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郯武师-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场来客
  新沂人习惯称市内体育场为“大广场”。每当晨曦微露,这里便用一片欢腾迎接黎明:舒展缠绵的太极拳、翩若惊鸿的八卦掌、龙行蛇舞的剑气、风卷雷鸣的棍花,为你展开一幅壮美的画面;优雅倜傥的交谊舞,矫健俊美的健美操,向你展现着青春的活力;当旭日跃上白莲花般的云朵外,木兰扇如蜂似蝶的,从绿茵茵的草毯中飞出,定会把你带进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
  清晨每当走进大广场,人们总有一种轻松感、愉快感。因为这里真正地能体会到消灭了“三大差别”:一是性别差异。无论男女,均系平等;武功高低,舞姿美丑,全在个人修行;二是身分差别。不管你是干部还是工人,或是农民,或是学生,或是个体户,在这里都能相处融洽,没有贵贱之分;三是年龄之分。下从几岁的孩子,上到百岁老人,谁都可以来这里习枪弄棒,谁都可以在这里唱歌跳舞,谁都可以来此谈心散步。谈荤谈素,无人计较;论政论商,众口无须合一。总之,大广场是新沂人陶冶情操的地方,修身养性的地方,强身健体的地方,论是论非的地方,谈情说爱的地方,自由出进的地方。谁都可以在这里表演一番,谁也都可以在这里学点东西,长点才干。
  这一天,习武的人突然发现广场不起眼处,有位老人练太极掌,其手眼身法步,明显透出功底,一招一式不乱章法。新沂几个会家虽然不太常见,但谁的拳功如何,各人皆有一本帐。可是,这个老人来自何处?拳术出自何家,却无人知道。
  后经多人多方打听,才知道这位练太极掌的老人叫韩松岑,现年七十余岁,山东郯城人。韩松岑老先生,是位离休干部,原是郯城职工中专学校的高级讲师,副教授职称,五十年代大学生。
  韩先生身材魁梧,性格耿直,他曾是郯城组织部的干部,又跟高宗藩学过太极拳,所以,对高宗藩的为人处事及拳艺非常崇敬。尽管高宗藩老师谦虚,不让韩先生称老师,但韩松岑仍尊高宗潘为老师,并秉承了高宗藩的武德、武艺、武毅。
  新沂人看韩松岑的拳打得好,便想跟他学,起初,韩松岑是不愿意教的。不是他卖奸不想教,而是怕他自己教得不好,废人拳脚,何况新沂也是藏龙卧虎之地,能人很多,他不想在新沂显山露水。可是,拗不过众朋友和太极拳爱好者热心肠和暖面子,他只得教。要教,就得认真教,不能给郯城人出丑。这是他请教高宗藩后,高宗藩一再交待的。所以韩松岑教得特别认真,也特别能吃苦。
  一天,韩松岑到新华书店闲转,看书架上有太极掌一书,遂问营业员有多少本。南北两书店营业员告诉他,一共只有十六本,即北店九本,南店七本。韩松岑非常高兴。因为他正在教太极掌,学员们手中能有书参照,学得岂不更快。他连忙想掏钱买,遗憾的是身上没带钱,他只得回家,第二天,遂向学太极掌的人推荐购买此书。
  好心也同样会被人误解。
  当时有人怀疑说,怪不得韩老头来教太极掌的。原来他是新华书店使的“托”。他哪是来教拳的,分明是来推销武术书的,他想靠推销书拿回扣。
  韩松岑听后的确很生气。他的性格不可能让他接受这些。可是,他仍然忍了。因为事实是最好的说明。他仍然教拳,仍然是一丝不苟地教,他要让他的行为来证明他是太极拳的义务推广者。
  后来,凡是跟韩松岑学拳的人,都承认韩老师人好拳好,就是脾气古怪,怪在什么地方呢?教拳不收钱。
  有些人又叽咕开了,说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人,教你拳还不要报酬,骗人的。不信,你把钱包好交给他,看他收不收。
  学员们也是似信似疑,最后,还是把钱集了起来。一来,学员们看韩老师七十多岁了,每天辛辛苦苦的,不给他老人家一点报酬,心里说不过去。再者,跟人家学拳,交钱也是应该的。你身体练好了,没病没灾的,省哪次药费也不少钱呀?每个学员五块钱,学员中热心者把集起来的二百多块钱,带到了大广场,在韩松岑尚未教拳之时,把红包塞了过去。
  韩松岑一看,很不高兴,他说:“我教拳从来不收钱,这是跟俺老师学的。我这个拳跟老师学时,一分钱也不花,凭什么又让你们花钱,赶快拿回去。”
  学员们坚持要给。
  韩松岑把钱往地上一放说:“你们要学拳,就赶紧把钱收回,不把钱收起来,我这就走人!”说完真的调转脸就走了。他这个人就是这么怪!就是这么直!就是这么犟!大家看他动真格的了,只得依他。
  韩松岑以一个老共产党员、老干部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新沂这块武术阵地上树立了很美很高的武德形象。
  左膀右臂
  高宗藩众多的弟子,个个可算是他的左膀右臂,杜学华和杨金龙便是其中两位。用高宗藩的话来说,这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热情听话。高宗藩宣传太极拳,他们总是跑东跑西;高宗藩组织学习班,他们总是打头阵;高宗藩到外地参赛,他们总是车前马后地跟着。只要高宗藩一句话,他们总是毫不走样的干起来,再大的困难都不怕。杜学华虽是个女青年,可是她身上却有着男子汉的豪爽和刚毅的气质。不仅同门的师兄弟、师姐妹们和她的关系非常融洽,而且凡认识她的人,都乐意与她相处。大家都信任她,亲近她,因此,她开展太极拳教学也特别得心应手。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内在的动力,那就是在她心里有一股子气。早在她跟高宗藩学太极拳之初,高老师教她四十二式太极拳时说,这趟拳是亚运会规定比赛套路。是我们国家组织几位太极名家共同研究编排的。可是在亚运会上,冠军却让日本选手夺去了。现在日本掀起了太极拳热,并有人扬言,要在几年内超过中国,我们能熟视无睹吗?
  高宗藩的这番话是为了激励大家珍视国宝、国粹的,杜学华听了,特别激动。她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炎黄子孙,决不能让外国人抢在咱们前面。从那以后,她练拳十分勤奋,进步很快,不多久,她不仅自己练得很好,还成了高老师教拳中的好帮手。
  杨金龙原来练过外家拳,还练过长跑,后来腰部软组织拉伤了,就专攻太极拳。由于有外家拳的功底,所以拳架子很规范。高宗藩让他和杜学华一起协助自己教拳。这样既省心又省力,对他们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郯城师范学校原请高宗藩教过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由于学生们练得很好,孟校长认为,这对开发学生智力和学校治安都有很大好处,于是,就找到高宗藩,要求在学校四个班内开展太极拳教学。高宗藩就派杜学华、杨金龙去教。因为那些学生有基础,一趟三十二式太极剑,很快就教会了,后来又练习几天,然后选出二十八人分成男女两个队参加县里举办的太极拳比赛,一下子得了个第一名,这下,他们的热情更高,要求再开四个班,长期练拳。
  张学毕,七十六岁,患高血压、冠心病、胃病、关节炎等病,后因脑血栓住院两次,一次就是五十多天,医生建议他进行理疗。他不懂什么叫理疗,医生说就是打打太极拳,练练气功之类,他就由家人用车推了七八里路,到高宗藩家找高老师学拳。当时张学毕连说话都含混不清,两手更是抬不起来,也蹲不下去。高老师说,我讲和做动作,只要你能听明白看懂就行。一个二十四式太极的起势张学毕就学了十天,两个多月才学完。
  他坚持练了一年半至两年时间,身体便越来越好。他所在的庄上,许多老人都向他学。他在前龙门教四十多人,还买了收录机,现在七十九岁人了,还能用自行车带着老伴去赶集。
  像何浩一、韩松岑、刘辉、杜学华、杨金龙等热心辅导推广太极拳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如负责东栗子园点的寇相和,负责县粮食局点的程之珍、刘永信,负责青年公园点的刘宜春,负责郯子公园点的高桂山,负责计生委点的丁念华,负责水利局点的丁昌远,负责干修所点的吴连梅,负责教委点的于启龙,负责纸板厂点的李德光,负责郯城一中点的丁尚朴,负责师范点的王立刚等,谁没有一番可歌可泣的故事?正因为有这些同志默默无闻地拼搏着、奉献着,所以郯城的太极拳健身运动才如此热火朝天,如此蓬勃发展。
  第七节
  英雄不能创造历史。
  历史可以造就英雄。
  但是,历史虽不是英雄创造的,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