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煮酒话古人-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不好之类的事,打别人总比被别人打好,既然为了海防连新疆都敢提出来放弃,那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呢。)所以这又是他的决策失误。
  再次,管理失败,洋务造了不少东西,但是最终却不敌日本,这不是银子的问题,李鸿章的北洋在外国存了不少银子这是事实,一方面要国家拨款,一方面建自己的小金库,实在不是一个有爱国之心的忠臣所应该做的,还有淮军和北洋水师,管理松懈,作战一溃千里,管理的李鸿章要负主要责任。既然承平日久,淮军出现暮气,就应该下令撤换主要带兵将领,担心兵权被夺就在内部提拔新人也可。(再说一句话,一支军队不打仗迟早会蜕变的,所以为了保证战斗力必须每十几年打一次仗,当然一般是选择小仗,在战斗中发现毛病和问题,以便解决,比如美国,他们的军队就在不断的作战中积累战斗经验,不打仗就希望军队有战斗力,那是不可能的。)战争的失败也等于是李鸿章的失败。
  最后,与日本谈判,这点说实在应该算不上李鸿章的错误,实力不济,战争失败所致,不过当时李鸿章遇刺,假如他此次乘势回国,利用此事掀起他擅长的外交干涉,那至少可以少赔一些,但是他还是滞留日本,贻误时机,这点看他的谈判技巧还是差了些,不过最终谈判结果到是不能怪他,毕竟是清廷做下的最终决定,并非李鸿章之过。(日本军进逼京城,清廷害怕了。)
  中日之战绝对有李鸿章的责任,当然最终的失败也不能全怪他,假如当时西太后和光绪能作出坚持的决策,日本的国力也支持不下去了,(当时各国已经准备介入,假如能支持一段时间,日本无法支持下去,虽然当时有很大的牺牲,但是日后的危害就小了。)而且李鸿章毕竟是汉人,不受清朝绝对的信任。(说句题外话,这也与清朝本身是少数民族政权有关,清朝一直对汉族官员防范有加,假如是一个满族大臣有才能执掌朝政,那只要解决权力斗争,但是假如是汉族大臣,那就要百般限制了,权力之争外还要有满汉之分,汉族官员很难得到完全的信任。假如真信任李鸿章,也不会扶植与他对抗的清流了。满清毕竟是少数,想控制人口大多数的汉族实在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所以满清遇到强大的外敌,也不敢联合国内力量携手对抗,而是内防汉,外防夷。有时更是宁与外人,不予家奴。这样更加激化民族矛盾,当时太平天国假如以复汉尊儒为口号,满清也难以镇压下去,至于辛亥革命,民族起义的味道更浓于民主革命。)
  中日之战后,李鸿章为逃避国人谴责,暂时归隐。(虽然李鸿章确实有错,但是要说将全部的败因归于他是不公平的,毕竟最终战败和签约是由西太后光绪决定的,准确的说,西太后光绪就象足协,李鸿章就象主教练,主教练无能,足协也无能。那中国战败是必然的。)
  直到百日维新前后又被启用,当时他曾经向维新派示好,但是维新派却不理睬于他。(维新派也只是一群没有政治经验的傲气书生,尤其是康有为,实在是有违“圣人”之誉,既无经验,又无胆魄,更无文人之风骨,比起他的学生们远远不如。)
  后来八国联军侵华,李鸿章策划“东南互保”,要说没错也没错,毕竟这确实是唯一的办法,张之洞等官员也都支持这个决定。(不过中央的决策地方官员如此藐视,这个国家基本已经完了)当时据说本来张之洞策划假如光绪和西太后死,那就成为共和国,李鸿章为总统,(这样看李鸿章在地方官员中的威信还是很高的,不过这也是为了谈判方便)假若这样,到是提前帝制结束了,不过中国分裂也是很可能的,北方尤其是新疆西藏地区很可能就此被分出去。不过这终究没成为现实。再之后谈判就没什么好说的了,那样的情况下也只有如此了。
  再最后就是《中俄密约》(俄国指定李鸿章出席,看来李鸿章已经成为外交代表的形象了,大概是决定只有李鸿章订的约才会履行吧,不过这样的形象对中国实在没什么好处,外交谈判本来就不应该讲究什么信誉,而应该是利益为先。)这次条约李鸿章爆出受贿之事,不过实在看不出快死的他还为什么贪图这点小钱,谜题难解,故放在一边。
  不久李鸿章便死。
  综观李鸿章一生,他确实有才能,也可以说是为中国着想,但是才具却不足够,或者说他的才具太偏,(一个国家本来就应该要有不同主张的有才能者主持大局才行,一些人主和,一些人主战,相辅相成才行,而且一旦下了决断,就应该不论主和主战,全力以赴,现如今却两方水火不容,那国家如何搞的好。)本来有左宗棠,一力战,一谈判,还可以勉强维持中国危局,但是左宗棠一死,李鸿章要靠他单独的那点力量支撑不完全信任他的清朝。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6 煮酒话古人之曹氏
  大家看到曹氏,一般都会想到三国的曹魏吧。确实,这里就要说的是曹操一家。
  曹操,以前把他骂为乱臣贼子,后来为他平反,认为他是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当然不管如何评价,曹操是个绝对有能力的能臣是绝对不可否认的。
  先看他的出身,应该说,他的出身在高干子弟中并不是很出色的,宦官的养子的儿子。这为真正的高贵的士族不耻的,尤其是在党锢之后。不过曹操是之中的异类,他和大多数的士族子弟如袁绍等人关系都不错,而且也反对宦官弄权,不过,这也正常,有弄权的宦官,也有忠于皇帝的宦官,汉代宦官的权力毕竟有限,假如后代能漂白为士大夫那是更好。
  所以曹操年轻时,到是结识了许多朋友,不过那时的交友方法,自然不是什么好办法,我们也不必深究了,贵族有贵族的结识方法。这点曹操袁绍就比刘备孙家他们有优势多了,刘备一介平民,认识的也就是草莽英雄,之后好不容易挂了个汉室后裔,但是也就在之后和刘表刘璋之类的本家兄弟上用用,那些实权派根本不理他。至于孙策原来还是做强盗的,最多也就算地方豪强,比起曹操在中央有势力,差的不是一大截。
  曹操后来做官,有了父辈的支持自然很便利,宦官那有祖父支持,士大夫那因为交游广泛对他的印象也不错,之后为政和宦官捣了一把乱,在宦官那有祖父保住没事,在士大夫那可是大大得分。
  再下来就是黄巾起义了,说实在的,黄巾起义比起西汉末年的赤眉绿林起义要弱的多了,远没达到颠覆政权的能力,和太平天国起义也比不上,虽然很多地方势力借此机会有了自己的武装,但是只要中央政权保证稳定,还是可以支撑下去,来一个中兴的,偏偏何进只会杀猪,不会做事,先要外兵入京,再被宦官设计杀了。之后袁绍杀宦官,当真是乱了,(不过此时曹操一家已经不算宦官势力了,不然挂了也难说。)这一乱才真正断送了汉家江山,据说宦官头目被杀前说朝廷完了,这句话到是没错,就算宦官掌权,士族势力还可以对峙,宦官也灭不了汉朝,但是宦官和外戚两大势力覆灭,由外兵士族掌权,汉朝真是完了。之后董卓入京,他一个西北乡巴佬能有什么威望,只能靠强力压制,这时地方势力就有借口了,汉朝从此进入了割据时刻。
  这时的曹操还是很忠于朝廷的,之前镇压黄巾起义说实在他没捞到什么油水,(黄巾起义主要得利的是原地方大员。)地位也不如袁绍那般高,不过在讨袁的联军中是比较一心一意的,不能否认他有争风头的情况在里面,但是此时的他还是想做一个能臣,为汉室尽忠的。(讨董成功的话,那最得利的应该是联军主帅袁绍,但是看他后来的动作,一直不迎接献帝,看来还是胸无大志,想在一方割据做土皇帝。)在这次行动中大家都有私心,出力的两个一个是曹操,宦官子弟,一个是孙坚,原来是地方黑社会头子。其他的官员都有私心,汉朝最终要靠这些官员支持,当真是要倒霉了。
  群雄割据之后,曹操回家招兵买马,当然和袁绍那种三世五公比起来,曹操要逊色一点,但是比起刘备白手起家,孙策那种靠老爸留下的部曲和自己的老朋友打天下,要好的多了。他曹家家大势大,搜刮的钱财多,招兵不缺了,还有他曹家和夏侯家两族兄弟多,而且一个个都是能征惯战的主,上阵不离父子兵,曹家夏侯家的兄弟不用象外姓那样担心,用起来得心应手,再加上曹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