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亲答应一声,从夏木匠身边走过去了。
母亲走了几步,回头看了一眼,见夏木匠还在那儿站着。所以,今天她走过学校时,便没有放慢脚步,而是很快来到了井台。来到井台再一看,才发觉夏木匠已经走了。
母亲来到井台不多久,父亲就来了。
父亲朝母亲笑了笑。
母亲打完了水,该父亲打了。父亲打水时,母亲则拿过扁担,准备着担起水桶,只是动作慢一些。
母亲磨磨蹭蹭的,当然是想和父亲说话。
母亲果然说:“听人说,你家在县里住……”
父亲说:“是呀。”
母亲说:“那你咋不回家?咋上我们三合屯来了?”
父亲说:“这个呀!我想来,我就来了。”
母亲说:“你在这儿能呆惯?”
父亲想了想说:“慢慢就惯了。”
这时母亲已经担起水桶,她就不再说啥,走了。
十九
明天该轮到父亲到母亲家吃派饭了。
母亲对此早已心中有数。实际上,她一直都在留意着父亲的“动向”。还在今天一早,她就有意到街上去了好几次。她又是倒灰又是扫院子,总之还要找点儿借口。后来她终于看见了父亲。她见父亲被邻居毛嫂领着,走进了毛家的院门。父亲也看见了她。不过,父亲和母亲并未说话。他们只是相互看了一眼……
母亲进屋后姥姥对她说:“差点儿忘了跟你说,东屋你毛嫂昨个儿过来了,她说今儿先生……”
母亲说:“不叫先生,叫老师。”
姥姥说:“对,叫老师。……她说老师今儿轮到她家吃饭了。”
母亲一听是这,就放心了。
母亲说:“我知道。”
姥姥说:“你知道?你咋知道的?”
母亲说:“我估摸的啊!”
姥姥说:“你估摸的?你咋估摸得这么准?”
母亲说:“前天是张婶儿家,昨天是李叔家,今天不是毛嫂家了嘛!”
姥姥说:“你倒挺能估摸的!……”
下午,母亲又去打水。走过学校时,她又听见了父亲的念书声。不过,这次父亲并不是在念,而是在讲。
母亲听见父亲说:“现在我有六棒苞米,李财又送来两棒儿。王灵芝又拿来了一棒儿,同学们想想,我手里这会儿是几棒苞米?”
静了一瞬。
然后她听见一个男孩儿说:“九棒儿!……”
随即就听见许多孩子一哄声儿地说:“九棒儿!老师手里有九棒苞米了!……”
接着又是父亲的声音:“同学们说的对。现在我有九棒苞米了。同学们看黑板。这是我手里的六棒苞米,现在再加上两棒儿,最后再加上一棒儿,最后等于几呢?大家一齐说。”
同学们立刻齐声说:“等——于——九——!”
母亲听到这儿,就不再往下听了。母亲今天心里有事儿,比较清醒。母亲来到井台,动手打水。今天父亲来晚了。母亲都打完水了,父亲还没来,母亲有意磨蹭了一会儿,父亲才来了。
父亲着急忙慌的,几乎是跑来的。
母亲看了父亲一眼。
母亲这才低下头说:“明个儿,该轮到在我家吃饭了。”
父亲说:“真的呀!太好啦!”
母亲担起水桶走了。刚走几步,又听父亲说:“那……明早就不用叫我了。”
二十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起来了,当时天还没亮。母亲心里有事儿呀!母亲心里一直鼓鼓捣捣的无法安稳。母亲蹑手蹑脚地起了身,她知道天还早,她不想惊动了姥姥。可是,母亲刚伸手拿衣服,姥姥就发了话。
姥姥说:“这么早就起来了?天还早着哪!看你这一晚儿,翻身打滚的,折腾我一宿都没睡好……”
母亲知道现在挺早的,一时也有些犹豫,可她最终还是打定了主意。她借着微曦的晨光,三下两下就把衣服穿好了。
母亲出了一趟屋门,发现天真是早着呐。母亲看了看清晨的天空,看了看笼罩在一片清白中的村庄……之后,便重新回到屋里,回到了厨房。
她决定还给父亲烙葱花油饼,外加韭菜炒鸡蛋。
一经决定,先要准备东西,她舀了白面,拿了鸡蛋,又去菜园里割了韭菜拔了葱。她先和了面,放面盆里醒着。接着便扒葱洗韭菜,洗完又切了。最后再把鸭蛋一打……
做完这些之后,她朝门外看了一眼。
她是在看时间。她家没有钟表,只能看天色。她不能把饭做早了,那样饭就凉了;她也不能把饭做晚了,那会耽误上课。
她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刷锅点火。她先炒了菜,盛出来,盖好。接着就动手擀饼,擀了又烙,烙好一张铲出一张,铲出来的饼都放在青瓷碗里,最后把青瓷碗往锅里一放,再盖上锅盖。
在做这一切的时候,母亲始终双唇紧闭,面容严肃而又认真。
这一切都做完了,母亲轻轻地吐了一口气她估摸父亲就要来了,人便站在外屋门口,眼睛看着大街。
父亲向母亲家走过来时,母亲正在那儿站着。屋门敞开着。她站在这儿就像站在一张画儿里一样,门框是画的边缘,她就是画上的人物。
在朦胧而清白的晨光里,这张画模糊而又真切。
父亲看见母亲时,就是这么个印象。
父亲刚来到院外,母亲就迎了出来,母亲并未说话,她只在看他,母亲看父亲时,目光十分热烈。母亲虽末说话,目光却说出了一切。
父亲进了院。
这时候,姥姥也起来了,她正在屋里认真谛听,伸长了脖子,头一动不动。
父亲刚一进来,姥姥的声音就从里屋传出来:“弟儿呀,老师来了吧?”
母亲说:“来了。”
姥姥接着说:“我就说嘛,不是你的脚步声嘛!……快让老师进屋来,进屋让我看看,看看他啥样儿?”
父亲又进了里屋,母亲也跟着进来。
姥姥一边说话,一边将身体挪动了几下,挪到了炕沿前。她一手扶着炕沿(害怕从炕上掉下来),一手凭空伸着,并且轻轻划动着,对父亲说:“孩子,你过来,快过来,让我看看你……”
父亲一时有点不知所措。
只听母亲对他说:“我娘眼睛坏了。”
父亲这才走过去。一触摸到他的身体,姥姥立刻说:“这孩子,这么高!你坐下,你坐下呀!”
父亲在炕沿上坐下,将脸对着姥姥。姥姥便抖着手,在父亲脸上触摸起来。
姥姥边摸边说:“真是个好小伙子!一看就是个好小伙子!看这脸,看这腮帮子!看这耳垂!看这鼻梁骨!看这厚嘴唇子!……”
姥姥说着摸着,突然笑了,说:“你这么个好小伙子!你就娶我家招弟儿当媳妇吧!”
父亲当时就红了脸,可是接着他又笑了一下。
母亲没有看到这个情景,她已经到厨房来了,她搬来桌子,端来菜,又端来葱花油饼,又拿来筷子。
母亲说:“上炕吃饭吧。”
在我的家乡,吃饭都在炕上,需盘腿坐在桌前,父亲早知道这些。而且,家里来了客人,只能由家主人做陪,别人都需客人吃过了再吃,这些父亲也知道的。
父亲脱了鞋,上了炕。
母亲一直在看着父亲,也在看着青瓷碗。父亲拿起了筷子。他对青瓷碗并没什么感觉。很显然,他并不认识这只碗。
父亲又把筷子放下了。
父亲说:“大婢儿,招弟,一块吃吧。”
母亲说:“你是客,你先吃。”
姥姥一直谛听着,这时点点头。
父亲重新拿起了筷子。
母亲走过去,故意把青瓷碗朝父亲推了推。父亲仍然没有反应,母亲注意到了这一点。父亲开始吃饭。
这时姥姥说:“家里多久没有男人吃饭啦?吃得多香!听着就香!”
父着吃着葱花儿油饼。
父亲吃着吃着,突然听见母亲说:“你认得我家的碗不?就是这个青瓷的……”
这话问得父亲挺疑惑,就端起青瓷碗看了看,然后说:“不认得。”
姥姥一听母亲的话,立刻就笑了,说:“可真是瞎了招弟儿一片心了。盖学校吃公饭,她调着样儿做好的,就指望你吃呢!你是老师呀!……就用这碗送去的。”
父亲听了姥姥的话,心里忽然明白了,父亲当时挺机灵,他马上就说:“要说吃公饭?这碗我还真使过。”
母亲说:“你使过?”
父亲说:“我说嘛,有点眼熟嘛!”
母亲说:“碗里的饭,你也吃了?”
父亲说:“吃了,吃了。”
母亲看着父亲。
母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