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靖难天下-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植道:“比如呢?我该做些什么让这位侄子安心呢?”在自己最亲信的下属面前,朱植总是无意中露出真实的想法。累太累了,在这个貌似繁华地京城里面,哪里比得上在辽东轻松自在。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禁锢时刻笼罩在身边。这种滋味就如绑着双手骑在马上征战。
杨荣也看出了自己这位王爷的心事,不慌不忙道:“殿下不用忧愁,既然在京城里,自然要比在辽东让太孙殿下放心得多。古往今来韬光养晦者无外乎三者,其一,挂冠种地,汉有留侯张良事也,然殿下乃天生贵胄,身在其位不由得奔走他乡,再者殿下从不事农,所以此计不可取。
其二者,卧榻称病,此计有司马武王瞒曹爽之前车,然殿下春秋正盛,贸然言病,恐怕瞒不过太孙耳目。
其三者,声色犬马,此计则有唐之李太白先例在前,卑职倒觉得适合殿下一用。殿下正是风流少年之时,哪个少年不贪美色,介时再以二王妃及卑职等合演一出劝谏之计,定能瞒过上面。但安得了东宫却未必过得了今上这关,同样有利有弊。”
朱植心想,杨荣哪里知道朱元璋的大限已近,如今只要瞒得过小侄子就是胜利。连忙道:“呵呵,此计甚好,勉仁身体欠佳,那就麻烦云飞没事陪陪本王声色犬马一番啦。”瞿远狡诘地笑着。
“辽王殿下说了,他不会忘记懿文太子的话,凡有一口气也会履行对懿文殿下的诺言。”东宫偏殿里,黄子澄向朱允汇报与朱植的面谈情况。
朱允点着头道:“那先生觉得王叔怎么样,态度是否像他所说的那么诚恳?”
黄子澄道:“以臣的观察,殿下表白的时候地确十分诚恳。”
朱允脸上露出笑容道:“既然王叔仍然是孤可以信任的人,那不就万事大吉了吗?”
黄子澄道:“殿下,请恕微臣直言,恰恰相反。如果一个藩王在打入冷宫之后一点怨望都没有,这实在太不正常了。只能说明两点,第一此人压根就没有大志向,殿下觉得以辽王在辽东的所作所为,他是那样地人吗?如果不是,那么辽王必定属于第二种人就是心存很大的野心,如今只是韬光养晦。”
朱允轻轻笑笑道:“先生你也太过小心了,如今王叔不过是一个无兵无权,打入冷宫地王爷,比废王没什么区别。如果说时刻提防着燕地那位还情有可原,先生对辽王也有点过于提防了。”
黄子澄站起来道:“殿下,话不可这样说。相比而言,诸王之中,无论周、齐、湘、岷皆不足为俱,只有燕、晋、辽、宁四者才志兼备,日后如有乱者非此四人不能也。如今辽王在京不过是虎落平阳而已。难免日后没有出头之机,请殿下对此务必小心为上。
如今皇上年事已高。不出一两年,就是殿下承继大统之时,殿下对这几位王叔还是早作打算,及早图之。”
朱允见黄子澄有些急躁。连忙起身拉着他的手道:“先生所言极是,孤自然省得,先生请坐切勿着急。只是父亲临终之时吩咐过孤必须尊重和信任十五叔,孤想父亲一定不会看走眼。”
黄子澄道:“懿文殿下自然明鉴千里。只是对于辽王还要不停地试探,真正摸清楚他地底牌才是。当然如果辽王能为殿下所用,那么燕王定不足为俱。”
朱允道:“还要怎样试探呢?今日不是已经和十五叔把话说开了吗?”
黄子澄道:“微臣有一计,如今辽东是两套班子,但无论哪一套都是以辽王府长史司为核心。不如上奏皇上,以辽王在京无法理事为由,在辽东增加一个都督辽东都司事地官职,然后推荐一名殿下自己的人去担任。到时候既可看看辽王的反应,又可以在辽东安插殿下地人,如此一来方可保滴水不漏。”
朱允想了想。微微点头道:“一切按照先生所言行事吧。”
过不几日,兵部给事中赵枚上奏言辽王在京,辽东军事无人主理。辽东都司无法管辖辽王护卫,请朝廷增设辽东镇都督军事一职。统一指挥都司与辽王护卫全部军马。此奏本在朝堂之上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波澜。
朱元璋将奏本封送朱植府中命起给出意见。朱植见到这个奏本,无名火一下子就蹿起来了,妈的这是哪个混蛋的主意。老子刚离开辽东才几天,已经有人想盯着辽东军权了。朱植怒气冲冲地把奏本扔到杨荣面前道:“你看看,这个赵枚到底是什么人物,竟然有这样地胆量,撺掇父皇夺我兵权。”
杨荣将奏本看完道:“殿下稍安毋躁,这不是着急就能急得来的事。这个事情有可能是皇上的主意,也有可能是太孙的主意。如果是皇上的主意那才真正不好办,说明皇上对殿下起了疑心,不信任殿下掌握辽东兵权,所以再派个人去掣肘。但如果是太孙的主意那就好办了,他不过是想试探殿下而已,同时想用一个自己人监视殿下。既然如今殿下已经失去了对兵权的控制,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韬光到底。”
听杨荣这么说,朱植心中依然不爽,在他心目中对军队的把握是最要紧的事,靖难日近,失去兵权的王爷在那乱世中连个屁都不如,自己这么多年来兢兢业业地谋划辽东之事,不就是为自己在乱世之中有安身立命地依靠吗?如此一来,朱植心中倒增添了几分烦恼。
杨荣见他默不作声,知道朱植对此依然无法接受,又道:“殿下,军队者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军心,殿下在辽五年,平易近人,礼贤下士,荡平女真,马踏草原,建立了直追中山王之功业。辽东诸军上下归心,即使有外人进入,也无法取代殿下的位置。介时如有变,只要殿下登高一呼,万军归心有何难也?此时此刻,退一步海阔天空。
另外殿下不妨推荐一些切不想他们去辽东地人为都督,这样一来,这些人自然无法上任了。”
经过杨荣一番解释说服,朱植的忿懑逐渐平息下来。他冷静地想想,在现在这个情形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只有夹着尾巴做人,才有出头之日。朱植按照杨荣地教导,在奏本上批了一个双手支持的回复,还特地推荐了两人,一个是燕山左卫都指挥使张玉,一个是李景隆。
这个奏本送回朝廷,没几天就下了公文,兵部批准了这个建议,当然无论张玉或者李景隆都不会商人,兵部提拔四川都司都指挥同知杨文为辽东都司都督军事。当朱植看到这个人名时,脑海中一下子冲出一个年头——历史,历史始终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在原来地历史中,就是这个人出现在辽东,靖难期间此君数次率辽东军出山海关从侧后威胁北平。不过杨文是个草包,多次进兵都被燕王所败,对于这样一个货色,朱植心中踏实了不少。
PS:投两张推荐票的说,这周的票数实在难看,下周没有精可加别怪骑兵啊。
第三卷 谁主沉浮 第三十一章 洪武驾崩(1)
和历史上诸多皇帝相比,朱元璋是一个矛盾的联合体。他的残暴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和他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只有耿炳文、郭英死在他的后面,徐达、冯胜、傅有德、蓝玉、李文忠等等这些显赫一时的名字,全都由他一一送上黄泉路,有的被其暗杀,有的被其斩首。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皇帝有计划有预谋地将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尽数诛杀,这份残暴,这份毒辣,也是古往今来从没有过的。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警句也被朱元璋发挥到了极致,可惜这种残暴的直接后果就是埋葬了自己孙子的统治,等到靖难一起,朱允身边再无良将可用,生生被叔叔夺了江山。或者这个结果正是对朱元璋残暴手段的报应。
对于那些贪官污吏,朱元璋也给予了最残酷的杀戮,他颁布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肃贪法令:贪污六十两以上银子者,斩立决!这可能也是中国历史上对于贪官污吏最严厉的惩罚,甚至对于贪官使用了剥皮实草的酷刑。
但朱元璋设计的政治制度中,官员的薪水低得可怜,他把儒家宣扬的道德发挥到了极致,要求他的官员克己复礼。这在今人看来是多么可笑的空想,人是不可能没有贪欲的,当官的在绝对权力面前如何能不贪不贿。终明一朝,贪官酷吏层出不穷,虽然达不到满清的高度,也是令人瞠目结舌。
在他统治地三十个年头里。胡维庸案、空印案、蓝玉案三大案杀戮官员近十万人。朱元璋用铁和血的洗礼冲刷着他的帝国,希望这些空前恐怖的手段可以杜绝一切胆敢窥看朱氏皇朝,或者敢于拆朝廷墙角地行为。
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上杀自己人杀得最多的皇帝,却是一个爱民如子之人。自幼起于贫苦农家的朱元璋,懂得农民四时耕作之苦,对于官员贪墨酷吏扰民决不手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