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架空传-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都各自做好准备吧,别上船之前又反悔——对于反复小人,朕是绝不会轻饶的。”朱棣站起身,环视一圈,然后盯着景清沉声道:“你也与他们同去。”
景清只觉得头一阵阵眩晕,脸色苍白,手也微微抖动。但他毕竟思维敏捷,城府也深,因此故作镇定地建议道:“陛下,臣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且未习兵书。若论带兵,臣不如武将;若说监视,臣不如锦衣卫。求陛下收回成命。”
朱棣嘴角扯动了一下,露出讥笑的神情。“朕为何要监视他们?如果怕麻烦,把他们杀个干干净净岂不干脆?朕之所以派你去,只是因为你心系建文皇帝而已!”
“……不把你送到海外去,难道等你犯下谋逆之罪然后再诛你九族?!”
朱棣最后一句话声音虽轻,在景清的耳中却不啻于雷声自耳边压迫着滚过。景清下意识地准备奋力一搏,然而还没来得及做任何动作,只觉得眼前一花,随即被朱棣身旁的随堂太监黄俨制住。
黄俨之前早已得到朱棣的密令,尽管不明白其中缘故,但这并不妨碍他执行朱棣吩咐的任务。制住景清后,黄俨随手一扯,只听见“哗啦”一声,景清所穿的朝服已被撕破,里面的绯衣和腰间所藏短剑全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厅内一片寂静,众人象是见了鬼一般直愣愣望着景清,很多人都暗自悲叹:完了,吾命休矣。
朱棣哼了一声,森然道:“你既未做出谋逆的行动,此时也并非朝堂之上,腰藏短剑亦可辩称防身之用……这总比将来为故主报仇,被朕命人打掉牙齿、割去舌头、处以‘磔刑’、诛灭九族且转相攀染要好得多……和他们一同去吧,有这份心志,不如好好为建文遗孤尽心尽力建立一个王国。”
说完,朱棣头也不回地离开大厅。
厅内的众人用复杂的目光望着朱棣离去的背影。在他们的印象中,朱棣此人性格残忍心狠手辣。今天朱棣亲自前来劝说他们并为之指明了一条活路,在迷惑不解的同时,他们不是不庆幸的。当景清身负利刃的事情暴露时,胆气略逊的人觉得腿肚子都开始抽筋——在他们看来,任何一个皇帝遇上这种事都会暴怒不已,而自己,大概难以逃脱“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命运了。
然而令他们想不到的是,朱棣并没有雷霆大怒,反而为景清的行为进行了开脱。在劝说景清应当为建文遗孤尽力之后,朱棣竟然就这么自顾自地走了。
厅里的“文职奸臣”们全都面面相觑。有些人完全不能理解朱棣的行为,因此彻底陷入了迷惑;有些人因为自己从鬼门关逛了一圈又回来而庆幸不已;有些人则仍旧坚持认为,篡位奸人无论表现得多少和善,却绝不可能有什么好心——朱棣肯定怀有什么奸恶的目的,只是他们暂时猜不出来而已;当然,也有少数几个人被朱棣表现出来的宽广胸怀所折服,如果不是朱棣刚才所说的“对于反复小人,朕是绝不会轻饶的”仍旧余音未消,恐怕这几个人已经跪伏在地大声认罪了。
与大家想象的不一样,朱棣离开大厅时心情其实是很愉快的。
首先,通过历史,他早就知道景清会这么做。没有受到惊吓,情绪自然也就不会失控。
其次,朱棣并不反感这种为故主报仇而不惜舍身的忠义之士,甚至还有些欣赏,所以对景清也就没什么愤怒的感觉。
最后,昨天那个令他困扰了半天的问题看来已经完美地解决了,他没唱一嗓子“今儿很高兴”已经很不错了。
注1:80万人口说多不多:同期南京人口至少有50万,宋朝时某些城市更是多达百万。然而说少也不少:同期英国人口似乎只不过200万;北美十三州打响独立战争的那一刻,人口不过300万。
1754年,苏禄国王上表请以苏禄国土地、丁户编入中国版籍,乾隆帝婉言谢绝。
第四章 还是减等继承好
养心殿内,宁王朱权、谷王朱穗、周王朱肃、齐王朱傅、兵部尚书茹常、户部尚书郁新、礼部尚书李至刚、工部尚书黄福一个个如木雕泥塑地端坐不语。大殿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这些人都是被朱棣召至养心殿的,但谁都不知道朱棣为什么事召他们前来,有心聊几句相互交流一下,又担心殿内的太监们向朱棣打小报告,引来不测之祸。无奈之余,他们只好表面上如敬大宾地恭肃端坐着,心里却暗自揣摩皇帝召他们前来所为何事。
这些人当中,宁王朱权、谷王朱穗在靖难之役中可谓“有大功于社稷”,周王朱肃和齐王朱傅是建文年间被建文皇帝废为庶人的亲王,茹常、郁新、李至刚、黄福分别是四部尚书。他们这些人,身份地位各异,很难猜测朱棣到底是为什么事而将他们一起召过来。
在众人猜测不已的时候,站在大殿门口的太监用他那尖细的嗓子唱道:“皇帝驾到!”
于是,众人皆拜伏于地。
朱棣走到须弥宝座前坐下,双手虚抬令众人平身。
朱棣望着几位尚书说道:“如今靖难之役已然结束。朕想和诸位臣工讨论一下祭奠靖难之役牺牲将领的事情。”
“皇考于鸡笼山立功臣庙,死者像祀,生者虚位,令功臣得以身后尊荣。然朕思之,功臣立下大功得以进入功臣庙享配祭祠,而普通官兵从皇考南征北伐,宣力效劳,略地攻城,栉风沐雨,宣力效劳,共成我国家大业。虽所立功勋微小,但亦不应无视。”
“因此,朕拟扩建功臣庙,将之建为烈士陵园,以便普降恩泽于所有为国牺牲的将士。朕建烈士陵园,是为了让将士们知道,为国尽忠,死有名、生有利。如此一来,朕相信将士们沙场杀敌时能够更加勇猛!”
“烈士陵园共分三个区域,中心区域为功臣庙,专祭大功之臣,入庙者塑像;功臣庙外的区域安置功勋较大的将士,墓碑上除注明其姓名籍贯外,还书写其生平事迹、主要功勋;最外围的区域安置为国捐躯的普通官兵,墓碑上注明其姓名、籍贯、生辰即可。”
“烈士陵园内设专门的守陵人,陵园内禁人樵牧,有不敬者,治以死罪。每年四孟及岁暮,由驸马都尉前去致祭。每年年初,朕祭过太庙之后,亦将亲祭烈士陵园。”
茹常、郁新、李至刚、黄福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明白为什么六部里来了四部尚书:此事涉及地对象是官兵。兵部尚书自然应当到场;祭奠为礼部份内地事。礼部尚书有权发言;将整个鸡笼山建设成烈士陵园。是一项不小地工程。于是又涉及了工部;动工程不可能不需要钱。结果也绕不过户部。
这项工程不算特别巨大。对于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似乎也有好处。因此。四位尚书在以眼神交流之后。齐声说道:“皇上圣明。”
“建烈士陵园地事涉及几个部。你们之间相互配合好……嗯。烈士陵园建好后归礼部管理。所以这件事就由李至刚抓总。”
李至刚兴奋地答应了。犹豫了一下。他又问道:“若文职官员在沙场上牺牲。是否也可进烈士陵园?”
朱棣笑了笑。说道:“但凡战死沙场者。不分文武均可入烈士陵园享受皇家供奉地俎豆香烟。不过。文臣地本分并不是血染沙场。而是协助朕治理这个国家。在朕地心目中。其实是文武并重地。如今朕设立烈士陵园解决官兵地身后尊荣问题。但同样也不会亏待文臣。这样好了。朕在太庙中设分配享殿。分东西两殿。东殿供奉宗室和外藩诸望王。西殿供奉有功大臣。当国家承平之时。文臣更有机会配享太庙。说起来。在配享太庙方面文臣还占了便宜。”
“不过……”朱棣沉吟片刻。“能够配享太庙者地名额毕竟太少。所以朕还会设立一个贤良祠。专祀为治理国家鞠躬尽瘁、有功于国家地文职官员。”
“诸位觉得怎么样?”
朱权等亲王在一旁仔细地听着,当听说太庙分配享殿中的东殿专门供奉宗室、外藩诸望王,不禁心中暗喜。待朱棣说完后,朱权等亲王和四位尚书齐声说道:“皇上圣明!”
看到朱权嘴角微翘,朱棣笑了笑,对他说道:“以你在靖难之役所立下的功劳,足以配享太庙。”
谷王朱穗原先也是塞王之一。所谓塞王,是指封王后置于边塞拥有重兵的亲王。靖难之役爆发之初,北平、通州、蓟州、密云、遵化相继被燕王攻克,拥兵三万的都督宋忠在怀来兵败被俘。谷王的封地宣府在怀来西北,或者是知道自己不是燕王的对手,又或者是因为同病相怜因此不忍与之兵戎相见,总而言之,得知怀来失守后,谷王立即脚底抹油飞快跑回了京师。待靖难大军攻至南京城下时,负责防守金川门的谷王朱穗和曹国公李景隆商量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