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上司的言谈要用心外,对与第三者谈话交易时,对方的一言半句也要随时提高警觉,遇有言外之意时,马上要懂得给予应和,拥有这种伶俐、敏捷的部属,是上司最感骄傲和值得炫耀的。上司对这种部属,当然是会给予相当高的评价的。
不要小瞧“二把手”
虽说有劲儿要使在刀刃上,但刀刃往往也要依仗磨石。
——《中国人的纵横术》
“二把手”是相对于“一把手”而言的,相当于一个单位中位居第二的领导。大家都知道,“二把手”虽然只和“一把手”差一级,但实际地位相去甚远。很多事,必须由“一把手”来点头,“二把手”一定要和“一把手”商量,而“一把手”往往只是征询一下“二把手”的意见。
因此,大家说“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可以理解为宁愿到小单位当“一把手”,也不到大单位当副职。因此,副职的心态比较复杂,对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也更为敏感,对别人的忽视也更加在意。
可是,很多人往往忽视了“第二把手”。因为他以为有劲要使在刀刃上,要找关键人物,要找说话算话,一句顶一句的人。只要“一把手”点了头,还有什么事不好办呢?至于“二把手”不得罪就行了。须知这样一来,反而欲速则不达,“将登太行雪漫山,欲渡黄河冰塞川”这两句诗就是这种境遇的形象写照。
有个小伙子才刚满24岁,就已经是科长了,而且很有发展前途。一到各科长开会的时候,他就去了,一屋子的老年和中年人,衬得他越发地显得有朝气。他总是先听,然后再三言两语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既中要害,又显得谦虚。令人叹服。
他的机关里的“一把手”对他十分欣赏,对他的意见和建议十分重视。可是他对“一把手”倒不那么恭敬,而对“二把手”却出人意料的亲近。逢年过节,必然登门拜访,且总要拎一点家乡的土特产。
大家很奇怪,“一把手”明明是一个很难得的有魄力、知人善任的人,“二把手”明明是一个本事不大,心眼不少的人,他为什么一个劲地对后者好呢?
于是,有亲密的朋友去问他,他说,“一把手”是个正人君子,用不着顾及和他的关系,只要你好好干,他对你就满意了。“二把手”则不然,这种人虽然没多少业务方面的本事,但他的心眼都用在为人处事上,他不一定能给你起什么好作用,但如果在背后给你起点消极作用,你也吃不消呀。我之所以和他那么好,就是希望他不要给我起不好的作用,就谢天谢地了。
这个“二把手”对这个小伙子也很好,他经常向这位小伙子通报一些情况。两人处得还真不错。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那就是什么人受人尊重,有能力,有学问,有头脑,有良好的品德,我们跟他比较亲近。如果什么人专门斗心眼,一心钻营,我们往往躲着他们,疏远他们。结果呢?自己给自己设置绊脚石,只好磕磕绊绊地走在艰难的谋职路上。
这个小伙子做得对,很多“二把手”虽然没有决策权,但却十分知情,对“一把手”有很大的影响力。如上级的副手,上级的秘书,上级的太太,他们对一些事情往往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国时的曹丕是曹操的大儿子,他和自己的弟弟曹植争夺太子的宝座。曹植自恃文才过人,父亲又重才胜过一切,便不拘小节,违犯了曹操的规定。曹丕自知文才不如曹植,便在一次送行时,一语不发,叩头大哭,令曹操感动不已。
曹丕素日尊敬一切父亲身边的人,最后连曹操的一个宠妃也替他说话,这样曹操就把他立为太子,顺利地走上了从政之路,据史书记载,他还是一个很有政绩的帝王。
现在看来,曹植对父亲作用过于夸大。他以为父亲是说一不二的一国之主,只要父亲喜爱自己,就不必顾及其他人了。曹丕就比较聪明,他调动了父亲方方面面的“二把手”为自己说话,终于登上了皇位。
“二把手”出于其地位上的原因,比“一把手”更需要尊重和理解,他们虽然不能说一句顶一句,但有自己的圈子和能量,千万不要低估,更不能回避,否则容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如果他本身并没有多少值得敬重的东西,就更要敬他三分了,免得牵动他敏感的神经。
“讲道理”的下属做不得
给上司讲利害关系最伤他的感倩,因为显得他所作的事是在为自己盘算而不是在为大家辛勤工作似的。
——《中国人的纵横术》
讲道理可分为两类:讲是非和讲利害。
现在的社会,主动向领导提意见,指出领导失误,和领导辩论是非的同志已经不多了。这是我们社会的不幸,又是我们自己的大幸。
危险的领导主动和我们谈是非。比方,领导批评我们的错误,假如我们以为自己没错,往往就忍不住要对领导解释是这么回事或者是那么回事,说这不是我的错或者这事我没做错,错的是对方或者天意等等。就和领导讨论甚至辩论起来。有时,我们争辩一番却终于还是错了,心头很担心。却会发现领导很宽宏地笑笑说,没关系,以后注意就是了。
原来,领导因为终于说服了我们心情就很愉快,就可能不计较我们的态度。
有时,我们终于证明自己的正确,正在高兴时,却发现领导不高兴了。不高兴的标志是这样的结束语:“不管怎么说,你还是有不足之处吧!”或者“无论如何,这事还可以办得完美一些吧!”
假如我们在这时醒悟,点头称是,还不太糟糕。假如我们执迷不悟,继续分辩,后果就严重了。领导发现我们有错,没有在大会上公开批评,这已经很不错了,没有记在心里年终总结,主动和我们谈心,这更有真关心我们的可能。说实话,这样的领导已经不多了。这一番好心,居然谈出他自己的错误,该是多么沮丧的事!
这是小道理。有时我们谈的是大道理,这更让领导憋气,因为谁有领导的大道理懂得多?他就是吃这碗饭的。
记住,同领导辩论是非危险,辩论赢了更危险。
有时,是谈利害。一位作家讲过他的一位朋友,从不谈道理,只谈利益和利害关系,头脑非常清楚,他的领导就常常礼贤下士,向他请教。他既为此自豪也为此苦恼。
某市推出首批股份制企业前,满城风雨,因为深圳和上海的人已经靠炒股票爆发。朋友他们单位的同志也按耐不住,到处都在摩拳擦掌,人心浮动,工作效率骤减。单位领导突发奇想,要同志们安静。他要为群众办好事,要派专人研究股市,派专人去交易所排队,集中替群众认购股票。这样,既避免群众都辛辛苦苦通宵排队损害身体影响工作,又给群众创造了增加收入的大好机会。
这样的领导已经不多了。
所以,当领导很自豪地征求他那位朋友的意见时,朋友明知领导只需要他赞扬,只需要他贡献积极的建议,也知道通常上市新股只会赚,短期内不会赔,所以这件事对群众有好处,还是忍不住像朋友一样劝领导放弃计划。
首先,万一赔钱,怎么向群众交代?这种万一的可能性是极大的。虽然政府对首批入市企业的资格审查很严格,但也难免会有疏漏,入市不久就破产倒闭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万一企业领导和财会携巨款外逃;万一该企业产品突然在“质量万里行”活动中被查出有害用户身心健康;万一政府为了让股市降温,好建立正常的股票市场机制,有意试点,让将要破产的企业入市,让股民尝尝赔钱的滋味,以提高心理承受力。谁知道,天有不测之风云!
就算没有万一,已经增值的股票是留存还是抛出?留存,股价可能下跌;抛出,股份可能继续上扬。在已经赚了的基础上,就可能赔钱,就会落埋怨。这就不是万一的问题,而是必然的,因为群众算帐的起点不一样了,他们会把已经赚到手那一笔扣去,从零算起。他们会说,“本来可以多赚的,结果让人瞎抛”,或者“本来已经赚到手了,让他死捏住,又赔了回去”。尽管在总数上仍然是赚,他们也会感觉到赔。
就算只赚不赔,也会有人说,“不知道领导和办事员自己赚了多少。他们要不赚,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劲头?”如今,把人往坏处想容易,往好处想难。
还有,这样做并不能使群众更安心工作,反面会使他们更提心吊胆。因为不是他们实际操作,心里面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