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商量停当,朱植吩咐钱贯,明年开春押解至少三万石粮草来辽东,有没有问题。钱贯面露难色:“小民手里没那么大的本钱。”
朱植想了想道:“这样,本王给你贷一万两银子,作为你地启动资金,其他钱你自己去想办法。如果这条路通了,前景是值得期待的,你觉得如何?”钱贯自然是感激不尽,拿着朱植的银子回登州去了。
预计到辽东商业地发展,朱植特地把税收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比如将钞关税和商税合并,整顿了辽东的课税司,设立了广宁、金州、凤凰城、辽阳四个课税司负责征收统一后的商税。裁撤下来的亢员余吏清查其贪污情况,一旦抓到把柄立刻充军,身家清白的则发往金州,成为准备建立的盐业机构的人材储备。
这样一来一件货物从生产到运输,出售只征收一次税款,即销售税。过往的过境税(后世的厘金)等于被取消了。这样的调整也是为了减少税收环节,为工商主提供方便。
等到一个月后,各位商人按照朱植的样式每人都做出若干件东西,朱植看看都做得不错,特别是敬献给母妃和朱元璋的裘皮大衣,给母妃韩氏的是一件用白狐狸皮缝制的大衣,给老朱的是一张虎皮大衣,虽然虎皮金贵,但做成大衣样子却有些不伦不类,不过朱植知道老朱看重的是心意,问题也不大。朱植把东西清点清楚,该送给其他重要大臣的也都备上,命杨荣为正使,小陈子率军五百负责押运,另外各位商人也派出了得力的伙计,准备了一些货物,去京城开分号去了。
把贺寿的队伍送走,朱植终于得到了难得的休假期,他把一切事物甩给下面的人,好好陪陪正在给自己孕育新生命地小郭秀。古代的女人就是这样。男人在外面做事,那是应该的,自己就该在家里为男人看家教子。不过见到自己丈夫专门放下公事回家看望自己,郭秀还是喜欢得很。
这天。郭秀对朱植道:“夫君,有件事,秀儿要跟你商量商量。”
朱植对着郭秀天天都是乐呵呵的,道:“什么事啊。说吧。”
郭秀道:“夫君是不是应该纳个侧妃了,成亲三年了,夫君还只有我一个,秀儿不想被别人戳着背后说我是个妒妇。”
呵呵,朱植觉得更有意思了,你说古代女人贤惠吧,真没料到她会贤惠成这样,老公不着急,她却着急起来了。朱植道:“我地亲亲好秀儿,只要有你一个就够了。”说着轻轻亲在郭秀额头。来到明朝一年多了。朱植就没有一刻松懈过,在应天府时刻要应付着来自皇帝以及方方面面的压力;在辽东,千头万绪需要整理。朱植哪里有时间考虑纳妾的事。而且一个来自后世的人。在脑海里多少还是有些一夫一妻制地影响。
自己的“母亲”韩氏也不止一次提醒过朱植,甚至为他选了太孙近臣黄子澄的妹妹。但朱植想方设法拒绝了。跟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女子能有什么幸福,郭秀是个特例。但像中彩票一样的事,自己能有多少次好运气?所以朱植或多或少回避着这个问题。可是对于一个王爷来说,女人只有一个不但是件怪事,甚至会遭受到非议。但古代不同现在,认识个女孩哪里有那么容易,朱植来了明朝这么长的时间也就遇到过一个朝鲜女子,虽然她也长得很漂亮,但就是无法勾动朱植的心弦。
郭秀的话打断了他的沉思:“夫君,你好歹再纳一房吧,不然秀儿就要给你做主了。”
朱植赶紧道:“唉,打住,打住,这等事还是要我亲自做主的好。”郭秀见朱植那么认真,只得叹了口气,不再想逼。
经过初期地一番准备,辽东的买卖算是全面开张。历来怨声载道的移民工程,居然被姚善搞成了善民地典范,几千户百姓迁移,没有一人死伤,每家每户分到五十亩靠水边的田地,在当地里正等人地带领下,新移民趁着冬天未到,立刻投入到开垦土地休整水利的辛勤劳作中。但花的钱也不少,安家费将近两万两银子,每户发地粮食就有五石,算下来又是将近二万石粮秣。
不过朱植相信这些代价是值得的,一旦他们在新的地方扎下根来,带给辽东的是更多的好处。朱植一面报告朝廷,请求明年更多的移民,一边命姚善辛苦一点继续给新移民选取落脚点。人口增长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问题,短期之内辽东的自我增殖看来希望不大了,只能期待老朱多多帮忙。不过还好,老朱好象有点移民的癖好,历史上记载洪武一朝总共有近百万内地百姓迁移到边塞。
人口田地普查终于有了眉目,郭铭和瞿远两个小伙子搭档,效率还是挺快的,四个月时间已经把辽东都司制下的人口和田地摸查清楚。朱植一看给吓了一跳,十年时间的太平日子,辽东人口已经涨到了五十一万,其中男丁二十四万三千人,土地四百七十万亩,平均每人有近十亩土地。这还差不多,朱植拿着报告,二十多万男丁,那么可以征用的人也就十万,人数不算多,但更加坚定了朱植精兵政策。
想想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五十万南军在十万燕军面前不过如土鸡瓦狗一般,人多并不是打架最重要因素。不过多出的人亩数字在两年内不会为朱植带来任何税收,没办法啊,为了鼓励百姓开垦荒地,不免税哪成。
在明朝丈量土地点算人口从来都是一件麻烦事,当年张居正的时候就是这样,为了丈量天下田亩,得罪了多少人,后来老张死后,万历出来亲自下令,不得再行清丈之事。原因很简单,天下土地大部分集中在一小撮达官显贵还有皇族手上,这些人都有着根深蒂固的政治基础,谁不欺瞒个万把亩的土地从中渔利,一旦清丈不等于掘他们的财源吗?于是明初之时,朱元璋千方百计算计大户地主,制止土地侵占的努力还是毁在自己那些不成器的儿孙手里。
现在辽东只用不到四个月时间就搞定了这项大工程,还不是因为地处荒凉,辽东大户少。土地兼并一直是古代封建社会无法解决的一项难题,这个问题直接导致政局不稳,当百姓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强取豪夺之后,剩下的只有造反一条路。想到这个死结,朱植也暂时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希望工商业搞起来之后,可以分流一些被侵占土地上的农民成为产业工人。
辽东的冬天来了,那些鹅毛一样的雪花挥挥洒洒,把整个原野裹成白色。朱植紧了紧穿在身上由商人们送来的裘皮大衣,信马由缰地走在广袤的原野上。忙碌了半年,辽东的事务终于有了基础,天真大,地真大,辽东就如一张白纸,任由书写。
种子撒下去,总有发芽的一天。有的人老了,但自己还年轻,朱植对自己说,好好活下去,这个时代总归要改变。
PS:今天多更800+,以飨读者。骑兵正在积极码字,从明天开始一日双更,用更新拉出你们手中的推荐票。快月底了,大家别再犹豫,投下推荐票,给骑兵一份实实在在的新春礼物!
第十五章 开张大吉(5)
“老郭,你这么急匆匆地干吗去啊?”
“辽东木器厂出了一批新的沙发,我得赶紧去整一套,妈的,第一批咱就没赶上,结果对门那个杨员外这叫一个显摆。你呢,不去整一套。”
“二十两银子一套啊,你不心疼我还心疼呢,算了,不过昨天搬回家那火炉子可真好使。我那小妾热得在屋里都不穿衣裳,那叫一个舒服。”
“是啊,是啊,我那小妾里面光不溜地穿着那件狐狸皮大衣两天不愿意脱,火炉子那么热不热死她,哈哈。”
“可不是吗,对了,老郭昨天有个官差从我店里拿走了那份什么《公平交易令》意见征询表,你那呢?”
“我那也是啊,你有没有提个什么建议?”
“拉倒吧,人家辽王爱民如子,征询个意见不过是给咱们商人一点面子,咱可不能登鼻子上脸的。”
“老郭,这你就搞错了,人家表上说了,征询各位意见,就得提,不提以后法令下来了,每个人都得按照法令去办事,如果不然就得受罚。我就提啦。”
“哦,你提什么啦?”
“我提出,官府在非常之时,比如兵祸、灾年强行征收的粮米财产,是否能有赔偿。”
“我的李大嘴巴啊,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啊,非常之时自然行非常之事,官府怎么可能给你赔偿。再说了。那时候官府能保住咱们性命就不错了,还奢望什么赔偿。行了,以后你就少说两句。”了起来。对于辽东来说,经营辽东特产发家致富的人不在少数,只是辽东民风还朴素,没有大笔消费地习惯。可辽王一来。发明的几样东西,还成了皇宫的贡品。而且这些贡品都能在市面上买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