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他实在是太配合,赵瑜反倒有些生疑,使人反复询问了数次,却不见差错;拿着口供,与其他俘虏对质,也能一一对上。赵瑜这才知道。这次是碰上了一个胸无气节、腰骨如棉的国之重臣了。
这种人,对赵瑜来说当然是奇货可居。日后安抚交趾内部肯定要用上,而今日命其着官服随侍,也是为了让所有部下都看着,连一国太尉都降了,李乾德也没几天好活。提振士气,亮出这个降臣的身份,比赵瑜说一万句话都管用。
回答了赵瑜的问询,黎伯玉又指着城墙处的其他尸首絮絮说着。比昔日在交趾朝中时,尤要卑躬屈膝数倍:“这三千人,除了捧日、御龙二军外,其他两千余人,也皆是天子兵出身,多是在延边各州经历过战阵的老兵。这三千人一去,乾德麾下地真正可战之兵,就只剩四五千,其余三四万的部领、征卒。若是打顺风仗还可。要是让他们硬拼,几箭下去便会溃散。此阵大败。乾德军中士气必损,由此推断,今天怕是不会再来攻城了。”
赵文点头道:“太尉言之有理。冲锋陷阵必得敢死之士,非精锐不能为之。一下歼灭了核心主力,乾德再能,一时之间也无法再展开新一轮攻势。今天看来便可以歇一下了。”
“今天如果没能破城。到了明日。李乾德就再也不会有机会了。”赵瑜想北面河道地方向看去。“下面就看他们地表现了。”
桨轮击打着河面。无数水珠随着桨叶转动而飞溅。十五艘车船越过已被交趾军收复地清化北港。直向上游驶去。八百料地车船被船身中部地七对桨轮驱动。其速快逾奔马。在南桑河上疾驰。十余艘船影在水面上一掠而过。船头破水之声。在河边地芦苇荡中惊起一群鸥鹭。
自昨夜驻留在河上地两艘车船。收到清化城中地烟火传讯。把军令传给远避海上地主力船队。再待船队赶回南桑河中。已过去了近一天地时间。不过时间虽久。却也是为了防备截断粮道地计谋被识破。
从北港至上游地胥浦渡。不过三十里。以车船地高速。仅仅花了一个多时辰。此时夕阳西下。绯色地霞光照得满江红艳。胥浦渡两岸上不过千人守卫。几十条渡船。正满载着粮草往返转运。全没察觉从东而来地东海船影。
“这是今天地最后一趟!”看着民把最后一束大禾注1搬上渡船。负责在胥浦渡转运数万大军军需用粮地押粮官张汉超。向西看了看天色。叹了口气:还好赶上了!夜间不便行船。如果在日落前不能把今日地粮草定额依数发去。围攻清化城地大军转眼就会断粮。但要是真地断粮了。他张汉超就只有死路一条。
前线突然多了两三万张嘴。他地工作随即繁重了一半。本来绰绰有余地运力。现在一下紧张了起来。每日安排江中往返地渡船次数也多了许多。驾驶渡船地船夫军汉个个怨声载道。但渡船就这么多。要想把满足大军需要地粮食都运去。不增加摆渡次数。根本就完不成转运地定量。
他只盼着大军早一日把清化城攻下,只要清化城中的粮仓无事,他肩上的担子也就能卸下来了。至于占了清化城地贼人会不会顺手在粮仓放把火。张汉超根本就不愿去想。
“校尉!”他身后地一个亲兵突然打断了他的思绪。
“敌袭!是敌袭!”没等张汉超反应过来,一连声地叫喊在河道两岸同时响起。
张汉超顺着众人目光的方向向东望去,只见十几艘比他手下的渡船大上十余倍,且模样怪异的船只直奔渡口而来。那些船没有帆,也看不到桨,只有在船身两侧有几对水车轮子样地东西在打水。在水上的速度竟比骑着马还快。“那是什么?”他大张着嘴,惊问着。
没有人回答他。两岸的渡头早乱作一团,正摆渡在河中的渡船也如没头苍蝇四散乱窜。那些船来势汹汹,绝不是自己人的样子,而且其船高大无比,速度又快,看到这样的巨舟,渡口中的民、军卒根本不敢生起抵抗之心。
张汉超一把扯过一个亲兵,把自己腰牌递给他。大声命令道:“快,快去向大王求援!”他转头向河中看了看,又道:“有十五条敌船……不。就说有三十条敌船、三千敌军来袭,请大王速速发兵来援!”
但那个亲兵却呆愣愣地看着他,一动不动。
张汉超抬手一个耳光过去,“傻站着作甚,还不快去!”
那亲兵捂着一下肿起的半边脸,一手指着对岸,口舌不清的说着:“校……校尉,王驾在对岸啊!”
胥浦渡渐近,已经可以看到两岸是一片慌乱。立于船头。马千祖冷笑出声…………他在担任了几年义学学监之后,终于转回军籍,现在正担任东海军基隆舰队地都督…………:“看来是完全没准备啊!”他拔出指挥刀,举刀大喝,“船速减半!火炮预备!”
船速应声稍减,在船底踏着车轮的奴工,终于也可以歇一歇脚了。而船艏船艉两处炮室中…………由于车船两侧安置了明轮,故而无法向其他海船一样在舷侧开窗,置放火炮。只能在船头船尾各隔出一个舱室,作为炮室…………都舱口亮出了准备完毕的红旗。
十五艘车船排作一列纵队,冲向了河中地渡船队。马千祖向下一挥指挥刀:“开火!”随即从炮室敞开的舷窗口,有火光闪过,伴随着硝烟和巨响,一颗颗弹丸飞向百米外的渡船上。
……炮止声静,两轮炮击之后,残余在河面上的交趾渡船就只剩下一堆碎木残骸在随波而行。
几艘车船缓缓停在了渡口边,火炮再响。一刻不停。驱赶着岸上的人群,同时一排火箭射向了码头边堆积如山的粮草。转眼之间。胥浦渡便陷入了烟火之中。
这一刻,不论是李乾德还是赵瑜,都清楚的看到,在北方,有浓烟滚滚,直上云霄。
政和六年十二月十七,丙子。西元1117年1月21日
大禾饭,鲜鱼。这就是李乾德今日的菜谱。
虽然作为一国之主,就算在全军断粮的情况下,他也照样能够享受到山珍海味,但持国四十余年地交趾明王毕竟可算是明君,当然明白在手下的兵将已经吃不饱的情况下,自己再酒肉不断,这仗可就必败无疑了。
用筷子夹起一小块鱼肉,放进嘴里细细咀嚼,淡淡的咸鲜味在嘴中化开。尽管交趾王的伙食看起来与下面的将领毫无区别,但做菜的却是御厨,口味比起大锅烧出的菜肴,仍要强出许多。
拨了两口饭,帐外隐隐传来人声。守在帐外的一个小宦官掀帘进来,“大王,派去南面地杨嗣明将军回来了。”
李乾德闻言便停箸不食,用丝巾擦了擦嘴:“唤他进来!”他的声音有些急切。杨嗣明于三天前被派去清化南方的安、茶虏二州征粮,今日回来,不知能不能带回什么好消息。
小宦官领命出帐,很快,一个风尘仆仆的年轻将领快步走了进来。在帐中跪下行礼如仪。
“杨卿平身!”待杨嗣明叩拜之后,李乾德连忙问道:“安、茶虏有粮否?”
杨嗣明轻轻摇头:“禀大王。安、茶虏并无多余粮草,今年的贡赋又在一个月前送进清化城中,能带来的加起来也不过三百石,却都带回来了。”
“三百石?还不够一天的份!”李乾德闭眼叹气,脸上难掩失望之色。手挥了挥,“朕知道了!你下去罢!”
待杨嗣明拜后离帐,李乾德挺直的脊背一下垮了下来,老态毕露。自五天前起,胥浦渡的囤积地存粮被一把火烧尽,他就以肉眼可见地速度一天天的苍老了下去。原本半黑地头发,现在全白了,若不是用乌纱巾遮掩,下面的兵将见了定会惊到。
他悔恨无比,若是当初没有听信黎伯玉那个叛贼的谗言,哪会有今日之事。若不出兵,他现在还在升龙府中,享受着美酒佳肴,全不用担心下面的士卒会因无粮而做反。现在五万大军坐困死地。进退不得,就算三万清化百姓被赶出了营帐,但下面士卒地口粮仍已经缩减到定额的三成。按着个速度。再有两日,军粮便要吃尽,届时怕是连刀枪都举不动了,就算清化城中的敌军不来攻击,自家的人马也肯定会不战自溃。
他拿起筷子,看着盘中的那丁点饭菜,心头一阵火起,抬手把食盘掀在了地上。躲在帐中角落里的两个宦官见了,忙上来收拾。这时。从帐外远远的又传来一阵喧噪。
“去看看出了何事?”他命令道。
一个宦官领命出帐,但马上他就又冲了回来,“大……大王,东寨乱了!”
半个时辰后。
主寨大帐中,十几个将领在列。李乾德坐于中央主位上,阴沉着脸,几十年的积威之下,所有人皆噤若寒蝉。
“不过百多石粮草,就动起了刀枪。怎么对着城里贼寇不见如此卖力?”李乾德阴阴说着。他心中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