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时间,客栈内七嘴八舌地响起了“赶紧上饭”、“烫热热的酒来”之类的要求。
景秀和相识的几个举人点头打过招呼,然后继续和钱成聊天。这时,他们的话题转到了科举上。
正聊得起劲,旁边有人突然有人插嘴问道:“景秀兄,你刚才说如今武将仕途未必逊于文臣,这是什么道理?太祖皇帝一直都在抑武扬文,建文皇帝更是不遗余力地扶持文官集团,而当今圣上也一直强调清君侧是为了‘恢复祖宗旧制’。我觉得,治理国家毕竟还是需要依靠文官,所以文官地位理应高于武将。”
景秀回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前两天认识的江西举子。此人姓周名忱,字恂如,才二十一岁。周忱文采不俗,并不迂腐,和景秀倒也谈得来。于是景秀便邀他过来一起坐了。
待周忱坐定后,景秀说道:“恂如贤弟,我的推测是有根据的。你且看看当今圣上登基上几项举措。”
“其一,当今圣上登基后的第一道明诏便是扩建功臣庙。原本功臣庙只供奉‘功在社稷、泽及生民’的开国元勋二十一人。然而当今圣上除了在功臣庙内增添战死于靖难之役诸功臣塑像外,还将功臣庙所在的整个鸡笼山划为烈士陵园,派专人管理。待烈士陵园建成后,永乐皇帝将亲撰祭文,祭奠天下阵亡将士。皇上又誓言:凡是为国牺牲的将士,其灵位均送入烈士陵园,每年四孟及岁暮均由驸马都尉致祭。但我大明一日尚存,这些为国牺牲的忠勇之士俎豆香烟一日不绝。”
死后能够得到皇帝的承认并由此获得皇家的祭祀,这种荣光,是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无法想象的恩赐。永乐皇帝扩建功臣庙之后,即便只是个普通士兵,只要是为国捐躯便能够享受这种祭祀。相对来说,文臣想要获得类似的荣誉却艰难无比。
据说永乐皇帝明诏扩建功臣庙时,曾有谏官进谏:功臣庙、烈士陵园不该仅仅只是供奉武人,还应该留有文臣的位置。永乐皇帝却回答说,除了配享太庙外,他还专门给文臣建立了贤良祠。太庙是祭祀先祖列帝之处,配享太庙的荣耀自然远远高于神位列入功臣庙。配享神庙的名额虽然极少,但再加上贤良祠,名额应该也就足够了。
想到这里,景秀的神情有点恍惚起来——配享太庙虽然荣耀无比,但太难了。入贤良祠虽然比配享太庙的机会大一些,但难度同样极高。或许,将目标定为死后进功臣庙才是最现实的选择。
第一章 新年(下)
顿了一会儿,景秀继续说道:“其二,当今圣上前些日子公布了《武举法》,并下诏特开包括武举的恩科。可见在圣上心中,武功的重要性并不逊于文治。”
“其三,圣上公布的《爵位继承法》改世袭罔替为减等继承。原先皇族封爵世袭罔替:亲王嫡长子年十岁立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诸子年十岁,则封为郡王;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诸子则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
“如今却改为亲王嫡长子袭郡王爵,诸子年十岁,则封镇国将军;郡王嫡长子袭镇国将军,诸子年十岁,则封辅国将军;镇国将军嫡长子袭辅国将军,诸子年十岁,则封奉国将军……袭爵至奉国中尉为止,奉国中尉之后代子孙不再向宗人府请名,亦不再属于皇族,有文武材者,可考验授官,亦可自行从事士农工商等各种职业。”
周忱打断景秀的话。“此乃圣上英明,世袭罔替的制度在若干年后,将会导致举国一岁之入亦不能偿宗室岁禄的局面。但是这与皇上重文还是重武有什么关系?”
“我本来正要说的,被你打断了嘛。《爵位继承法》还规定,恢复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制度,每种爵位分一等、二等、三等。注意听好:非军功不得封侯!你品味品味……”景秀微微一笑,加重了语音。“……非军功不得封侯!”
钱成听得眉开眼笑,而周忱却怅然叹了口气。
“……年青人,你也不必忧心。”
景秀和周忱转过头,发现说话的是一个五官端正、高大健壮的陌生中年人。
“一个国家若无强大的武力,象南宋那样,即便国家财政状况良好,也终究会被北方蛮族替代;但一个国家若无文治,譬如说秦、元两朝,其国祚亦不长远。唯有文治武功并重,才能使得国家更具活力,传承时间更久。你刚才也说过当今皇上圣明,他自然会尽量平衡武将文臣之间的地位。”
此人言语举止雍容大方,带着一股说不出的贵气。他的身后,站着两位孔武有力的随从。这个陌生人自我介绍是说来南京游历的游客,姓毕名夏。
景秀客气地邀请毕夏入坐。
毕夏毫不客气地坐下。然后向众人问道:“你们都是今年应试地举子?考文科还是考武科?”
周忱有气无力地说道:“我是来考文科地。”
钱成大声道:“我是来考武科地。”
景秀自信地一笑。“我打算两科都试试。”
“哦?”毕夏颇为吃惊地端详了景秀一阵。这位举子年轻、英俊、魁伟。面如冠玉。剑眉人鬓。一双眼睛明亮有如午夜朗星。虽说眼神中有那么点玩世不恭地味道。但仍然令人颇有好感。“没想到你居然是个文武全才。怎么着。有出将入相地打算?”
“愿借兄台吉言。我确实有这个念头。”
“唉。”周忱用力叹了口气,似是自言自语,又似向毕夏询问:“武将立大功可入功臣庙,即便未立大功,只要是为国捐躯便可入烈士陵园。而且,公、侯两级爵位非军功不可封赏,这明显是重武轻文嘛。这样下去,将来怎么能够平衡武将文臣之间的地位?”
听了周忱的牢骚,钱成不由咧嘴一乐。
毕夏睃了眼钱成和周忱,一个是威猛的虬须大汉,另一个则是俊美的少年人。若在后世进入影视界,前者可走硬汉路线,而后者显然能够很轻松地获得奶油小生的称号。
“第一、功臣庙和烈士陵园只是身后尊荣,而且要是真论起来,哪里还有比配享太庙更大的荣耀呢?毕竟没有边患或是边患较少的年代,配享太庙的名额基本上都会归文臣所得。第二、爵位只是对武将出生入死的功劳做出的封赏而已,并无实际权势。若论治理国家,掌握中央实际权力的,还不是文官集团?”
听到这里,景秀若有所思地摇摇头。
“洪武年间,太祖皇帝在宫内镌铁牌,严禁内臣干政。可是靖难之役中宦官多有军功。当今圣上因此认为家奴可靠,不仅对宦官委以出使、专征、监军、分镇等军政大权,而且登基之后便立即设立了东厂特务机构,由亲信太监掌管。东厂和锦衣卫一样,只对皇帝负责,不必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
“在我看来,设立东厂并且由太监掌管,其本质就是宦官干政。如果皇帝勤政,大小事务皆亲自管理,那么宦官还不敢擅权。但将来的事谁又说得准呢?如果将来某个皇帝怠政,那么宦官便可以乘机弄权。所以说,掌握中央实际权力的,未必会是文官集团。”
毕夏深深地看了景秀一眼,满脸地欣赏。
“年轻人想得很深远嘛。不错,按现今的制度,如果将来某个皇帝一旦怠政,确实可能导致宦官之祸。”
“不过你想过没有,除开国皇帝那一代之外,后世的皇帝总是生长于深宫之内。太监一定都是坏人吗?至少那些生长于深宫之内的皇帝不会这样看。在他看来,这些从小陪伴自己一起长大、陪自己玩游戏而且十分听话的伙伴,肯定比那些表情严肃、经常批评自己而且干涉自己行为的大臣更讨人喜欢。再者说,太祖皇帝将有关宦官的制度写进《皇明祖训》,规定宦官是天子的私臣,是内官,是皇帝的家人,直属于皇帝。因此皇帝对内官的亲密程度天然就高于外官。”
说到这里,朱棣突然想到了那位可怜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崇祯在煤山上吊时,唯有太监王承恩陪他殉国。京城里的满朝文武却是闯贼来了降闯贼,建奴来了迎建奴。单就这个现象而言,太监能够比大臣更获得皇帝的信赖却也并非无因——虽说明朝末期也确实有几个官员堪称忠臣,但至少在崇祯以及众多宫妃自杀的那一天,北京城内并没有武将死战、文臣殉节的纪录。
“此外,宦官本身是阉人,在社会上没有地位,他们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皇帝,所以他们在为皇帝办事的时候往往更忠心,更替皇帝着想。而且根据历史经验,武将可威胁皇权,比如安禄山;宗室可威胁皇权,比如晋时的八王叛乱;农民起义可威胁皇权,如黄巢;权臣可威胁皇权,比如王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