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煮酒话古人-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的情况下,能打成那样已经不错了,不过也就是在此一役,李自成的精兵损失殆尽,日后再也没有恢复的时机。
  再之后就是连续的败北了,李自成在此次败北后似乎失去了所有的信心,屡屡应变失误,不过就算不失误,以当时主力严重损坏的闯军实在难以与明清两军的主力对抗。(当时清朝把主力全部集中追击李自成,而对南明保卫松懈,很关键的原因就是顾及李自成的战斗力,认为李自成而不是南明才是清军最大的敌人。)
  再后来李自成一连续的败北直到身死,这段时期是李自成悲哀的一刻,不过还是有三件事值得一说。
  1。这应该从李自成入京说起,李自成入京,崇祯帝自杀(但是假如崇祯不自杀,那会如何呢?以前的末代皇帝大都是被俘或被自焚,很少出现崇祯这样自杀还留个全尸的,这点看崇祯确实是一个很刚硬的皇帝,假如他不死,李自成应该不会杀他,利用他招降明朝余部,再搞个禅让就可以了,从李自成带太子去招降吴三桂就可以判断假如崇祯不死他也会这样做,吴三桂对太子还可以当不认识,但是崇祯帝来就很难说了,就算清兵入关也头大,杀了崇祯帝,南明必和李自成合兵对抗清兵,放了崇祯?入关不是白来了,只拿点钱回老家?太亏了,软禁崇祯?偏偏明朝当年有英宗之事,南明再立一个皇帝就行了。不管如何,不会出现李自成独力对抗南明和清朝的事。不过事实是崇祯死了。)太子被抓,李自成带太子和吴三桂老爸吴襄招降吴三桂,结果吴三桂不理。(估计也曾经说过假如你不投降,我就把你爸杀了的话,不过吴三桂脸皮比刘邦还厚,什么话估计也没说,到是李自成战败后把吴襄杀了。)之后山海关兵败,李自成写信给吴三桂,说交还太子,要吴三桂罢兵,自己独力对抗清兵,吴三桂不理,之后李自成退出北京,把太子给放了。(金庸在《碧血剑》暗示李自成杀了崇祯太子,这点是为了贬低李自成,为了以后的故事发展铺垫,小说家言,实在不可作信。)不过李自成虽然英雄豪气,(太子和自己有血海深仇,假如放了必定和自己作对,最好的办法还是掌握在手中。)但是偏偏太子没到南方去却跑回北京,被清兵抓,之后害死。崇祯太子据说是个很有血性的人,假如到了南明,(本来李自成进京前太子可能被派到南京建国,没走成)被拥立为天子,南明朝廷也不至于乱七八糟,后来反而是一个假太子案把南明搞的乱七八糟。
  2。李自成之死,这件事真是乱得不行,有说李自成被杀的,有说李自成出家为僧的。第一类说法又可以分为9种:(一)顺治二年五月被害于通山九宫山;(二)顺治二年九月被害于通城九宫山;(三)在真定下中箭,过固关而死;(四)李自成的部下缚送吴三桂,被碎剁三日而死;(五)病死于黔阳;(六)死于江西宁州;(七)被江西新昌农民击杀;(八)为湖广与国洲人寸磔于西塞山;(九)被农夫杀于宿松。第二类说法又可细分为5种:(一)顺治九年到湖南石门县夹山寺为僧,并在幕后秘密指挥大顺军余部联明抗清;(二)在黔楚之交的某寺为僧;(三)湖南益阳白鹿寺为僧;(四)五台山为僧;(五)遁入空门后无所作为遂赴贵州正宁县并死于此地。这么多说法,真是一个乱字了得,估计是因为上次他假死,这次也没找到尸首的情况下大家又怀疑他没死。(死在农民手中不太可能,当时李自成还没落到那种地步,当时他喜欢自己带侦察部队出去侦察地形,应该是那时受到武装的团练才可能战死。)不过就算他死了。这么多死法还真是……(假若不死,以他的死中求活的经历会一直周旋下去吧,估计他还是死了)也是因为李自成是传奇人物,很多人也受到李自成大顺军的恩惠所致。(假若换个臭名昭著的,离他远远的才好)不过李自成失败是事实,至于他死没死,就让小说家随便写吧,说不定还可以多点旅游景点。
  3。李自成死后,起义军由他妻子高氏和李来亨,李过率领,后来和南明隆武帝,永历帝还有张献忠大西军余部合作,领夔东十三家在三峡一带据险防守,(起初一度声势大盛,但因大西军内讧被清军各个击破)一直支撑到1664年,(战力之强可见一斑)被叛徒出卖清军偷袭才告失败。李来亨不愿投降清军,全家自焚而死。那时南明最后一个政权永历也已经覆灭多年了,大顺军余部的灭亡代表着大陆反清军事势力的消失。
  李自成,虽然一生确实算得上英雄二字,但是英雄不是枭雄,短于战略治国是他的大缺点。
  在这短文中实在难以说明李自成和大顺军的一生。
  3 煮酒话古人之西汉征匈英雄
  汉和匈奴的战争是汉朝第一次以举国之力进行的一次战争,在战争中出现了无数的英雄,也正是在这次战争的感召下,汉族有了统一的民族概念,(一个民族的形成除了语言文字,关键是要有光辉的对抗外敌的历史)也正是在这次国运大战中的获胜,使得汉朝名扬天下,成为东方第一强国,可以这么说,这次战争奠定了以后两千余年的中国的国运基础。
  先看我们的对手匈奴,史记汉书都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我认为也有可能,毕竟上古时期的民族比较复杂,或许真是也未可知,我们在战国就可以看到匈奴的身影,不过这和我们的行文无关,我们不是考古的,匈奴之前的事我们不想关心,我们知道的是在冒顿单于的英明统治下,东破东胡,西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北服浑庾,屈射、丁零(请注意这个民族,他们后来在五胡乱华的时代是个捣糨糊的角色,就象打不死的小强一样顽强)、鬲昆、薪儣各族,又乘秦末战争中原混乱夺回河套,又在白登险些歼灭汉高祖一军(可以说匈奴失去了最好的机会,不过匈奴是否会南下吞并中原也是很难说的情况,但是中原会大乱是一定的)。此时的匈奴已经不是被李牧和蒙恬打到到处乱跑的匈奴了,(秦末的战乱确实是让中原大伤元气。)现在的匈奴已经是东方第一强国,从地域上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匈奴的地域包括原苏联的亚洲大部,蒙古,我国新疆(那时的西域),都在他的控制之下,至于兵力,控弦之士三十余万,我们就当作现在的装甲部队三百万(我可觉得匈奴的三十万骑兵比装甲部队三百万强多了)吧。不过匈奴虽然是当时的第一强国,但是也有极大的缺陷,匈奴以强大的骑兵立国,但是这种军事抢掠为基础的草原部族虽可扬威一时,但是经济基础太过单薄的他们不能持久,这几乎是所有游牧民族的通病,一旦中原和他们断绝贸易,他们就不得不依靠抢掠来生存,这又必然导致中原的反击。
  话说回来,白登之围后,汉朝和匈奴的关系是用和亲来维持着,这种关系对于汉朝是极其不利的,虽然还没到达属国的地位,但是处于弱势是一定的,匈奴也没把和亲当回事,想抢劫就照抢不误,惹的汉朝北疆颇不安定,其实匈奴亡汉之心一直不死,至于汉朝也不是白痴,认为送几个姑娘就可以保太平了,北疆还是派出重兵防卫(比如我们马上就要说到的李广),文景时期一直在积累实力反击,在西部北部也有三十多牧马场,一直也在训练骑兵,对于匈奴的反击也只是等待一个人出来振臂一呼了。而这人就是汉武帝。
  汉武帝后世对他有褒有贬,颇多人认为他穷兵黩武,但是我认为这不是汉武帝的错,对抗匈奴不是他一时心血来潮,当时北疆受匈奴之苦深矣,全国人在匈奴面前都抬不起头,而对匈奴一战安定边疆,保两汉之后边疆再未有大祸,奠定汉族形成的心理基础,可以说其功不在秦始皇之下,(说实在的我们常说的几个盛世,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军功,无论是开元还是康乾,军功还是很重要的)就算决策出兵也是小心谨慎,初登位也与匈奴和亲,老年自念连年用兵,下罪己诏,比起隋炀帝三次出兵高丽,不顾民生社稷,要好得多了。不过他为大宛马不惜破坏两国关系,两度用兵(虽然有天朝在西域威信的因素)实在是有些浪费,还有其个人奢侈无度,这确实是他的大缺点。
  言归正传,汉武帝是想与匈奴用兵,但是大多数大臣都认为时机未到,反对开战,(这时虽然也有主和,但是一旦开战,为了汉朝基业主和派也是浴血奋战,这是单纯的政见不同,比其后来的为求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