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之治-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渊:为什么?
  李元吉:先说这盔甲吧。盔甲是用来行军打仗的,但准备盔甲并不等于造反啊。
  李渊:胡说。盔甲兵器由兵部掌管,私藏私运,视同谋逆。
  李元吉:可是,现在大战刚过,盔甲之事并非如律条规定的那样严格。比如,陛下要到齐王府去查,一定也有不符合律条的东西。我相信秦王府也一定有账外盔甲。
  李渊:可杨文干是真的反叛了。
  李元吉:但盔甲并没送到杨文干手中啊。杨文干反叛一定另有隐情。
  李渊:嗯?
  李元吉:如果有人想害太子,最有力的事实莫过于杨文干叛逆。杨文干原是东宫侍卫,他出事一定牵涉太子,大哥就有麻烦了。如果陛下认为杨文干谋逆与大哥有关,大哥就再也洗不清了。我看,这是二哥想取而代之。
  李渊:可现在杨文干也不能不算叛逆啊。
  李元吉:杨文干是否叛逆,现在就看宇文颖了。
  李渊:什么意思?
  李元吉:如果父皇肯调查,一定可以水落石出。押送盔甲的兵将为什么上山告变?杨文干怎么得到了消息?宇文颖到底跟杨文干说了什么?如果是宇文颖把有人告发的事情说了,肯定会激起杨文干铤而走险的。
  李渊:这不会的,朕亲自交代过宇文颖。
  李元吉:但,他下山前见过秦王。
  李渊:你怎么知道?你大哥毕竟还是脱不了干系。
  李元吉:大哥的责任在于管教不严,可与谋逆没有关系。大哥为什么要谋逆?他是太子、是皇储。这个事情很快就会真相大白的。
  李渊:怎么说?
  李元吉:只要杨文干和宇文颖一死,就都清楚了。
  李渊:为什么?
  李元吉:有人会杀了这两个人灭口。
  李渊震惊,略缓了一下:四郎,听说你跟大郎搅在一起?
  李元吉:是。
  李渊:前两天,你诬告你二哥天命的事,我没有追究,忍下了。你和你大哥搅在一起,是想扳倒你二哥吗?为什么?
  李元吉:大哥仁厚。维护大哥就是维护父皇,因为大哥的地位是父皇确定的。二哥自以为立功多,就可以把大哥挤下去。大哥处处避让,二哥步步紧逼。人总有急的时候,给杨文干准备盔甲,还不是被逼的?哪里是杨文干要反,是大哥在自卫。担心有一天,真动起手来,也不至于……难道陛下就忍心看着大哥被二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也不能说没有父皇的错。
  李渊一愣,盯着李元吉。
  李元吉:二哥平日骄横跋扈,不把我和大哥放在眼里。我也就罢了,大哥贵为太子,又是兄长,却要受他欺侮。父皇不能及时出来维护大哥,却总是纵容二哥。我们能不担心吗?现在,连仁厚的大哥都被迫做出这样的举动了。陛下你想想,二哥已经把人逼到什么地步了。李元吉边说边抹眼泪。
  李渊:好了,好了,不要让我再抓到!你们兄弟啊……
  第八章
  张婕妤等嫔妃等在里面,有的人怀里抱着孩子,见李渊来,伏拜。
  张婕妤:我们都担心陛下啊。
  李渊:秦王已去平叛,事情坏不到哪里去了。
  张婕妤:我们担心的正是这个。
  李渊:你们担心秦王?当初如果立二郎为太子,就没有今天这麻烦了。
  张婕妤:太子确立多年,天下共知。一朝另立,难免带来诸多动乱,说不定后患无穷。我们现在受陛下庇护,太子仁义,将来太子继承大统,我们同样可以平安度日。如果换成秦王,生死存亡,只是不知道是如何死法了。
  外面传来忙乱声,内侍突然进来报告:庆州露布来了。
  报信的士兵:秦王马到成功,逆贼杨文干被一举剿灭。杨文干被秦王斩于阵前。宇文颖死于乱箭之下。
  李渊似自言自语,小声地:果然如此,果然如此……
  李渊:传朕旨意,秦王所率平叛军队驻守庆州,等待调用。放了太子,让太子、齐王也准备,与朕一起回长安。
  李渊:如果不是四郎提醒,朕确实误会了大郎,险些酿成大祸。
  裴寂:秦王府杜淹当时在豳州,他说是去为文学馆收购古书了。
  李渊:豳州长史席辨曾是秦王府的人,他们在一起是不让人吃惊的。
  裴寂:陛下,您看还要查下去吗?
  李渊:查明白了又如何?大郎私下筹备盔甲,为的是防备二郎;二郎时刻注意东宫,抓住把柄就上告,都有置对方于死地的心思。这哪里像亲骨肉啊。
  裴寂:陛下应该尽快想个办法了,否则真的闹起来,天下会大乱。
  李渊:唉,朕何尝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
  李渊设宴,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先后来到待诏殿。
  李建成:此次都是我教导无方,让二弟多辛苦一趟。
  李世民:为江山社稷,不谈辛苦。
  李元吉:二哥,那个杨文干为何不活捉回来,搞得大哥受累。
  李世民:他誓死不降,我也没有办法,只好成全他。
  李元吉:那宇文颖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两军阵前,来不及看清楚。
  李建成:四弟,二弟领军出征,你何必问这些不相干的事。
  李元吉:好好,算我什么也没问。二哥辛苦了。
  李世民:哼,不得罪已属万幸。
  李渊:今天是家宴,几位宰相也都不是外人,好久也没有痛快喝一场了,今天不设监礼官,大家都尽兴。今天朕带个头,先喝三杯。
  李渊:(对裴寂)那时候我们在晋阳,一起喝酒的时候好像更多。
  裴寂:是,陛下。那时候,能请陛下到晋阳宫喝一次酒还不容易哪。
  李渊:哈哈,朕当时为官谨慎,晋阳宫那可是隋朝皇帝的行宫啊。
  裴寂:那时候,臣下与秦王也是经常喝酒的,而且还……
  李渊:还什么?
  裴寂:还赌博啊。那时候秦王好像总是输,臣总是赢。秦王,不是有意的吧?
  李世民:怎么会是有意的呢?谁不想赢钱啊。
  李渊:那时候,还经常出去打猎。北山的猎物真的不少,有一次打鹿,朕射出一箭,那鹿应声而倒,最后一看,箭竟然是二郎的。朕的箭哪去了?这事至今我也没想通,有时候,还会梦到这事,实在是很奇怪。
  陈叔达:祝贺陛下。陛下的梦是吉兆,是陛下一家共得天下。
  李渊:怪力乱神。不过,说到打下天下,确实是我们一家的共同努力啊。朕与太穆皇后生了四个儿子,玄霸死得早,没有尽力也没有享福。这大唐的天下,没有朕的这三个儿子,如何会有今天?
  三个皇子离座,拜倒在地:孩儿不肖,让父皇至今操心。
  李渊:你们兄弟一场,那是前世的缘分。你们兄弟能和睦相处,是朕最开心的事。
  三皇子拱手敬酒,表现都很真诚:是,父皇。
  宰相:祝贺陛下一家和睦康乐。
  李渊:好。最近发生了杨文干的事,是我大唐的丑事,是我李家的丑事。朕查过了,朕很伤心啊。伤心到了没有勇气再查下去的地步。现在朕要告诉你们,这事到此为止。朕的孩子,朕有责任,过去没有说得太清楚,算朕的过失。你们的属下,你们要负责,以后,一定不予饶恕。但是,对那些为人臣而有野心的人,朕不能不有所惩戒。秦王府的杜淹,东宫的王珪、韦挺,一律流放越州。
  内侍:陛下,北边来急报了。
  李渊一惊:什么?
  内侍:突厥进犯。突厥人马三万左右,已经南下,几天以后就到达长安。
  李渊:(对李建成)突厥现已到朔州和忻州。李靖在蒲州,有多少人马?
  李建成:五千。
  李渊:传令李靖,突厥到蒲州,不许出击。突厥过后,领军跟进,随时做好准备背后袭击他们。
  李建成:是。
  李渊:长安现有多少人马?
  李建成:不足一万。
  李渊:全部集合在渭水南岸布阵戒备。
  李建成:是。李建成鼓了鼓气,拜:陛下,我愿领兵征讨突厥,或者,领兵防卫长安。
  李渊看了李建成一会儿,李建成始终不敢抬头,李渊转头看李世民:命秦王为征讨行军大总管,淮安王为行军总管,灵州都督李道宗为副。率长安全部人马,三天后出发,阻击突厥。调秦王庆州的兵马,火速返回,驰援长安,策应秦王。
  李世民:是。儿臣即刻就去准备。
  李渊:长安三十万人,可以集合出多少民兵?
  裴寂:五口之家出一人,可以集合六万。
  李渊:好,宣布长安戒严,每户出一兵,按里坊集合,发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