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苏东坡断案传奇-第3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君猷这个历史人物,如果没有苏东坡流传下来的文字记载,恐怕要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了。

关于徐君猷的籍贯,后人共有三种说法: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江苏东海人、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河南阳翟人一说,来源于南宋王明清《挥麈录》的记载:

〖徐得之、君猷,阳翟人,韩康公婿也,知黄州日东坡先生迁谪于郡,君猷周旋之,不遗余力,其后,君猷死于黄,东坡作祭文,挽词甚哀,又与其弟书云:轼始谪黄州,举眼无亲,君猷一见,相待如骨肉,此意岂可忘哉。〗

王明清,生于1127年,死于1202年,汝阴(今安徽阜阳)人。自幼继承家学,酷爱文史,以博闻洽识著称于世,传世之作有《挥麈录》、《玉照新志》,因内含丰富的文献史料而备受时人及后人重视。

王明清的说法,似乎佐证甚少,早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苏东坡全集·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亨之,皆不饮酒,以诗戏之》一诗中:

〖【施注】:徐君猷,名大受,东海人。孟亨之,名震,东平人。举进士。……

【诰案】:徐大受,字君猷。其弟大正,字得之。查注引《挥麈录》,讹化一人,固非;其云君猷乃韩子华婿,尤谬。据本集《与徐得之书》,君猷妻舅,乃张仲谟户部。时公方经纪君猷丧事,故云既葬之后,邑君与十三十四等可暂归张家为长策。……又,施注后引《闲轩记》称东海徐君大正,二徐实建安人,可见此注不误,查注谓阳翟人,亦误也。〗

施:指南宋的施元之,与人合著有《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查,指清代的查慎行,也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先祖。

江苏东海人一说,似乎占了上风,因为《苏东坡全集·遗爱亭记代巢元修》原文说得清楚:

“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夫何赫赫名之有哉!东海徐君猷,以朝散郎为黄州,未尝怒也,而民不犯,未尝察也,而吏不欺,终日无事,啸咏而已。每岁之春,与眉阳子瞻游于安国寺,饮酒于竹间亭,亭下之茶,烹而饮之。公既去郡,寺僧继连请名,子瞻名之曰遗爱。”

所以施元之注东坡诗,写得清楚:徐君猷,名大受,东海人。

但因为史料稀少、时间久远,这个“东海徐君猷”变得有些云山雾罩了。

现在许多关于苏东坡的书籍,必然要写到黄州;而写到黄州,自然要提到黄州太守徐君猷;而提到徐君猷的籍贯,竟多注为“福建建瓯人”。

为什么说徐君猷是福建建瓯人呢?

一是《苏东坡全集·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亨之,皆不饮酒,以诗戏之》一诗中的诰案,写得清楚“二徐实建安人”。

其次,是从《苏东坡全集》中考证出来的。徐君猷的弟弟徐得之,与苏东坡书信往来很多,流传下来的有十余封,主要分为苏东坡在黄州、惠州两地。苏东坡在惠州时,徐得之正在建安(亦即福建建瓯)。苏东坡有诗为《真一酒法寄建安徐得之》,估计后世学者就是因此得出结论的。

再者,《苏东坡全集·徐大正闲轩》诗中:

〖【施注】:徐大正,字得之。因其兄君猷守黄州,始从公游。秦少游《闲轩记》曰:“建安之北,有山岿然,与州治相直,曰北山。山之南,有涧,涧之南,有横阜。背山而面阜,据涧之北滨,有屋数十楹,则东海徐君大正燕居之地也。……”〗

所谓“燕居”,意思是退朝而处,闲居之所。可以推断,徐君猷的弟弟徐得之晚年住在建安,亦即福建建瓯。但他住在建安,并不等于籍贯是建安。所以,苏东坡《真一酒法寄建安徐得之》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苏东坡将真一酒法寄给住在建安的徐得之。

王明清也好,施元之也罢,都是苏东坡死后五十年的南宋人物了,距离徐君猷之死的元丰六年(即1083年),更是有六七十年了。徐君猷其人,想必只有苏东坡的文字记载了。古代通讯落后,信息的传递恐怕多有纰漏。

最为可信的应该是与徐君猷同时代人的记载。根据苏东坡、秦少游等人留下的文字记载,徐君猷、徐得之兄弟明明是东海人,为何说籍贯是建安呢?

那么“东海徐君猷”、“东海徐大正”中的“东海”指的是哪里呢?“东海”是不是指建安呢?

且说建安,宋代时属建州,宋绍兴三十二年(即公元1162年),改建州为建宁府。建安从来没有别称为“东海”。查阅《宋史·列传》上出现过的同时代建安名人: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父待问,与杨亿同州里,每造亿,亿厚礼之。门下少年多易之,亿曰:“彼他日所享,非若曹可望也。”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

吴充,字冲卿,建州浦城人。未冠举进士,入为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等辈多与宗室狎,充齿最少,独以严见惮,相率设席受经。……

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擢进士第,补钦州军卅推官。……〗

以上三人都没有用上“东海人”,而是使用“建安人”、“建州人”。

为什么二徐名字前就用上“东海”呢?如果一定要牵强附会与建安联系起来的话,因为福建东临大海,唤为东海。苏东坡、秦少游在徐氏兄弟名字前加上一个“东海”,是否意在用东海来尊称二徐呢?看过《宋史》的人就知道:吴育、吴充两人的政治地位远远比徐君猷要高。可怎么没有人称他二人为“东海吴育”、“东海吴充”呢?

查看一下宋代地图就知道,建州(建安)并不邻靠东海,建安与东海之间其实还隔着一个福州(此福州不是指今日的福州市)。且东海海域宽广,与东海相邻的州很多。从山东半岛的登州开始,经过江苏、浙江、福建,直到广东潮州一带,都称为东海(此中包括现在的黄海)。

如果象建安这样不邻东海的州府也可尊称“东海”的话,那么,这些真正靠着东海边的各路州府的名人也就都可以用“东海”来尊称了。

看来,“东海”并不是尊称,其实《苏东坡全集》中,还记载有两个人与“东海”相关。

《书鲍静传》:鲍静字太玄,东海人。五岁语父母,云:“本曲阳李氏子,九岁堕井死。”父母以其言访之,皆验。静学兼内外,明天文河洛书。为南海太守行部入海,遇风,饥甚,煮白石食之。静尝见仙人阴君受道诀,百余岁卒。……

《书徐则事》:东海徐则,隐居天台,绝粒养性。……

与苏东坡关系不太好的宋代科学家沈括,在著名的《梦溪笔谈·卷四辨证二》中写到:

〖海州东海县西北有二古墓,《图志》谓之“黄儿墓”。有一石碑,已漫灭不可读,莫知黄儿者何人。石延年通判海州,因行县见之,曰:“汉二疏,东海人,此必其墓也。”遂谓之“二疏墓”,刻碑于其傍;后人又收入《图经》。余按,疏广,东海兰陵人,兰陵今属沂州承县;今东海县乃汉之赣榆,自属琅琊郡,非古人之东海也。今承县东四十里自有疏广墓,其东又二里有疏受墓。延年不讲地志,但见今谓之东海县,遂以“二疏”名之,极为乖误。大凡地名如此者至多,无足纪者。此乃余初仕为沐阳主簿日,始见《图经》中增经事,后世不知其因,往往以为实录。谩志于此,以见天下地书皆不可坚信。其北又有“孝女冢”,庙貌甚盛,著在祀典。孝女亦东海人。赣榆既非东海故境,则孝女冢庙,亦后人附会县名为之耳。〗

沈括说得很清楚:余按,疏广,东海兰陵人,兰陵今属沂州承县;今东海县乃汉之赣榆,自属琅琊郡,非古人之东海也。……孝女亦东海人。……

鲍静、徐则这两个人物,难不成也是建安人?苏东坡只是听人说起而已,并不熟悉,显然没有尊称的必要吧!

所以说,苏东坡、秦少游、沈括,包括南宋施元之等人所说的“东海”、“东海人”,其实就是指宋代东海。这样一个很简单的事情被多疑的后人弄得错节盘根、云里雾里,以讹传讹。

是不是徐君猷曾在东海做过官,他人用其任职地来尊称呢?显然不是,一者,古人在某地做官的称谓,地点一般应放在姓后,譬如说苏东坡在徐州,尊称为苏徐州,而不会称徐州苏东坡。退一步说,徐君猷的弟弟徐得之没有做过官,可秦少游也称他“东海徐大正”。

那么,徐君猷的籍贯是不是就是现在的江苏东海县呢?

查看一下宋代地图就会发现,宋代的“东海”并不是现在的江苏省东海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