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于一个有着近四十年军龄的老兵的本能反应,威尔施飞速的还了一个美式军礼。
在意识到自己被人钻了空子后,还没有被气到失去自控能力的地步的威尔施反而冷静了些,他前所未见的平和语气反问道:“关于我的任命,华盛顿已发表,全世界都能收听得到的广播,你们会不知道吧!好吧?我们先不说这个,请问这位少将你是谁?”
见洋人老头的气焰大减,将军们都无声的笑了,一时间,场上气氛松驰了许多。
只有程家骥在知道,以施尔威的性情,肯定是已把他记在“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黑名单上了。“首先,你说的那些广播恐怕是英语的,我和我的同僚们都没有听英语广播的“好”习惯,又没有接到直属上司的通知,才会不知道“好消息”,这似乎不应该算是我们的错吧!还有,我叫程家骥,新编第二十军军长。”程家骥毫不示弱的一一答道。
“噢!”程家骥的名字,当施尔威还是一个上校驻华武官时,便已久仰大命。尽管施尔威一向认为中国军队的战绩都是层层编造出来的“故事”(除了他本人参与指挥的以外。),可对程家骥这颗能被经常性的当成“故事”里主人翁的中国军队中最耀眼的新星,威尔施却也不敢太等闲视之。
“多谢程将军的提醒,我这就去向中国战区的总司令发电,请求他授予我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的权力。另外,我个人对诸位也有一个忠告,当你们的盟友在战场在流血时,各位却在游山玩水,这是很不得体一件事。我正式上任是对这种散漫的行径,是绝不会姑息迁就的。”说完这些,施尔威转身就上了吉普车,下一刻吉普车便同来时一样风驰电擎般的去。
“浩然,来者不善啊!”走上前来的郑中将说道。
“我看八成是来逼咱们尽快出兵,好把英国人从日军的枪口下,给换下来的。”戴将军说得可谓是一语中的。
“甭说这些了,你们看长官们招呼了,象是要开饭了。他们倒滑头!”心直口快的张将军指着一楼上朝这边招着手的副官说道。
无人去搭张将军的腔,长官们既不想看施尔威那张救世主般的嘴脸,又不想得罪已是焦头烂额的美国人,就只有避而不见了。当然,要不是有程家骥这个在前劝“愣头青”顶着,他们也躲不下去就是了。
一行人响应的肚子的要求,向近在咫尺的大观楼走去。
网友上传章节 第五十三章 四国四方(二)
更新时间:2009…2…12 14:56:02 本章字数:8052
昆明,五华山,军委会参谋团驻地。
“正蹲在泰国境内,对缅甸虎视眈眈的日军只有两个各有三分之一的兵员缺额的师团。而驻甸英军有五个步兵师,又有英国皇家空军掩护。只要现在已进入云南的中国军队能够以主力快速入缅,协助英军作战,……。”施尔威在主席台上滔滔不绝的解说着他的战略构想。
对于这位在几天前才被重庆方面用一份心不甘、意不愿的电报,所确认的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的侃侃而谈,坐满了大半个会议室的中国将领们却是反应平平。其实,中国将军们的这种无动于衷,与对施尔威的个人观感好坏关系不大,主要还是因为盘据缅甸的英国人在过去几个月的多方蹉商中,已是暴露无遗的殖民主义心态,严重挫伤了中国军队上上下下对入缅作战的积极性之故。当然,在座的众人中也不乏深悉最高当局亲自核准的那个有着强烈的“卞庄刺虎”意味的“滇缅战事应变计划”的内情的人,但能接触到核心机密的永远总是很少一部分人。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眼中,中国军队迟迟未能入缅的唯一原因,就是英国人不识时务的固执。
“诸位先生们,对我的上述看法,有什么意见没有。”在发表完其高论后,施尔威面无表情的询问道。“参谋长阁下!请问您说的也代表英国方面的意见吗?”戴将军彬彬有理的问道。
“当然!而且英国缅甸驻军总司令胡敦中将,已就中国军队入境后的驻防地点,做了一个初步计划。”不管再讨厌的施尔威地人,也不得不承认一点,单以军事才能论;这个人确实是一个优秀地参谋长。这不,他很快就在挂上墙上的缅甸地图上。快速而精确的标出了一个英国人所希望地中国军队驻兵图。并同时对其进行了讲解。
这个幅图驻防标出来后,本以为傲慢自大的英国人终于低头服输,而在暗暗欣喜的中国将军们。顿时一片大哗。
也难怪众将会如此愤愤不平;实在英国人也太“异想开天”了!胡敦的在他的这个狗屁计划中,不但武断的把入缅中国军队的兵力上限定为六万人,而且还将中国军队以团、营为单位分散成一个巨大地T字形。光是这个T上地一横就有四百公里长、三百公里宽,其一竖就更是闻谱,那是一道毫无半点纵深可言的四百公里长地前出单行线。一句话,“聪明绝顶”地英国人,这是要把中国军队拆散了当地方守备队用!
“请肃静!先生们。”施尔威厉声喝道。
等到众人稍稍收敛些后。施尔威用最最诚挚地语气说道:“跟你们一样。我对于英国人的自私与短视同样深感气愤。对于胡敦中将所提出地这个只有战术白痴才会想出来的计划,我也是一直执强烈反对意见的。可目前情势紧急。缅甸要是沦入日军手中。将会有什么后果。相信诸位都清楚。因此,我个人认为。目前当务之急是尽快增强缅甸的防卫力量,以抵御日军将要对那里展开的攻击。至于兵力布署上偏颇,可以在入缅后再行蹉商调整!”
将军们动摇了!谁不知道,身为美国在华全权代理人的施尔威所说的话,就是白宫的意思!得益于珍珠港事件爆发前,靠在交战双方之间“左右逢源”,所聚殓的巨额财富,此际的美国无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为了这点“小事”,就得罪了这个财大气粗的盟友,合算吗?对这些大多深受精华全在一个“忍”字上中国传统文化薰陶的将军来说,为了顾全大局,一时的忍辱负重,也并不是不能接受的。
施尔威见自己的话已起到作用,好不得意。一时间,在情绪变化无常的施尔威的眼中,这些前一刻还是“无能之辈”的中国将军们,变得可爱了许多。
只要驯服了这些直接掌握部队的将军,再通过白宫说服中国政府,我就能率领一支如臂指使的中国军队在一两周内进入缅甸,手头有了实力,就能压服外强中干的英国人统一整合缅甸的盟军。到那时日本人不管来多少,都不用怕了!
乍一看上去,施尔威的这一系列设想,很有些道理,在逻辑上勉强能自圆其说。1…6…K…小…说…网
可在洞悉其意的程家骥看来,这一切只不过这位即将走马上任的远征军最高指挥官的一厢情愿罢了。先不提日军那一关他能不能过得了,就是那位一两个月还因声称“让中国出兵来帮助英国人是大英帝国的耻辱”,而闹出了一场沸沸的外交纠纷的老谋深算的大英帝国印度总督韦维尔上将,就不是施尔威一个耿直、单纯的军人能对付得上来的。要是施尔威的设想失败了,对在缅甸几无一兵一卒美国人倒是不会造成什么直接的伤害,可却是要用中国军人的鲜血来“卖单”的。光是为了这一点,程家骥也不能坐视。
好在,当受形势所逼的程家骥,不得不选择直接“跳”出来搅局时,头脑发热的施尔威却替他解了围。
“先生们,既然你们赞成的意见。那么是不是可以请你们在我将要发给中国战区总部的电报上署个名。”一听到施尔威所提出的这个得寸进尺的要求,程家骥不禁心下狂喜。施尔威虽号称中国通,可他对中国人了解终究还是太肤浅了。若是在美军中,上级要求下级与自己一同向最高统帅建议,只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更不致于要担什么风险。可施尔威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他既忽略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差异,也没有考虑近代以来饱受外国人欺压凌辱的炎黄子孙们的民族感情。施尔威更不可能理解地是,要是那一位中国将军在大庭广众下应声而起表示愿意与施尔威联名,那他不但立时就会成为众矢之地,就算日后最高当局得知此事后。将此人找个由头撤职查办。也无人会为其喊冤叫屈。其实,站在中国人立场上,这其中的缘由太好懂了。兵权在握的实力派将领们用联名“上奏”地方式。请求实施某项战略行动,本已有“挟军自重、联群结党”之嫌,若是再有一个“非我族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