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聪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老是这么不懂事!”“你太不让我省心了!”“有了你我没一天好日子过!”“你看人家……你什么时候能赶上人家一半!”“讨厌!”“滚开!”“我当没你这个孩子!”——要坚决杜绝这些很容易打击孩子自信心的尖刻话语:“你这次做的比上次好多了!”“我为你感到骄傲!”“上次……你都表现得那么好,这次一定也能行!”“我相信你!”——多说点儿这样温暖人心的话;给孩子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真诚的拥抱……这些都是让孩子建立积极“镜像自我”的“妙招”。
  当心孩子受到表扬的“伤”
  表扬怎么可能伤到孩子?能的,就像海姆?G。吉诺特打的那个“青霉素”作用的比方一样,表扬得不恰当,会伤到孩子。
  表扬让他莫名奇妙地发脾气
  豆豆正在和妈妈一起玩搭积木。妈妈用积木搭了一座很高的“高楼”,晃晃悠悠的,最后终于架不住又一块积木的重压,“轰”地一声倒掉了。
  豆豆也搭了一座“高楼”,不过只用了3块积木,显然比妈妈搭的矮多了。
  妈妈在一旁看着豆豆搭得挺起劲儿,心想:“可不能错过这个表扬孩子的好机会。”于是,妈妈眉飞色舞地对豆豆说:“哇——豆豆好棒,搭了这么高的‘大高楼’啊!比妈妈搭的好多了。”
  听了妈妈的话,豆豆突然莫名其妙地把刚搭好的“高楼”一把就给推倒了,还大声哭闹起来:“不玩了!不玩了!”
  接着任凭妈妈怎么哄,豆豆就是不肯继续玩了。
  这下,妈妈很纳闷:“怎么还表扬出事儿来了?”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家长可能通常会得出“孩子脾气坏”、“孩子任性”、“孩子被我惯坏了”、“孩子做事没长性”等结论。不过,心理学家是这么给我们分析的:
  豆豆妈妈的表扬方式不当!在游戏中,妈妈分明比豆豆搭的高,豆豆心里此时其实正暗自“较劲儿”要赶上妈妈呢,没想到离目标还差得老远,妈妈却突如其来地冒出句言过其实的表扬,这简直无异于给豆豆“当头一棒”,使豆豆备感惭愧,让他觉得妈妈在故意“讨好”他。豆豆于是立刻把积木推倒,既是对妈妈“不诚实”的有力回击,也是对自己自尊心的本能保护,因为把它推倒就不至于待会积木自个儿倒掉后,自己在妈妈面前出丑了。
  所以你看,不是什么表扬都能当做培养孩子自信的“灵丹妙药”。表扬有用,但要会用。
  如何让表扬真正成为孩子的“心灵鸡汤”
  首先,家长要学会使用描述性语句,就事论事,有针对性地给孩子明确、具体的表扬,比如“刚才在车上那位叔叔给你让座位时,你说了‘谢谢’,你真有礼貌!”“你今天帮妈妈把地扫得很干净,你真棒!”“这么重的袋子你都能帮妈妈提起来,你真是个小男子汉!”“你现在都能用英语讲故事了,你的本事真是越来越大了!”这些都是根据孩子的具体行为和表现给出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表扬,会让孩子心里感到很舒服、很实在、很得意。而类似“你真好!”“你真棒!”“你真聪明!”这些空泛的、抽象的评价性表扬以及歪曲事实的表扬,则是对孩子无益的表扬。拥有多年儿童心理诊断经验的吉诺特博士说:“在心理疗法中,心理医师从不会毫无来由地突然对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或者‘你真棒’。这种判断和评价性的表扬是要竭力避免的,因为听到那样的话,即便孩子嘴上不说(那是因为他表达能力很有限),但心里会很焦虑,同时还会助长孩子对表扬产生依赖,将来一旦得不到表扬就很自卑。孩子只有免受评价性表扬的困扰,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才会变成一个真正充满自信的人。”据此,在前面那则小故事里,豆豆妈妈完全应该换一种表扬方式,例如说:“豆豆,你已经能搭3块积木了,比上次又进步了,真不错!”“豆豆,你能用这么短的时间搭3层‘高楼’,真厉害!”或者“豆豆,你搭的‘高楼’可真稳,比妈妈搭的好多了。”这种从实际出发的中肯的表扬,才会为孩子的心灵带来真正的滋养。
  其次,要给孩子及时的表扬。多伯森告诉我们:“孩子的每一个好的行动都应受到鼓励,哪怕他做得不到位。但如果要让赞美发挥最大的效用,就应该在最令人满意的结果出现后的短暂时间内提供奖励或表扬,让他知道自己的好的言行是有价值的,是值得继续做下去的。他也会因为这些好的言行而获得应有的信誉,这是光荣的,令人高兴的。但如果时间拖得太久,表扬的作用也会随之淡化、减弱或消失。”
  另外,间接的赞扬有时更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比如,在孩子在场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在和其他人(如亲戚、朋友或其他孩子的家长)聊天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提及孩子一些好的行为,如“我家××都能自己穿衣服、洗脸了。”“我女儿的字比以前写的工整多了。”“我儿子很喜欢动脑筋。”这些话,孩子可能装做不在意,只管在一边自己玩自己的,但他的小耳朵是张开的,听到家长谈论自己时会特别敏感,当他听到了对自己的表扬,表面无动于衷,其实心里早“乐开了花”。家长还可以向孩子转述第三者(如老师、邻居、亲戚)对他的正面评价,如“××说你每次接电话时都会先说‘你好’,真有礼貌。”“××说你最近在课堂上的表现很积极。”总之,这些不露痕迹的表扬方式对孩子往往能起到双倍的好效果。说到这,有必要讲句题外话,在他人面前间接地对孩子进行批评、讽刺、埋怨,对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伤害,同样也是双倍的!
  专题14——教你忙里偷闲陪孩子玩游戏
  孩子需要一个人玩的独立游戏,需要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的群体游戏,同时也需要与家长共同玩的亲子游戏。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中,没有来自家长的支持,孩子的思维就会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家长主动介入孩子的游戏,陪孩子一起玩,并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形式对孩子的游戏给予指导,对孩子心智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因此,并不像许多家长认为的那样,小孩子玩游戏与家长无关,事实恰恰相反,游戏不只是孩子自己的事,很多时候也是孩子和家长共同的事。游戏中,孩子有了玩具,有了场所,有了玩伴,也要有家长的适当参与,并且孩子年龄越小越渴望家长和他一起玩。
  再忙也要腾出时间陪孩子玩玩
  家长为什么那么忙?——因为要赚钱;赚钱为了什么?——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什么?——为了孩子的吃、穿、用和教育。然而孩子真正需要的却远远不止这些,又或者说,孩子需要的远远没有那么多。读读下面的小故事,尽管事情未必会一模一样地发生在你与你的孩子身上,但里面那个5岁小男孩的话绝对道出了大多数孩子的心声,这个心声很值得家长好好地思量,从而让自己忙得更加有道理,别忙掉最重要的事,并且也要适当有道理地闲一闲。
  10块钱的故事
  一位父亲很晚才下班回家,5岁的儿子等了他一晚上。
  儿子:“爸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疲惫的父亲不耐烦地说:“什么问题?”
  儿子:“爸爸,你1小时赚多少钱?”
  父亲有些生气:“这与你无关!为什么要问这个?”
  儿子:“我只是想知道而已,请告诉我好吗?”
  父亲极力压住怒火:“20块。”
  儿子搬弄了几下手指,接着说:“爸爸,可以借我10块钱吗?”
  父亲终于忍不住大发雷霆了:“你要钱做什么?去买无聊的玩具?知道我为了赚钱每天有多辛苦吗?你为什么就不能体谅我?真叫人失望透顶!”
  儿子有点委屈,一个人静静地回到房间,关起门,偷偷抽泣着。
  过了一会,父亲慢慢冷静下来,对刚才的“无名火”感到后悔,于是,他走到儿子跟前,说:“刚才我没听你解释要钱做什么就发了火是有些过分。那么,你到底要做什么呢?”
  儿子擦了擦眼泪:“爸爸,我已经有10块钱了,我是想如果你肯再借我10块,我就可以向你买1小时的时间。我只是想让你陪我玩一会儿,就1小时!”
  作为家长,如果你也和那位父亲一样,只有美其名曰的“忙”而忽略孩子的感受,经常让孩子陷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