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陈玉chūn看来,刘枫不可能对当年的事情不心存仇恨,也就是说,他会对自己这个当初无视他的人展开报复才是。看看当初的黄志远家族,不就是被他搞掉的吗?
陈玉chūn深深的陷入沙发里,想要找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次xìng搞掉梅舫和刘枫,那样陈部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桌案上一份文件,吸引了陈部长的注意力,随即,陈玉chūn面上露出yīn冷的笑容。
第二天,教育部下发一个通知,将会组建老区教育扶贫团。这一次部里极为重视这一活动,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回报老区人民无私的奉献,为老区薄弱的教育奉献一点微薄之力。
梅舫副部长将会成为这次活动的领队,以高教司远程与继续教育处为骨干,组建一个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帮教团队——刘枫看着这份文件,丝毫没有在意副处长周英玉幸灾乐祸的目光。
对于陈玉chūn搞出这样一个举措,刘枫并没有意外,相反的,他还感到很庆幸。要是知道陈玉chūn会采取这样的办法,自己就不搞那两份提案了。“富有朝气与活力的帮教团队”吗?
刘枫很清楚,这就是为自己专门量身打造的活动,整个高教司还有谁比刘某人更符合这个要求吗?
刘枫看向宣读文件的兰苑雨:“兰司长,我申请带队下去。”
兰苑雨一滞,看向刘枫的目光充满了疑问,但是兰美人并没有说什么:“组队的事情司里会有一个统筹规划,配合梅部长优质高效的完成这个光荣的使命。”
会后,兰苑雨留下了刘枫:“刘处长,难道你不想继续那两份提案了吗?”
面对兰美人疑惑的目光,刘枫淡然一笑:“我和梅部长下去也不可能是终身制,顶多几个月就会回来。至于那两份策划案,还要劳烦兰司长您多多费心,争取在我们回来之前,有一个初步的成果。”
看来也只能是这样了,这一次陈玉chūn占踞着道义上的制高点,让人无可厚非。就算是梅舫和刘枫都知道这是针对自己的又如何?人家就是用堂堂正正的阳谋,逼迫二人不得不就范。
在陈玉chūn的观念中,年轻人都是喜欢奢华的,根本就忍受不了贫困地区的煎熬。假如刘某人在扶贫其间,出现什么纰漏,那时候就是陈部长出手的良机。
至于梅舫么,五十出头的人了,经过这一趟折腾,估计再也没有精力和自己争权夺利了吧!陈玉chūn为自己的灵机一动喝彩,简直是神来之笔,昨天部长看到自己的提案都喝彩叫好。
其实教育部一直在搞支教的事情,只是从来没有过这样大的力度,这一次居然会是副部长亲自带队。早上的部务会议上,几位部长一致同意了这份提案,梅舫根本就没有反驳的理由,也只能是人云亦云。
晚上,梅部长一如往常,邀请刘枫和齐斐吃饭,只不过这一次增加了兰苑雨司长。兰苑雨还是第一次知道,刘枫和梅部长走的这样近,难怪那份策划案会建议由梅部长、自己和齐司长共同推动。
“梅部长,您这一次下去不知道会多久?刘处长提出的策划案我会继续推动的,只不过具体实施就要等你们回来了。”
其实不等也不行,出资人都走了,再好的策划案没有了资金扶持,也成了水中月镜中花。梅舫依旧是笑呵呵的:“不急不急,我还真的很久没有下去走走了,总在部位里面呆着,人都生锈了。”
刘枫也是一脸的放松:“此一去海阔天空,正像太祖他老人家说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兰苑雨翻个白眼,没好气的瞪一眼刘枫,这个家伙,还真的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呀。兰苑雨没有赶上上山下乡,但是教育部里面可是有着不少的老三届学生,跟他们在一起要是刘枫说这话,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齐斐也有点遗憾:“可惜了,这要是下乡的事情晚来那么十天八天的,没准我们的策划案就有个谱了,也就不用折腾这一趟。”
刘枫摇摇头:“其实我说的是真心话,并不是发牢sāo。”
几个人的目光都看向他,“不能不说,陈部长这份提案还是很切中时弊的,眼下华夏的教育资源严重倾斜,尤其是贫困地区。我前一段时间看过一些资料,某些地方根本就没有师范毕业生愿意去。有的地方的老师都是当地人,那些高中生也还罢了,居然还有初中生当老师教小学生的事情,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界的悲哀。”
兰苑雨当然看过这些教育部内部的资料汇编,只不过她没有想到,刚刚来一个月的刘枫,居然早就关注到了这一点。看来自己还是小瞧了刘处长,人家还真的是不打无准备之仗,谁时都在做着谋划。
兰苑雨还是有一点抑郁:“可是这样一来,策划案的事情就要无限期推迟了!”
第四卷进京赶考第352章教师远程培训计划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那份策划案有着我眼下无法注意到的东西,等我回来的时候,一定会进一步丰富策划案的。兰司长,您和齐司长也还要为策划案先期准备工作多多努力。”
梅舫的xìng格很是随意,对于他来说,走上副部级高位,已经是天大的福泽,根本就没有了其他的追求。只不过别人可没有这样看,你一个好几年资历的副部长摆在那里,任谁上位之后,都会觉得是一个威胁。
刘枫原以为,他曾经在单于乡见到的一切,就已经是足够震惊的了,像刘忻初冬时节还舍不得穿鞋,只是不想上学的时候,会有一双脏兮兮的鞋子。
然而当他和梅舫一行十几人,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中西部地区某些省份考察过后,他才知道,华夏还有太多的贫困人口,挣扎在生存线上,温饱线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太奢侈的事情了。
他亲眼看到一个十二岁的少年,下煤窑背煤,每一次居然要背着五六十斤的煤到账房那里交账,换取可怜的两分钱!那个男孩赚钱并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是为自己赚取上学的费用。
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应该是上初中的年纪了,每天上山采摘药材,送到收购站,换取块八毛钱,交给病榻上的父亲大部分,自己每次留下一毛钱,这是她给自己读小学积攒的学费!
一群衣衫褴褛的娃娃,蹲在犄角旮旯,每人端着一个搪瓷缸子,看那搪瓷缸子上喷印的文字,还是红sè年代的东西。搪瓷缸子里面,是稀溜溜的玉米糊糊,地上摆着一碗山野菜腌制的咸菜。
1991年的华夏,就是燕京城也还没有到把山野菜当做是尝鲜的东西,这里的山野菜拌盐巴,那些孩子吃的异样香甜。这已经是那位民办教师用自己微薄的薪水,做到最大的努力了。
一间绝对是危房的教室,上面的茅草棚已经多处露天,地上到处是雨水的痕迹。墙壁上很多地方都漏着缝隙,墙外是用几根木杆支撑的,“教室”里面,也是用柱脚支撑着房顶。
但是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认真的听老师讲课,学习的劲头依旧足。这件教室里的孩子参差不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不等,担任教师的,是一位背着婴儿的母亲。
一个山村的教师,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道,老人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十几年,就是为了帮助这里教授学生。老人最初的学生,已经走出大山,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了。
老人还守着这个仅有十几个顽童的“学校”老人笑眯眯的对这些来自燕京城的官员说:“看着这些孩子期盼的目光,怎么可能忍心丢下他们离开呢?”
是的,留给一行人印象最深的是孩子们渴盼的目光!一个小女孩可怜巴巴的站在教室外面,身上背着一捆柴,这是要送到集上卖掉换取家里急需的盐巴。小女孩也只能是在外面看看,看着那些同龄人在里面读书。
很多地区资源匮乏,土地瘠薄,有的地方甚至一口人不过是几分口粮田,这么一点土地上收获的,就算是再多,也无法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更不要说供养孩子上学读书。
一个**岁的男孩,因为无法上学读书,蹲在自家院子里抽泣,他那残疾的父亲,一个五尺高的汉子,蹲在地上,比自己的娃哭的还要大声,他是为自己的孩子感到悲伤,为自己的无力感到愧疚!
一个八岁的小女孩,那一双小手哪里是孩子的手哇!怕是城里五十岁老人的手也没有那么多的褶皱,那是每天干农活的手!就是这样一双手,拿着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人的书本,认真的学习。
女孩没有本子,面前摊开的是她父亲从城里拾来的废旧试卷,女孩在空白的地方,认真的抄写老师给布置的作业。看她一丝不苟的模样,刘枫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了。
一直跟随刘枫的黄素馨,不止一次潸然泪下,这一幕幕在黄素馨来说,实在是太震撼了!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