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最近的事情,消磨了刘艮的自信,以前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青皮,现在已经不见。做每一件事都是小心翼翼,尤其是今天的表现,让杨奇更是失望。
“罢了,罢了,各安天命吧!”杨奇微微叹道。
日后,整个云中郡都围绕这战争开始运转。一件件武器,从各处运往云中,市场上的战马被一扫而光,虽然鲜卑人和汉人刚刚打过一仗,但是鲜卑人从汉朝得到大的东西并不充足。因此不得不以战马向汉朝交换物资,虽然对鲜卑人痛恨无比,但是在利益的面前,死的一些人又算得了什么,商人从全国各地汇聚云中,残破的云中郡出现了一种病态的繁荣。
武器人手一件,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铠甲就做不到了,不过最后,还是冲太原运来了三千件布甲,这已经是刺史对杨奇他们的特殊关照了。布甲被涂成了黑色,看上去还真的有那么一丝的感觉。
七月,太阳像火球一般的挂在天空之中,散发着无穷的热量。云中郡的驰道上,一队汉军正缓缓的向前驶去。云中虽然并不缺少战马,但是刚刚经历过一场战争之后的并州,也实在拿不出更多的战马。因此队伍之中,不过是有着一半的人有着战马,这之中还包括了,杨奇他们从鲜卑抢来的战马,虽然最后一战走失了不少。但还有着许多滞留在战场的四周,被吕布他们得到。在杨奇他们回云中的时候,吕布送还了三百匹,才让杨奇他们保留了一千匹战马的规模。后来从商人和鲜卑人处收购了三百匹,太原那里又送来了三百匹,才是勉强筹够了一半的战马。
虽然只有一半,但也够用了。虽然云中郡中多汉胡杂居,也多有放牧为生之人。也还有着大半的人以耕种为生,因此新兵之中,虽有会骑马之人,但符合骑士的资格也不过是四五百人而已。因此虽然战马不多,但也足够了。实际上这就是杨奇有些不知道世事了,历史上在之后的时间之中,小霸王孙策南下江南的时候,所带的兵马也不过是几千人而已,其中骑兵也不过是千骑,就是靠着这一股力量,孙策横扫江南,为日后的东吴奠定了基础。杨奇手中的兵马已经是董卓的看重才能拥有的了。
毒烈的阳光之下,杨奇双眼的四周布满了汗水,时不时的擦拭着眼睛四周的汗水,防止它们滴入眼中。就是这样也不能完全做到,时不时的还是有汗水流入眼眶之中,没进入一点眼睛就会刺痛一段时间,让人很是烦扰。
身体上黑色的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已经是滚烫无比。但杨奇没有一丝想要卸下铠甲的意思。普通的士卒可以吧铠甲卸下,放在大车之中,在开战之前在穿上。将领和斥候身上的铠甲却是决不能卸下,斥候是大军的耳目,不能由着一丝的松懈。将领是军队的魂魄,自然要保持着形象。
杨奇四周的亲兵像杨奇一样全身带甲,汗水像小溪一般的留下。杨奇四处看了一下,对夏季进攻心中有着一丝那么的后悔,不过这一丝的后悔很快就消失了。既然做了就不会后悔这才是杨奇的性格。而且实际上杨奇也没有别的选择,秋季的时候,鲜卑人南下的可能非常之大,虽然两个月的时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训练士卒。
只是现在这些新兵已经到达了一种瓶颈状态,训练之中要学的东西基本上都已经学会了。每天都是重复的训练,开始的时候因为对军队的不了解,而对神秘东西的畏惧。虽然烦躁,却也不敢消极怠工。时间一长,对军队开始熟悉,开始的谨慎也就渐渐消失。虽然有着军法的约束,明面上的抵抗无人敢做,但是精神上的懈怠,训练之中稍稍“放松”一些,已经是常事了。
对此有着两种解决的方法,第一,那就是用严酷的军法和鲜血让这些新兵保持着畏惧,让他们重新认识到军中到底是谁在说话。第二,就是实战,强盗,敌人,让他们有事情去做,战场上的磨练自然会把他们心中的那种“轻松”的感觉消除。同时经过实战,他们这些时日的所学才能真正的和他们的身体融合一起,甚至成为身体中的本能。到时候他们才能真正的成为战士。
杨奇的选择自然是“实战”,长时间的训练,在杨奇看来虽然重要,但不是必要,只有见血的士卒才是真正的士卒。这时杨奇在咸阳之战中得出的结论,杨奇他们这一什人,和鲜卑人打过一场,也杀了一些人。虽然仅仅是一场,就把杨奇他们和其他那些没有经历过战斗的士卒分别开来。战场上虽然有过危机,没有杨奇的命令却没有一人后退,最后他们的活着的人数最多,战绩也最辉煌。那些一碰到危机就逃溃的人,最后基本上都死在城战之中,即便有一两个逃过的,最后也是改变许多。
一个懦夫变成勇士,一个胆小如鼠之人,敢生食人肉……战场之中,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彻底的改变一个人,这就是战场上的魅力,也是杨奇选择实战的原因。如果这些新兵在老兵的带领下能够坚持下来,杨奇手中就会有一支精兵,这将成为杨奇对抗鲜卑的重要助力。
时间逐渐流逝,杨奇他们这种明目张胆的行军,自然是引起了一些鲜卑人的注意。周围已经开始有探子探查杨奇他们。斥候也开始和鲜卑人的游骑接触,几天下来也有了一些斩获,同样也损失了一些人手。
杨奇对鲜卑人的窥视,根本不在意。就像刘艮一样,杨奇对鲜卑人的力量同样了解。如果一定要对鲜卑人的力量做一个定义的话,那就是曾经受过汉军扶持的鲜卑人,危害比当年的匈奴还要剧烈。杨奇还不会前去送死,杨奇的目的就是训练士卒,在没有和鲜卑人打上两场更好的方法了。这才是杨奇真正的目的,那些要在草原上纵横万里,斩首万余嚣张至极的话语,不过是说给鲜卑人的探子的,为的就是引来一些小波的鲜卑骑兵。这些鲜卑骑兵才是杨奇真正的目标。
第六十三章 试探
军队四周鲜卑人的探子越来越多,杨奇也终于松了一口气。杨奇的计划是要拿一些小股的骑兵练手。但也说不定,鲜卑人会不会不管不顾的放任杨奇他们进入草原,然后在草原上击中力量对付杨奇他们。如果这样杨奇就只能在草原的边缘,就退回云中郡中,毕竟杨奇不是去送死的。
现在看来之前杨奇他们在鲜卑之中的纵横使得许多鲜卑人愤怒无比,尤其是那些切实受到损害的部族。这从那些鲜卑人并不是统一的指挥就可以看出,甚至还出现了几次,鲜卑探子之间的相互厮杀。
如果他们是同一的指挥,就算是再大的恩怨也不会在任务期间,相互厮杀。现在他们既然连刀子都动了起来,那就说明至少到现在鲜卑人还没有统一的指挥。想来应该是那些被杨奇屠杀的鲜卑部族中,那些躲过一劫的族人前来报仇了。
不过这些鲜卑人什么时候会对杨奇他们发起进攻,就不是杨奇所知道的。如果这样放任不管,说不定也会成为一个大麻烦。要好好思索一下,杨奇看着手中的报告,心中暗道。
翌日清晨,杨奇他们和平常一样,起床吃饭之后,继续想着北方前进。队伍之中的一切都保持正常,和前些日子一样,没有一丝的变化。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斥候更多了,但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那些鲜卑人的探子对此也不是很在意。
侦骑四出,让汉军的侦查范围扩大到了方圆十里,虽然有着遗漏的地方,但那毕竟是少数。即使能够从分析之间穿过,也是小部队而已,根本不可能让大批人马通过而毫无所觉,少数人对队伍也造不成什么影响。如果一二十人就能把整个队伍给搞崩溃,杨奇只会有一个做法,全部回转云中,用鲜血洗去他们的浮躁,重新训练半年。
最后虽然有一些探子进入汉军的四周,但最后都被汉军四周的斥候驱逐。一切都是波澜不惊的进行着。
两日后,在杨奇的主持下一队汉军离开大队,返回云中。这在军队中没有引起任何的波澜,不过是三百人而已。鲜卑人的探子也没有人在意这一队离开的汉军。虽然云中郡是边郡,但毕竟是大汉境内,鲜卑人的探子也不能明目张胆的在云中行动。因此在知道那队汉军离开之后,把消息发回之后,就不再注意他们。
汉军依然是匀速的向着北方前进,每天的速度即不快也不慢,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字“稳”。每天早早的就开始构建营地,让在外观看的鲜卑人,看的是一阵的头疼。汉军如此小心,让这些鲜卑士卒心中可惜不已。如果汉军松懈,他们不介意给汉军来上一下,只是汉军实在谨慎,营寨也是扎的牢固无比,鲜卑探子也只能是悻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