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一旦对比莱姆不再神话,杜克就开始对于比莱姆的设计进行质疑式的研究,对比地球上反应堆的设计,逐步去对比推敲两者之间设计上的差异之处,每一个差异点上杜克都去研究为什么会这样,究竟哪一种更效率和更安全。
这么一来,杜克的事情就多了。
首先被质疑的监控系统中,比莱姆有一百多个地球上已有的监测点没有具备,杜克反复推敲之后,虽然有不少确实是冗余无用的,但是其中至少有三十多个监测点却并非一无是处,这些检测指标,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反应堆的运行状态。
反复验证了结果后,杜克就做出了修改设计,关闭反应堆将这些新的监测点加入到反应堆中,比莱姆的设计中最令人兴奋的就是这一点,反应堆能够非常快速关闭,减少催化剂的投入,然后加入另外一种新反向的催化剂,反应堆就能够很快停止反应,然后通过全自动的核燃料回收系统回收反应堆中的核燃料。
在实验堆上这个关闭核反应的整个过程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对于现在的核电站来说,单单这个特性就让人不可思议。完全得益于全新的反应激发方式和高智能的投料回收系统,才能够做得这一点。
毫无疑问,由于具备了这个特性,核电站的安全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因为一旦发生严重的异常情况,完全可以通过快速关闭反应堆来避免更大的危险发生,正是看到这个巨大的安全优势,朱云谦教授已经上书,建议中央暂停当前所有审批的核电站建设,等待这种已经被命名为莲花堆的新型核反应堆实验结果。
因为除了安全性之外,朱教授还发现这个新堆的设计寿命远远超过现有核电站水准,保守设计都在70年以上,更换某些可能老化的关键性部件后,主体堆甚至可以安全运行80年以上;比起现在主推的的所谓3代反应堆来说要高出不少。
设计寿命越长,就意味着经济性越好,因为核电站最大的投入就是初期建设投资上,至于建成后的维护投入,同巨大的产出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朱教授一辈子都是干这个行业,当然知道哪些才是一个核电站最为关键的地方,所以才对于杜克的莲花堆设计输出功率大幅度低于预期并不是非常失望。
老实说,杜克最初提出的设计指标太惊世骇俗了一些,输出功率大幅度低于预期,才让人稍微感觉正常了一些,因为就算是这个降低的数值,也比现有的要高不少,何况还具有如此超长的设计寿命。
这个莲花堆如果能够稳定运行6个月以上,验证实验效果后,就可以开始建设更大功率验证性商用堆,加速产业化进程。
只是,在推广产权方面,现在还存在巨大的障碍,现在这个堆知识产权完全属于杜克名下,但是民营企业现在没有核电站主设备生产和核电站建设的资格,面对这个政策限制,朱云谦就算是核电研究方面的泰斗,也无法解决。
杜克要想将莲花堆进行商业推广,要面对的难题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限制。
千亿工程第三百四十五章推广难题
'手机txt小说下载网]更新时间:2012…7…230:38:07本章字数:4383
对于莲花堆未来的商业推广,杜克倒也不是特别担心,马尔代夫的基地原本就是用来做海外推广使用的,如果实验堆验证成功,杜克就会在拉赫斯夫岛生产大部分零部件,然后加上国内生产的高精密零部件,就能够组装成为核电站中最为关键的核芯。
按照现在杜克的设计来看,即使在仪器仪表、汽轮机组等核心部件采用外购,由于核岛核心部分可以全部自己生产,所以在30万千瓦以上核电站建设成本,现在就已经可以降低到一千美元以下,如果设计容量100万千瓦以上,成本还能够进一步降低到950美元左右。
由于设计安全方面天然的优势,比莱姆设计的反应堆在建设复杂程度和建设成本都具有很大优势,高度智能化的设计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同时对于后期运行成本也大幅度降低,按照设计来看,一个百万千瓦级别的核电站管理人员可以减少到100人以内。
对于常规发电部分的设备来说,如果东方动力公司能够收购下来,杜克可以推动其研发出新型大功率汽轮机来做配套,这样成本将会更低,有了新城特钢和希林顿复合材料公司,杜克现在根本不用担心制作大型汽轮机的材料问题。
现在东方动力具备了批量生产30万千瓦汽轮机的生产能力,研发60万千瓦、100万千瓦汽轮机已经有些时日,其中主要问题是加工工艺和材料方面还存在问题。而在这个方面,杜氏重工正好都可以配合解决。
对于杜克来说,这个具有相当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东方动力实在具有很大的购买价值,只是现在不知道蔡思强同对方谈得怎么样了。
不过这些东西,无论成功与否对于杜克来说都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只是在成本上进一步增强竞争力而已,即便以现在的成本计算,杜克的反应堆也根本不用担心卖不出去,杜克只担心没有卖出去的资质。
甚至于购买方有没有钱都不是问题,只要确保发出的电力能够卖出去,杜克就算完全提供建设资金都可以,采用BOT方式,然后以经营权转让或者自营收回成本获利。
现在世界上缺电的地方很多,低成本电力在哪里都很受欢迎。
只是销售和生产资质这个事情,在国内基本上已经被关上大门,杜克需要等实验成功后,看看能不能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获得这个资质。
现在具备核能研究资质的国家不少,如果杜克能够以切实的证据证明自己的核能技术安全可靠,在付出一定的代价之下,应该可以找到一个同意发放资质的国家。
这些东西,杜克不过在脑海中一闪而过,现在,他主要精力还是投在这个实验堆的研究和完善方面,先前的监控系统改进,已经取得了更多的数据用于研究。
从外围到核心,这是杜克的改进研究思路,只是现在缺乏很多比莱姆设计核电站的原始资料,杜克不得不用地球上的已知核能知识去解释和印证,如果实在找不到,还需要将比莱姆设计中得到的新知识进行验证后,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核能知识库。
这个双向过程复杂无比,很多步骤杜克还必须设计模拟应用来研究验证,等于是将比莱姆的设计重新用地球上的水平重新解析出来,这个研究意义非凡,如果真的能够完成,不过对于杜克也好,还是地球上对裂变核能研究也好,绝对都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到了那个时候,杜克才真正能够说站在了地球核能研究的最前列。
这个过程毫无疑问将非常漫长,杜克估计自己能够在3…5年中解析吃透比莱姆的这个设计,那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好在现在比莱姆在地球上玩得乐不思蜀,对于时间不在有迫切的需求,所以杜克并不太担心时间问题。
说实话,能够在3…5年搞定比莱姆设计的精髓,越级成为世界核能研究的第一人,杜克已经足以自豪了。
沉下心之后,杜克内心不再纠结,他一边根据莲花实验堆的实验数据,致力于小幅改进研究莲花堆的商业化设计,每天通过小小的改进,让莲花堆越来越成熟,一边自己独自研究比莱姆的设计,把比莱姆的设计拆分成为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去研究,每天也有新的所得。
由于基本上工作都集中在了基地,作息安排正常化后,舒雅辞去了飞虹的管理职务,赶到这个风景宜人的基地同杜克并肩工作,负责基地杜克团队一方的管理工作。让杜克不再为管理方面的事情操心。
不久,朱云谦教授的建议得到了正面的反馈,通过军方大佬的力推,上面同意暂停了新堆的国外引进审批工作,对于朱云谦教授建议开发商业堆建议,南方核能公司更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已经开始派人同杜克接洽。
对于经济利益更加看重的南方核能公司来说,朱云谦教授描述的莲花堆在经济性方面的优异表现打动了公司老总李世蕴,朱云谦是核能研究界旗帜,李总相信这位老专家绝对不会信口开河。
建设成本每千瓦一千美元以内,设计寿命70年以上,单单这两个指标在经济性上就能够将当今所有堆型甩开几条街去。
所以李总派出了总工程师和发展部总经理专程来拜访杜克,一方面探讨技术上的可行性,一方面讨论一下商业合作的可能性。
技术方面的问题,总工程师直接在主控机房全面了解了莲花堆的运行情况,对于建设成本、运行维护情况作了详细了解,实地查看了整个实验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