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五上前拈起一撮,奇道:“怎么是一粒一粒,火药不是粉状的?”
“五哥有所不知,”赵文笑道,“这两年火药的制法改了,出产的火药都变成粒状了。……不知五哥还记得两年前,火药作坊的那次爆炸?”
陈五点头,两年前,火药坊爆炸,猛烈轰鸣惊动了全岛。坊中制药的奴工没一个活了下来,而管理他们的两个工匠也一样命丧黄泉。这等大事故,如何会忘。
赵文道:“自从那次爆炸后,为了安全起见,**时都不再用石臼捣合【注2】,而是在溶在水里搅匀,晒干后用。不但制法安全了许多,火药的威力也更大了。”
陈五似懂非懂,茫茫然点头,“原来如此。”赵瑜在旁一笑,赵文精细人,火药制法乃军器重事,他说得粗略,陈五当然听不明白。现在衢山火药坊制取火药,都是把硫磺、木炭和硝石混入水中搅合,等稍稍晾干后,制成药饼加以碾碎,再用筛子按颗粒大小筛分,以作不同用途。而且为防粘黏,遇潮板结,最后还用石墨将颗粒抛光。除了制法改进,衢山火药的配料也经过几百次试验,找出了硝、炭、硫磺,十五:三:二的最佳比例。论威力比起大宋官军所用的火药要大上数倍。
很快,邓肯的手下便把发射前的工序全部完成。火药已经在炮膛中捣实,置入了炮弹,火门处也插上了长长的引线,一个工匠点起火把。
躲在壕沟中,赵瑜问道:“这次不会再炸膛了罢?”
“当然不会!”邓肯半怒。他一打手势,工匠放低火把,将引线点燃。一见引线开始冒烟,那工匠就丢下火把,几步跑过来,一头滚进壕沟中。
火星顺着引线燃进炮膛,一声巨响,硝烟弥漫。
注1:周密《癸辛杂识续》:‘北方大车可载四五千斤,用牛骡十数驾之,管车者仅一主一仆。’也称太平车,《东京梦华录》中亦有载。
注2:在宋时,制取火药时,都是将硝石、木炭和硫磺的粉末直接混合,十分危险。直到明代,才开始掺烧酒拌合——《武备志》。
第十九章 军器(下)
硝烟散去。空气中弥漫开一股刺鼻的硫磺味。
赵武放下捂着耳朵的双手,正待说话,却见身边人影一闪,邓肯、赵瑜等人已接连跳出壕沟,向刚发射过的火炮奔去。他架起赵文,走出壕沟,也跟了过去。
发射过后,沉重的青铜炮整整向后挪了半尺,夯实的土台后部坍了一块。远处,炮口所对的方向,与丘顶高度相当的地方,一面小小的红旗举起,那是炮弹的落点。赵武向前抬起双臂,竖起拇指,双眼一开一阖,“两百二十步!”他说道。
赵瑜身边,邓肯放下测距的角尺,也报道:“两百一十二步!”
听到这个数字,众人齐齐哗然。射程超过这个距离的武器,衢山不是没有,最远的神臂弓能把箭矢射出三百步之多,不过那都是曲射。而这炮管放在土台上时,只略略上翘,几乎是直射,要是斜斜抬起,不知又能射出多远。
“够远的啊!”跟着他们身后的一个老头领惊叹,他扭头对马林溪道:“马工,比你那儿的石砲可强了不少!”
赵文一瞥那出言挑拨的老头领。这老家伙,早年追随赵橹,在浪港寨时代就已是寨中头领,但到了现在,却还只是一个普通中层。对于他和赵武、以及马林溪这等新进却身居高位之人,向来妒恨三分。他有些忧心看向马林溪,生怕马大工心中又生芥蒂。
马林溪却充耳不闻,只低头检视发射过后的炮管,好像什么也听到。他是大工匠一级的人物,虽是不喜邓肯,却不会恨屋及乌,看到威力巨大的新武器,早把一点闲气抛诸脑后。这火炮区区一根青铜管,放进火药,就能把几斤重的铁弹发射到半里之外,确超乎他想像。当初他执掌军器监时,飞火箭、毒烟球、霹雳砲都制造了不少,但从没想到火药能这般使用。
“怎生想出来的?!”他摇头轻叹,自认不如。当然,他感叹的对象,是提出创意的赵瑜,而绝不是动手制造的邓肯。
“两百一十二步?!”赵瑜皱眉,对这个距离很不满意。宋时一步合后世的一点五米。两百一十二步,也就三百多米的样子。对于炮长六尺,口径两寸半,整整二十四倍径的前装滑膛炮来说,这个数字……小了点。“装药减了多少?”他问道。
“三成……”邓肯压低了声音,他回头看了身后的众人一眼,见没人注意,方安心解释道:“俺不是怕炸膛吗?”
赵瑜苦笑着摇摇头,又点点头。他能理解邓肯的小心。虽然经过几个月的试验,毁损了十几门炮,已找出了这个型号青铜炮的最大装药量和正常装药量,但在众人观礼的情况下,邓肯依然不得不做出一定的保留。平时倒也罢了,要是在这个头领云集场面上闹出笑话,邓大工以后也不必出门见人了。
不过这时代海战中,不论弓弩还是投石机,只要射程超过五十丈,也即是一百步的距离,准头或是威力,都可以算是笑话。而现在这火炮就算少装三成火药,射程仍能达到两百步,已经足以笑傲十二世纪所有的海上势力了。
“既然这样,”赵瑜说道,“那就还是这个装药,前面试过了射程,现在再试试威力……五十步,能打中罢?”他问着。对于火炮的准头,他没什么信心。这火炮不过刚刚铸造个主体出来,细节还未雕琢,观瞄装置全无,纯粹一具青铜圆筒。原本应该合在一起的试验,却只能分成两步来做。
“有!有!”邓肯猛点头。他唤来个工匠,低声嘱咐了几句。那个工匠应了,奔出人群,跑到五十步外,从怀里掏出了青色小旗,高高举起,摇了一摇。一下子,小丘之下不知从哪里冒出了一群奴工,他们抬着一块一丈大小、略有弯曲的厚木板,喊着号子,一步步的向举旗的工匠挪了过来。
赵武远远的看着,扯了扯马林溪的袖子:“马叔,那是船板罢?”见马林溪没搭理,又用力扯了一下。
马林溪不耐烦的把眼睛从火炮上移开,先狠狠的瞪了赵武一眼,只向那块木板一瞟,就把视线收回到火炮上,口里却道:“是船板。不知他从哪儿弄的,两面是樟木,中间一层看不清,不过肯定是杉木。看那弧度,应是船艏下的舷板。”
马林溪随口说着,仍在低头研究着炮口。这时,一个工匠举着个滴着水的拖把过来,恭恭敬敬地请马林溪让一边去。
马林溪没好脸色:“干嘛?”
“清膛!”邓肯走过来答道。
马林溪皱眉,这术语他听不懂,但又不想问邓肯,只得让到一边看着。那工匠见马林溪走开,抬起拖把便往炮口里杵去。
“这就是清膛?”赵文七窍玲珑,代马林溪问道。
“正是。”邓肯点头,“每次发射过后,炮膛里总会留下一堆火药残渣,如不用水洗掉,再放进火药,立刻就会再烧起来。”
赵武看着有趣,从工匠手上抢过拖把,“我来试试。”学着那工匠的样,转着拖把,来回捣了十好几下。等邓肯连声说够了,他才把拖把抽出。把沾满黑灰的拖把交回工匠,他低头向炮膛里看看,又探指摸了摸,却抬头奇道:“为何这炮膛里面这般光滑?口子那么小,怎么磨的?”赵武一指炮身粗糙的外壁,“与外面完全不一样啊?”
马林溪在旁听了,直往前凑了凑,他刚才却也发现了这点,却不好开口相询。赵武这一问,却帮了他大忙。他看了赵武一眼,只觉得这个惫赖小子顺眼了许多。
邓肯用眼角余光看了看马林溪,马大工的那点心思他心中透亮,也不讳言,详细答道:“不知武头领是否听说过旋作?”
赵武一听,便是挠头。马林溪对赵武道:“那是是制作杂用器件作坊。造些金银铜盆、宝瓶、香炉之类的东西……”突然,他脑子一点灵光闪过,好像抓到了些头绪,猛抬头,看邓肯:“是水力磨机罢?!”这是他今天第一次与邓肯说话。
“坊里用的叫镗床!”邓肯道:“汴京文思院的旋作中使的水力磨机,只是给盆、筒、瓶、炉的内壁作抛光用的【注1】。而坊里的镗床则是用来削光炮膛。本来,俺铸造出来的火炮内壁都要靠人力打磨,却总是有些凸凹的地方,而且炮膛的宽窄也很难铸得上下如一。为这事,头疼了有一年。后来看了文头领拿来的《营造法式》【注2】,才如醍醐灌顶……其实也只是把磨机改了改,把磨头换成精铁镗刀罢了。”他回头对赵瑜一笑,“说起来,镗床这名字还是大当家起的,到现在也不知道出自哪个典故。”
马林溪听后,立刻回头对赵瑜用力一瞪。
赵瑜苦笑,这的确是他的责任,半年前看到邓肯发明了镗床,他大喜之下只顾着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