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之治-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渊:我听说前朝杨素视你为宰相之才,你为什么会劝我废秦王?秦王势力雄厚,废掉他,不是同样会引发不稳吗?
  封德彝:我只是从大局看,而且,废太子,朝廷手续繁杂,牵扯朝廷上下,我为中书令,知道其中的麻烦啊。
  李渊:先到这里吧。李渊问内侍:怎么样?
  内侍:陛下,御医查验之后,确定酒中有毒。秦王饮毒酒之前,已喝了不少酒,毒酒只饮了一口,所以,尚无危险,静养几日即可。
  半晌,李渊问内侍:两只手让你选一只,你选哪一只?
  内侍:陛下,选来做什么?
  李渊:选来砍掉。
  内侍:我确实不知道。
  李渊拿起自己的双手,看了看,放下。又举起来,再看。一夜之间,李渊突然衰老了。
  李渊:我一心想你们兄弟和睦,你知道。二郎,你要是我,有什么办法避免你与大哥的未来之争呢?
  李世民:我不会和大哥争。我近来读了不少书,懂了不少道理。父皇如果免去我的什么秦王、尚书令等等,就可以避免别人猜想了。
  李渊:可是,我如何向天下解释呢?晋阳起兵,你是参与谋划的人,以武力统一天下,你立功无数。一个没有任何过失的皇子,突然免去了一切职务,会引来无数猜测。但是,大郎是长子,做太子已经九年了,我也不忍心废掉他。我觉得你们兄弟之争终究是不会平息的。你读书,这种兄弟相残的事不是有很多记载吗。所以我想,你们兄弟都在长安,难免争斗,只好破国成家了。我要让你到洛阳建天子旌旗,陕州以东归你统属。
  李世民:这可是天大的事!父皇,也许你这样反而是害了我。
  李渊:东西两都,道路不远,你想我就来长安,我想你就去洛阳。文学馆的学士难道没有给你讲汉梁孝王的故事吗?
  李世民摇摇头。
  李渊:汉朝文帝时,窦太后宠爱梁孝王,给了梁孝王大片的土地,有四十多个城市,钱财超过百万,珠玉宝器比长安的还多。梁孝王在他的治地招揽人才,像枚乘、严忌、羊胜、公孙诡、邹阳、司马相如,都跟随他。汉文帝对梁孝王很好,梁孝王到长安来,汉文帝常常让他同坐一辆车,一起去上林苑打猎,这不是很好吗?
  李世民想了想,无奈地摇了摇头:一切就遵从父皇的安排。
  李纲坐在坐席上看着李建成:今天恐怕又是读不成了吧?
  李建成面前案几上摆着书卷,他宿醉未醒。
  李纲:饮酒,人人都饮的,但不是人人都饮酒过量,身为太子,将来要继承君王,尤其不可以过量。过量,会乱性,而读书,是正心正身。我老了,可是还没有进棺材,现在既然陛下让我做太子詹事,我还是要说两句。殿下饮酒过量,非养生之道。做儿子的,一定要孝顺谨慎,安慰父母的心,不宜听受邪说,做与朝廷不适宜的事情。
  李建成努力清醒。
  李纲摇摇头:殿下,您一身所系,上有朝廷,下有百姓。不可不当心啊。今天只好到此为止。
  李建成拿起手卷,看了几眼,书却掉了。李建成愣愣地呆着。
  李元吉疾步而入:大哥,大哥,大事不好。
  李建成:出什么事了?
  李元吉:陛下决定要二哥到洛阳执行大行台职,建天子旌旗,陕州以东都归他统领。
  李建成:为什么?
  李元吉:为的是避免与大哥争太子啊。
  李建成:二郎愿意吗?
  李元吉:秦王府正庆祝呢。
  李建成:那样的话,父皇百年之后,我们与他开战,有取胜的把握吗?
  李元吉:想都别想,山东地广人众,又可以控制江南。可关中呢,最多再加蜀地、河东,陇右,力量还是不足。所以,一定要把秦王留在长安。他在山东,是只虎,在长安,他就是只狗。
  李建成:对。我去见陛下。你去找大臣,一起劝陛下,还来得及。
  第十章
  李渊:建成来过了。说他愿意让出太子位给二郎,不愿陷朝廷于分裂。
  裴寂:哦?太子真的这样说吗?
  李渊:他还建议封他为蜀王。
  裴寂:真的吗?
  李渊:你以为如何?
  裴寂:分开二郎与大郎倒是暂时可以避免兄弟相残。
  李渊:我也这么想。
  裴寂:不过,陛下,大郎为何不与二郎拼死一搏?
  李渊:大郎有服输的意思吧,否则不会请求自贬为蜀王。
  裴寂:陛下毕竟有万岁之后,那时候再争夺起来,谁可以制止?
  李渊:是啊,没有人可以制止。
  裴寂:二郎与大郎,小时候打过架吧?
  李渊:打过啊。
  裴寂:多大损伤?
  李渊:小孩子打架嘛。
  裴寂:可现在会是怎么样呢?
  李渊点点头。
  裴寂:将来可是两国交兵啊。
  李渊:那你的意思是晚打不如早打?
  裴寂:我只是说,要争就小争,要打就小打。大打,两国交兵,其实结局已经知道了。
  李渊:为什么?
  裴寂:关中地狭人少,山东地广民众。战争结局再明显不过。以太子所言,太子是明白的,所以才现在放弃。我只是怀疑太子是不是真的要这样做。
  李渊长叹一口气:事到临头,我……太子还是太子吧。
  李渊:你为什么要秘见朕?
  魏征:臣请陛下立秦王为太子。
  李渊:说说理由。
  魏征:秦王从晋阳起兵,为大唐立国,功勋卓著,非今太子可比。
  李渊:晋阳起兵,朕的三个儿子都领兵作战,当今太子也功不可没。
  魏征:但,毕竟秦王立功最多。
  李渊:你想到没有,太子后来没有战功,是朕要他留在身边主持大局。这是一。当今太子已经确立了九年,天下共知,宽容仁厚,朕要废他,如何说服天下啊,这是二。隋文帝废立太子导致后来的混乱,朕不想重蹈隋文帝的覆辙,这是第三。
  魏征:臣没有想到。
  李渊:你连这些都想不到就来劝朕废立,是何居心?
  魏征:臣是出于对大唐江山社稷的忠心。
  李渊:忠心?何样的忠心?
  魏征:秦王立功是否就比太子多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认为秦王立功多,这是一。秦王善于打仗,人所共知,如果有一天太子殿下与秦王兵戎相见,秦王一定取胜。既然如此,早立秦王对天下安危有利,这是二。秦王虚心接纳贤士,拥有一批文武俱备的杰出人才,在朝臣中也有众多拥戴者,这是三。这些都是确立秦王为太子的有利地方。
  李渊:你的话也有道理。朕就接受你的建议,不过朕要向天下说明,朕是在魏征的建议下废立的,让你立一大功。你以为如何?
  魏征:万万不可。
  李渊:你既然向朕建议,为什么又不敢让天下人都知道呢?
  魏征:因为废立太子是有利的选择,但不是忠诚的选择。圣人说,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臣要当忠臣不做利臣。有人看到秦王势力大,就举身投靠,臣以为是不忠之举。
  李渊:你也认为秦王的势力更大?
  魏征:若单论军事,确实秦王势力大而东宫势力小。但太子是天下储君,君者,天下之根本,忠君爱国,才是忠臣孝子所为。就人心和律法而言,东宫当然势力更大。更何况治理天下本来就靠人心靠法律,东宫维系着天下根本。
  李渊:不管你以前做过什么,你这番话,都当得起大义凛然这四个字。
  魏征:多谢陛下。
  李渊:在太子与秦王问题上,许多人都从自己的利害得失着想,谁为国家着想,谁为朕着想?不过,朕如何处置秦王呢?
  魏征:为陛下、为社稷、为天下苍生……杀掉秦王。
  李渊:这才是你今天来的目的吧。你让朕杀掉朕的亲生骨肉?
  魏征:以今日秦王一人死,换得将来万人生。
  李渊:你要朕做如此残酷之人?
  魏征:陛下当然不是残酷之人,但是陛下确实身处残酷之位啊。现在,大位只有一人可以继承,而秦王、太子两人争夺,陛下今日不能未雨绸缪,将来两人兵戎相见,那不有更大的血光之灾吗?
  李渊:难道没有别的方法吗?
  魏征:如果能消灾于无形之中,当然是上上之策。但是现在恐怕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李渊:此事重大,朕不能立刻决断。不过,魏征你,还是忠心可表啊。
  北方来了警报,突厥再次南下。烽烟再起。
  李渊问李建成:突厥阿史那郁射进犯乌城,如果你来选,你会选秦王增援乌城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