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侯们听说汤王如此仁德,都说:“汤王的品德太高尚了,他的恩德可以推及到禽兽啊!”

四字篇 第十三章(3)

“网开一面”指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 望梅止渴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途中走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士兵们个个口干舌燥,渴得很,谁也不想向前迈一步。曹操看在眼里,心中又急又痛。他非常清楚,如果走不出荒原,全军上下将不战自溃。为了激励士气,曹操突发奇想,对士兵们说:“前面不远处有很大的一片梅树林,树上结满了梅子,又甜又酸,足可以让我们解渴。”士兵们听到“梅子”“酸”“甜”这几个字眼,一个个都流出口水来,不再嚷渴了。曹操借机下令加快行军,行军的速度一加快,很快便走出了荒原,到达了水草丰足的地方。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很酸,人想到可以吃梅子就会生出口水,因而解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便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 危如累卵

典出《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之国,危于累卵,得臣则安。

春秋时期,晋灵公派大臣给他建造一座九层的高台,此举劳民伤财,花费了千金黄金。老百姓对此怨声载道,大臣们也议论纷纷。晋灵公怕有劝阻,下令说:“谁敢进谏一律杀头!”

荀息听说后,便去见晋灵公。晋灵公坐在宝座上,手上拉满弓,搭上箭,杀气腾腾地接见了荀息。荀息说:“我今天来不是来劝谏大王的,我只是想给大王表演一个特技。我能够把12颗棋子垒起来,再把9个鸡蛋加在上边而不会倒坍。”晋灵公不知荀息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只好对他说:“那你做做看。”

荀息集中精神,先把12颗棋子垒起来,再把鸡蛋一个个加上去。这种景象让文武百官心惊胆战,晋灵公见了,也大叫道:“危险!”。荀息说:“这有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晋灵公问他更危险的是什么,荀息说:“国君的九层高台建了三年还没建成,已经弄得男人没法耕地,女人没法耕织,周边的国家正在对我国虎视眈眈,这难道不是更危险吗?”晋灵公听了大悟,立刻下令拆毁了九层高台。

“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 唯利是图

典出《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因为秦国背信弃义,晋厉公决定与秦国绝交。

晋国的使臣见到秦桓公后,列出了秦国种种不守信用,背信弃义的卑劣行为。他说:“晋献公与秦穆公订立盟约后,我们晋国十分重视与秦国的交往,而秦国视盟约于不顾,秦康公图谋倾覆我国。因此,我们与康公断绝了盟国关系。如今,我们晋厉公与秦桓公约定再续盟好。然而,时间不长,秦国便做出背信弃义之举,先是怂恿白狄攻打晋国,后又与楚国结盟,试图威慑我们晋国。但是,恐怕您还不知道吧,楚国对您反复无常的行为十分反感,他们私下告诉我们,您为了和楚国结为盟国,竟然对皇天上帝、秦楚先君发誓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这样看来,我们晋国没必要和秦国继续盟好,我们决定与贵国断绝一切来往!”

“唯利是图”指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亦作“唯利是视”。

四字篇 第十三章(4)

■ 尾大不掉

典出《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鲁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楚灵王灭掉蔡国后,任命公子弃疾为蔡公。一天,楚灵王问大臣申无宇:“弃疾在蔡干得如何?”申无宇回答说:“选择儿子没有比得上做父亲的,选择臣子没有比得上国君的。我听说,五种大人物不在边境,五种小人物不在朝廷;亲近的人不在外职,寄居的人不做内官。现在弃疾远在蔡国,而郑国的公子丹却在我国身居要职,君王恐怕要提高警惕才好。”

楚灵王又问:“国家有大的城邑好还是不好呢?”申无宇说:“过去有很多国家都发生过城邑因势力过大而谋反作乱的事情。比如,郑国的京邑、栎邑杀了曼伯,宋国的萧邑、毫邑杀了子游,齐国的渠丘杀了无知,在卫国的蒲邑、戚邑赶走了卫献公。这样看来,大的城邑就有害于国都。这就是‘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意思是树枝大了一定折断,尾巴大了就不能摇动,这是君王所知道的。”

“尾大不掉”指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 味同鸡肋

典出《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薄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曹操出兵汉中企图进攻蜀中的刘备,可是兵驻汉中后,曹操揣度了一下情势,却又发觉很多不利因素,让人进退两难,想撤退,又怕面子上不好看。正在犹豫之时,厨子端来一盘炖鸡,他就一边吃,一边继续盘算。这时,部将夏侯惇来请示夜间的口令,曹操说:“鸡肋”。杨修得知后立即叫勤务兵给他收拾行装。别人问他这是为什么,他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绝无久藏之意。曹公把汉中当作鸡肋,看来是要撤兵了。”不久,曹操果然下令班师还朝,兵退汉中。

“味同鸡肋”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

■ 文不加点

典出萧统《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东汉时期的祢衡,长于文章辞赋,文采斐然。但他为人恃才傲物,狂放不羁。起先祢衡在曹操、刘表手下做事,但是因为祢衡喜讥嘲权贵,曹操、刘表都接受不了他,就把他转送至江夏黄祖处作书记官。黄祖很器重祢衡,尤其欣赏他写的一手漂亮的文章。他曾经拉着祢衡的手说:“您写的这篇文章,正中我的心意,说出了我心中想说而又无法说出的话啊。”

黄祖之子黄射是章陵太守,他很敬佩祢衡,同祢衡关系很密切。一次,黄射大宴宾客,有人献鹦鹉一只。黄射举杯对祢衡说:“请先生写一篇鹦鹉赋,为嘉宾们助助兴!”祢衡应黄射之请,于江夏黄祖公堂上即席作《鹦鹉赋》一篇,祢衡“笔不停缀,文不加点”。就是说祢衡提笔一挥而就,写好的文章都不用改动,而且辞藻非常华丽。

“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 问鼎中原

典出《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四字篇 第十三章(5)

周朝藏有大禹平定九州后铸造的九尊宝鼎,周代视其为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到了春秋周定王时,楚庄王称霸天下,当他兴兵攻打洛水流域的陆浑时,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对九鼎一直垂涎三尺,他一见王孙满就问:“我听说大禹铸有九鼎,从夏传到商,又从商传到周,是稀世的宝贝,现在放在洛阳。那么这鼎有多大,有多重呢?”王孙满知道,楚庄王的真正用心是打算取代周朝拥有九鼎,称霸天下。于是他说:“是否拥有天下,在于德行,而不在于是否拥有九鼎。当初,夏桀昏庸残暴,鼎迁到了商。后来,商纣荒淫暴虐,鼎又迁到了周。而今,周王的德行虽比不上先君,但周朝的气数未尽,天命未改。所以,这九鼎的轻重您就不必过问了。”

后来,“问鼎中原”就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 乌合之众

典出《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王莽在长安被绿林军杀死后,更始帝刘玄复兴汉统。由于王莽乱政,当时天下一些占领地盘的将军们,都仰仗势力,蠢蠢欲动。这年,耿弇二十一岁,他毅然辞别了父亲,去朝见更始帝刘玄。在得到更始帝的嘉奖后,耿弇便决心辅佐朝廷早日结束混乱的局面。

耿弇经过宋地时,正赶上王郎诈称自己是汉成帝刘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