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场不是等来的而是找来的
盖茨对于市场重视迫不及待地进行出击。这一方面是因为盖茨天才的经商天分使然,另一方面,微软的研究实力也在推动着企业向实用化发展。
平滑而高效的科技转移是美国获得科技优势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微软的特色之一。微软在长期的软件开发过程中为市场和科研搭起了一座桥梁。虽然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研究工作鼓励冒险不惧怕失败,鼓励研究者拥有长远的目标和规划,做
长期投资;而产品开发工作则更多地考虑眼前的利益,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是,微软还是能在一个企业里将这二者进行完美的统一。
通用电器公司的董事长曾经说过,我们只有一个使命,即理解我们的顾客,并以比其他公司更快的速度满足顾客的需要。这其实也是所有科技企业在从事产品开发时都始终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因此,研究机构发展科技,生产部门制造产品,研究人员通常都是“思想家”,而产品开发人员更多的是“实践家”。这两类工作和两种技术人员之间的差别非常明显,如果我们希望更好地促进研究成果向实际产品的转移,就必须在保持它们各自特色的基础上,为它们的协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例如,当一个企业既拥有研究部门,又拥有生产部门时,这两类部门之间就要保持严格的分工和明确的界限,同时,它们也必须紧密合作,协同配合。微软公司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微软既拥有微软研究院这样专门的研究部门,也拥有相当多的产品开发部门。为了促进研究成果的转移,微软鼓励研究人员充当新技术的推销者,向产品部门推销科技成果,同时也鼓励产品部门把用户需求和产业发展态势及时反馈给研究部门。
盖茨最近在一次演讲中说,微软公司要做两类事情,一类是满足用户现在的需求,另外一类是满足用户未来的需求。这表明,微软公司已经将科研和开发视作了公司发展的两条主线。事实上,微软既为两类不同的机构制定了共同的目标,建立了沟通渠道,也严格划清了二者的界限,为不同类型的机构制定了不同的考评制度。
同时,微软也允许并鼓励人才在两类机构间转移和流动。例如,亚洲研究院的负责人张亚勤就被先后从微软亚洲研究院调入了不同的产品开发部门,这是研究人才向开发或管理人才转移的例子,相应的,微软公司内还有许多从产品开发部门进入研究院从事研发工作的例子。现在,微软研究院每年都会向产品部门输出大量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大多都被应用到了微软公司各类成功的软件产品上。
有人把微软比作全世界最大的脑力压榨机。在这座知识工厂里,盖茨是全球知识精英的超级工头。在其带领下,员工的心血智慧结晶为众多畅销软件,使微软成为有史以来最具价值的知识创造型企业。
为了让这一群知识精英能够合作无间,微软的IT团队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建构起一套敏捷的知识管理系统,微软的人员“知识地图”可以说是这套知识管理系统的最佳代表之一。
这张“知识地图”是1995年10月开始制作的。当时,微软的资讯系统小组开展了一项“技能规划与开发计划”。他们把每个系统开发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制作成地图,以便协助公司维持业界领导地位的能力,同时让员工与团队的配合更加默契。
对于员工的知识能力,微软采用了基础水准能力、地区性或独特性的知识能力、全球水准能力和普遍性能力等四种知识结构形态来评估。当管理者想为新专案建立团队时,他无须知道所有员工中谁符合工作条件,而只要向这个系统咨询就可以了。微软推动“知识地图”的做法,表现出公司管理阶层重视知识,并支持知识的交流。“知识地图”不但使员工更容易找到所需的知识,也表明企业知识属于企业全体而非个人。
而知识地图的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让员工的智慧能够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能够让研究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生存力。这从某种意义上讲,等于为企业开辟了一片新的市场。
微软在创办之初就开始了寻找市场的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微软就开始在日本、欧洲等地开展业务,虽然当时当地的市场相对较小,但是由于微软的主动出击,在当地先入为主,因此发展也相当迅速。
微软在欧洲开拓市场时,欧洲的公司有一个巨大的缺陷:语言障碍。即使当地存在一个微软的竞争对手,它们也不可能盈利,因为它们的市场太小了。假如它们要想变得更大更规范一点,就必须进行投资做本地化,去建立后勤部门,就得在每一个国家设立当地的基础组织。
加之欧洲没有风险投资机构。当地企业如果想发展惟一的途径就是向银行贷款,而这个途径又是被证明了困难重重的。所以欧洲本土的其他公司根本就无法竞争,即使它们的公司很优秀。于是美国的公司就进来了,占领了欧洲通用软件的市场。
作为美国公司的先行者,微软是第一个觉察到产品本地化需求的,而且也确实做到了产品的本地化。那时比起莲花等公司来说,这可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即使是产品的市场营销失败了,这些产品依然可以卖掉。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美国的软件称霸全球的原因。
要成为市场“第一人”
盖茨说,微软最重要的业务就是开发软件。但这家巨人公司早不满足于固守操作系统及办公软件领域。由于担心这两个领域的毛利率及成长性下降,对于手握重金且富于进取心的微软而言,进军更多的业务领域是必然的选择。
看看微软的新产品,如Xbox、,NET、MSN、企业应用软件、手机及无线技术、电视等,它的触角已伸得太远。微软目前的产品开发策略已经延伸为提供所有的通用软件,占领一切家电及IT产品终端的操作系统,让任何软件开发均在微软的平台上进行。
而这一切又都建立在微软已经垄断了人类社会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之上的。
微软从创立之初,盖茨就试图将其树立为一个产业的标杆,盖茨争强好胜的天性不断把微软推到历史潮流的最前端。最后,微软也凭借着它的操作系统及办公软件在行业里树立起了绝对的垄断地位。
凭借固有领域的既成的垄断地位来推广自己的新产品,同时也通过新产品的广泛应用来加强原有操作系统及办公软件的垄断地位。微软的产品推广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鲍勃·麦特可夫在评论盖茨时说:这个世界将是他的,只要还有任何东西不在他控制之下,他将不遗余力地去获取。作为一家生产软件产品的公司,微软的首要目的就是赢得用户和消费者的喜爱和信赖,进而长期雄踞市场,行销世界。
这正是盖茨想要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想尽了各种办法。
虽然微软的员工并没有人人张贴一张公司的使命卡,但每个人都了解公司对他们的期待:“在每个他们进军的市场,赢得100%的市场占有”。不管做任何决策,进行任何会议、开发任何商品,每个员工都追求同样的目标:完全的占有市场。
在微软,追求征服市场的意念超过追求利润,这也是微软处处都拿第一的策略,他们要做,就要做最好,做到100%,连90%都不能被接受。
因此,在微软最常听到的问题是:“你如何做能够增加市场占有率?” 接下来就是:“如何做可以做得更好?”因此,员工不断的在思考如何改进,想办法扩张市场。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戴维表示,微软正在步其他大公司的后尘——在保持核心业务的同时,对新领域进行投资。这一举措的重要性超过了微软的增长速度。在约20年时间里,微软一直是高科技产业规则的制订者,微软走到哪里,他的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及美国的企业就会跟到那里。
微软能创造出今日的软件帝国,与盖茨一直在最前线参与设计有很大关系,一般企业经营者在事业规模逐渐变大以后,往往会与产业脱节,但盖茨却常常扮演着宣示产业愿景的角色。
在其著作《未来之路》就曾预言未来的科技世界,人类生活将建构在宽广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数位神经系统》也指出,知识工作者将取代员工。这些当时新颖的见解,除了说明他的天才之外,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