目前只有徐晃一支,他们进抵到偃城。徐晃认为现在是一支孤军,不足以解曹仁之围。然而各位将领解围心切,对徐晃多有指责(诸将呼责晃,促救仁)。
以议郎的身份任曹仁军事参谋的赵俨此时也在场,他劝各位将领说:“现在敌人围得很紧,而大水还没有退,我军势单力薄,与曹仁将军又不通音讯,不能统一行动,不如慢慢靠前,设法与城内联络上,让城里知道我们来了,激励士气。我军的后续部队最多不过十来天就可到达,想必城内还能坚守,到那时内外齐发,必得破敌。”并且赵俨表示,将来如果追究救援迟缓的责任,由他一个人承担(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君当之)。大家一听,没有什么说的了。
徐晃命令所部人马推进到樊城外,在距关羽围城大营三丈外的一个地方开始悄悄挖地道,通过地道越过关羽军营来到樊城下,然后用箭把信射入城内,与被围多日的曹仁取得了联系。
孙权决定对关羽下手后,给曹操写了封信,通报自己将讨伐关羽,但同时请求曹操不要泄漏这个机密,以免关羽有所准备(及乞不漏,令羽有备)。
曹操征询众人意见,大家都觉得孙权如果从背后动手是一件大好事,为了保证孙权那边顺利得手,应该替孙权保密。只有董昭看法不同,他认为:“用兵在于谋变,以追求最大利益为目标(军事尚权,期于合宜)。可以许诺孙权替他保密,但不妨把这个情报透露出去,有意让关羽知道。关羽如果退兵自卫,樊城之围顿解,之后让孙权、关羽二贼相斗,我们可收渔利。”
董昭同时认为:“樊城被围的我军不知道外面正在营救,粮食不足,丧失信心,如果因而生变,情况难以预料,可以把这个情报也告诉他们。至于关羽,此人一向恃强自负(羽为人强梁),即使得到情报,也不会马上退军。”
曹操认为董昭的分析有理,就命令徐晃把孙权的信抄了若干份,故意射落到关羽营里,同时也射到樊城内。樊城的守军看到信顿时士气百倍,而关羽看到信后犹豫不决。
这时,曹操想亲率大军南救曹仁,大家也都认为魏王不赶紧去,必然全线失败,只有侍中桓阶看法不同,他说:“大王认为曹仁等人能不能控制当前的局势?”
曹操说:“可以。”
桓阶又问:“大王是不是怀疑他们不尽力(大王恐二人遗力邪)?”
曹操说:“那倒不是。”
桓阶继续追问:“那为什么还要亲自前往呢?”
曹操说:“我担心敌兵太多,而徐晃等人力量不够。”
桓阶说:“曹仁等人身处重围仍然死守没有二心,是因为有大王在外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