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俗话说丑人多作怪,隆裕皇后就这个毛病。安心的当你的皇后就是了,没准低调一点,还能让光绪内疚一下不是?隆裕皇后嫉妒心极重,眼见光绪宠
,便屡屡在慈禧面前说珍妃的坏话,这自然是只能增地厌恶感。
“见过皇上!皇上吉祥!”隆裕按着规矩请安,光绪很不热情的点了点头道:“皇后也来了,朕找太后有点事情。”
慈宁宫里头,慈禧的面前正跪着一个中年官员,荣禄。
荣禄的宦海一生和慈禧脱不开关系,(野史中有文称,荣禄乃慈禧地面首,两人通奸还产下一子,本文就不采用这种说法了)辛酉政变时荣禄因为站对了阵营,得到了恭亲王奕和慈禧的赏识,官至内务府总管大臣,并参与了扶光绪上台的事情,为慈禧所倚重。正所谓成慈禧,败也慈禧,1879年荣禄开罪了慈禧,直~到1891年才就任西安将军。1894获准回京给慈禧贺寿,赶上日本人开战,留在京里授了个步兵统领,会办军务。也许因为荣禄沉浮一番后,更加会钻营了,中日战端一停,荣禄摇身一变,授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太后,臣以为淮军已无大用,当仿效沈从云所部,编练八旗新军以为国之根本。”
荣禄的话被走到门口的光绪听了个清楚,光绪可没胆子就这么进去,停下脚步耐心的等李莲英进去通报。
“巧了,皇上来了,荣禄你这话也对皇上说说。”慈禧吩咐请光绪进来。
一番请安后,慈禧让李鸿章搬来张凳子,待光绪坐下后,慈禧道:“皇上,是不是为了和谈的事情来的?”“回亲爸爸!正是。”光绪微微的欠身后道:“军机处转来李鸿章和沈从云的折子,李鸿章称:为回应日本舰队炮轰旅顺的事情,让平壤的新军南下,歼灭日军三千,夺回失地一百里,缴获无数,李鸿章上折子给他们请功呢。沈从云的折子里称,打算在江苏试行西洋学校,这事朕觉得可行,已经准了。”
慈禧听了微微笑了笑道:“呵!这日本人刚在海上闹腾,沈从云就在地面回了一巴掌,这招法提气。皇上准备怎么赏他?”
“儿子听候亲爸爸训示!”光绪哪里敢做主啊,赶紧表示听慈禧的。
慈禧扭头对荣禄道:“荣禄,你说说该怎么赏他?”
荣禄谨慎的思索了一番道:“臣以为,太后心中早有定论,微臣藏拙了。”
慈禧笑了笑,对这番没有营养的话也没往心里去,笑道:“皇上,前些日子哀家你六叔议了议,觉得沈从云这次该坐实两江总督这个位置了,要不然也没法堵住天下学子的悠悠之口也。徐用仪他们几个,不过就是参了沈从云一本,就让众多举子整天堵在门口闹腾。”
“亲爸爸圣明!”光绪赶紧站起表示赞同,慈禧笑了笑又道:“李鸿章上了岁数了,多少有些昏聩了,和谈的事情结束后,哀家觉得北洋该换个人选了,皇上觉得如何?”
这件事情,光绪早就知道了,光绪也以为李鸿章继续呆在北洋的位置上不合适了,只是接替的人选问题上,光绪是有用沈从云的心思的,可惜沈从云让慈禧打发到两江去了。
………………………………
“东风!”
“二条!”青弦手上拿着麻将牌,给沈从云抛了一个眉眼后,扭头朝玉瓶笑道:“姐姐,要不?这可是你最喜欢的哦!”
玉瓶抬手打了青弦一下,笑骂道:“讨厌!”说着扭头朝沈从云道:“老爷,晚上好好收拾这个丫头,在叫春呢。”
阮孝贞皮笑肉不笑的看着这两位在那里借打麻将的机会和沈从云打情骂俏的,心里颇不是滋味,可惜势单力孤,也只好在闺房之内使劲了。
沈从云正有点哭笑不得的时候,盛小七悄悄进来,低声在耳边嘀咕了两句,沈从云站起推开麻将道:“兄长来了,我去会一会。”
说起来也不怪李鸿章看不起老翁,沈从云朝鲜大炮一响,李鸿章连夜就让盛宣怀送去两百万两,哪像老翁给的饷银还这个那个的。
沈从云见了盛宣怀,拱手笑道:“眼下和谈正在紧要的当口,兄长怎么不在中堂跟前帮衬,到我这来了?”
盛宣怀对于目前沈从云和李鸿章之间融洽的关系,非常的满意。见沈从云打趣,不由笑道:“中堂吩咐,新军开拔自然是需要银子的,再说这一仗是为了帮衬中堂打的,便让为兄给你送来二百万两银子。”
沈从云看着桌子上厚厚一叠银票,自然是很不客气的笑纳了,这就是李鸿章会做人的地方。眼下的沈从云已经不是非李鸿章号令不听的人物了,可是沈从云偏偏要摆出一副这个架势。沈从云能对李鸿章保持一份忠诚,自然在朝野上下包括在慈禧的跟前,留下一个为人忠义的印象,而且银子还不少拿。
“中堂对小弟真是太好了!都是应该做的,受之有愧啊!”沈从云做感慨状,朝着直隶总督衙门的方向拱手道。
盛宣怀笑道:“你就别矫情了,收下银子我的差事就算了了。我得赶紧回去给中堂交差,对了,中堂让我转告你,收拾收拾准备接刘坤一的位置。”
沈从云送盛宣怀出去,回来的路上不由露出失望的表情,口中低声道:“***,居然是两江。”
第十六章 公车上书
某种意义上来说,沈从云最希望得到的位置是直隶。声筒,李鸿章和历史上一样,甲午之后要走人的消息,沈从云自然是已经知道了。接替两江的事情,也不知道怎么搞的,毓秀居然没打探到。
直隶的好处就不说了,最关键的是沈从云寄望中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事情一旦发生了,身在北洋的话,能起到的作用太关键了。可惜,直隶这个位置太敏感了,慈禧是不会再放一个汉人在上面了。
伊藤博文寄望于联合舰队的耀武扬威来获取更大好处的构想,被沈从云举手投足之间化解了。得知新军突然南下,突破大同江防线,进抵松林、黄州,第五师团向大本营求援的消息后,伊藤博文脖子上的肉抽动着,瞬间脸上就涨的通红。
次日,伊藤博文再次收到消息,新军连续炮击沙里院,大有继续南下的意图。勉强支撑了一天后,嚷嚷着要回国的日本代表团,老实的回到了谈判桌前。
再开谈判后,李鸿章表现出了少有的强硬,伊藤博文从这位一贯对外妥协的老臣身上,感觉到了一种近乎疯狂的执着。
台湾问题免谈!朝鲜问题必须双方撤出全部军队!战争赔款问题,要钱没有,要命也没有,要打仗,奉陪!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李鸿章如此强硬,同样列席谈判的恭亲王,几乎不发表任何意见。李鸿章地一毛不拔。自然使得谈判再次中断。
伊藤博文回到馆驿,屁股都没坐稳,朝鲜方面再次传来消息,新军对沙里院进行了试探性的进攻,出动了大约五千人的规模,打下了沙里院防线的一个外围据点。伊藤博文似乎感觉到了李鸿章强硬的原因了。
次日的谈判。伊藤博文和代表团一干成员商议后,拿出了一份新地赔偿要求来,两千万两白银。
李鸿章听了不由嗤之以鼻,面对着伊藤博文有点不安的眼神,淡淡的抬手把文件往桌子上一丢道:“二百万,多一个子都没有。”
当夜,英、美、俄三国公使联袂拜访李鸿章,出来后又去拜见了恭亲王。
次日。一份还算过得去的合约由美国公使田贝提了出来。朝鲜问题维持《天津条约》的相关条款,由清政府赔偿日本五百万两。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赔款金额最终确定在三百万两。应该三百万的赔款,主要是由于英美的干涉造成的后果。
合约一出,正是春闺等待放榜之际!
“明明是我们打赢了,凭什么要赔银子?为什么不是日本人赔我们银子?”这样地论调在茶楼酒肆里到处飞扬着,读书人的不满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只能是发泄一下不满而已。
“为什么东洋小国日本,敢于向泱泱大清挑战?”京城里一夜之间,到处张贴着写着这样一个问题的纸片。
是啊。为什么呢?读书人自诩为天下的精英阶层,不考虑这个问题谈的上什么精英?天朝上国,礼仪之邦,为什么在这短短几十年间,一次一次的战败,一次一次的割地赔款?如今连当初上表称臣的日本。也敢打上门来。
读书人的热情,似乎在这个问题面前再次被点燃了。
顺天府手忙脚乱地派人把这些纸片都刮掉,但是已经无法阻止这个问题的传播。
八达岭,长城上,春寒料峭咋暖还寒之际。
“壮飞兄,你我当此多难之秋,何不挺身而出,联合各地学子上谏朝廷变法维新。升官发财非我所愿。只愿为万世开太平驱驰一生。”康某人对着绵绵群山,王八之气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