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是杨奇这种不是很敏感的人都看得出来,更不要说是董卓。
现在时间可已经是大汉中平三年九月二十五日,离月末不过是五日的时间,五日之内攻克一座有着近万人防守的营寨,时间虽然不算是短,但也不是很长。而且叛军大队离此不远,董卓进攻营寨,叛军定然发兵相助,但张温他们会不会替董卓拦截叛军那就不一定了,至少在命令之内没有写出。到时候一方面董卓等人既要攻打营寨,又要防备叛军的援军,到时候别说是五天的时间,就算是十天半月都不一定能不能打的下来。
即便是张温肯出兵相助,五天的时间也未必就能够攻下这个营寨,还不能说是五天,大军攻城自然是不能轻骑突出,各种器械也都是要跟随大军上路。在加上路上花费的时间,最后算来也就是四天的时间不到。一个有着一两千人的营寨,在边境面对上万人马的围攻,坚持个十天半月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四天的时间攻陷一座营寨,虽然不是不可能,但那一定是用人命堆出来的胜利。到时候董卓军中定然是元气大伤。这样也就算了,如果战斗就此结束,那也就算了,不过是付出的代价有些多而已。但在张温的命令之中,可是有着之后董卓军队前出,继续进攻叛军的命令,这摆明是让董卓吸引叛军的注意力,为大军的行动提供便利。这在总体大局上算的上一步好棋,牺牲一路的兵马,来取得全局的胜利,在兵法上也是可行。但对董卓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情了,先是强攻营寨,然后在做诱饵,这是想要董卓的姓名。无论最后结果这样,做诱饵的董卓军队,最后恐怕是不会有多少人能够活着回来。到最后全军胜利,董卓却是大败而回,最后能有个不赏不罚已经是不错了。要知道朝中诸公评价你是胜是败的条件,可就是你斩首几何,损失多少,而不会看你在全局上的贡献。三路大军,两路大胜,唯有你一路大败,怎么也是说不过去的,到时候董卓也只能是咬牙认了。即便是董卓上书分辨,朝中那些看董卓不顺眼的士人,也只会认为董卓是狡辩而已。至于张温会不会替董卓申辩,杨奇还有董卓都不会往这上面想去。
如果董卓不去,或者时间超过了张温在命令之中规定的最后时间,那时候张温就完全有借口就此斩杀董卓。一个抗命不遵,一个延误军机就可以斩杀董卓。毕竟军令以下,没有执行那就是董卓的问题了。张温到时要杀董卓就有着完全的理由了。
这个命令对大局有着绝对的好处,但对董卓军来说却是布满了杀机,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的局面。这种明显是想要对付的董卓的命令,而且又是孙坚的提议,也怪不得董卓会如此大发雷霆。杨奇现在亦想要马上斩杀孙坚,这种完全是把董卓军队至于危险之中的计谋,已经是完全触动了杨奇的逆鳞,杨奇眼中也是杀机涌现。
第一百二十四章 定策
杨奇放下手中的命令,眼中的杀机一闪而过,冷笑道:“好算计,却不知道韩遂会不会遂了他们的意。”
董卓脸上杀机勃现,董卓强制压下心中的杀机,对着杨奇冷冷道:“别说韩遂不会遂了他们的意,我也不会遂了他们的意,大不了就是大家撕破脸面,在朝堂之上对着干而已。”董卓说道这里,心中已经是下了某些决定,脸上的潮红之色,迅速的退去,渐渐的恢复平常。
杨奇有些疑惑的看着董卓,杨奇在政治上毕竟只能算得上是新手一个,对董卓话语之中透漏出来的消息,并没有什么感触,也不明白朝堂之上怎么会影响现在的局势。张温是当今圣上钦点的车骑将军,董卓即便是在朝堂之上有些援助,杨奇也不认为现在的情况下,会对董卓有什么帮助。
“祖父,情况还没有您想的那么危险。”杨奇开口引过董卓的注意力道,“如果运作适当的话,未必没哟可能攻下这个营寨。”
“凤直既有办法,那就快说,祖父我现在心已乱,若凤直有好办法,就快点告诉祖父。”董卓听到杨奇哟有办法度过难关,大喜道。
杨奇把张温送来的命令叠好后,说道:“祖父,这条命令的杀机就在那个现时完成之上,如果我们能够在四天之内,以最小的代价拿下,便没有任何问题。”
听到杨奇的办法,董卓高涨的兴致,突然熄灭下去,道:“我还以为凤直有什么好策略,原来如此,这些我又如何不知道。但淡水大营,凤直又不是没有见过,如果有这足够的时间,我们还可以大造攻城器械,然后慢慢的攻打,现在时间紧迫,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的攻陷其。”董卓说道这里,微微摇头表示他对这并不认同。
“祖父,您先听我说,正如祖父所说,如果时间充足我们可以制造大批的器械,然后在攻打此营,但现在却是要在限定的时间内拿下营寨。拿下这座营寨,对我军自然不是什么困难,如果不分昼夜的全力攻打两天的时间,也就足够了。难就难在之后还有着反击叛军的任务,到时以疲惫之师,攻打叛军精锐,则是把我军陷入危险之中。”
杨奇把桌上的酒坛和铜爵突然调换了一下位置,笑道:“不过祖父大人,不知祖父大人有没有想过,把两者的顺序调换一下,先行击破叛军的精锐,然后在攻打营寨。”
杨奇看着若有所思的董卓,道:“叛军精锐自然不会为了我们全部调动,除非张温和韩遂达成协议,不过想来张温也没有这种魄力。这就说明我军最大的可能就是面对的北宫伯玉手下的叛军。北宫伯玉手下的军队也就是五万余人,对我军并不占据绝对的优势。而且在之前的两年之间,北宫伯玉屡次攻打美阳,最后都是被碰的头破血流,虽然之后很快就补充了军队的人数,但显然不如之前的精锐。北宫伯玉军中的战力已经大不如前。相比之下,我军中的士卒,这两年之内经受了无数的战斗,虽然损失了不少的人手,但剩下都是精锐之兵,虽然只能动用三万人,但和北宫伯玉也相差不大。”
“祖父,如果北宫伯玉得知我军要进攻淡水营寨,不知北宫伯玉会不会前去救援。北宫伯玉可不知道我们被限制了时间。若其前来救援,以淡水营寨的规模,即便是八千人已经是拥挤非常,这数万人马定然是在营寨四周扎营。而我军到达只需一天时间,叛军根本没有时间建造营寨,既无营寨可守,叛军人数又在我军之上。叛军于我军进行野战的可能高达九成。若叛军选择野战,却不知道叛军会留下多少人看守营寨?三千还是五千。”
“若我军能够击垮叛军的主力,那座营寨也就等于是不攻自破了。这样一切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而且我军之中多是骑兵,对攻城实在是不怎么擅长,如果能够在平原之上解决战斗那就是更好的。”
董卓沉思着,深深的思索着杨奇计划的可行之处,最后说道:“凤直,按你的计划,最后我们获得胜利的可能是多少。”
“五五分吧!”杨奇没有任何的犹豫,张口说道。相比于这个五成胜利的计划,如果按照张温的命令行事,那就等于说是把董卓军的命脉,交给张温的中军,若其肯帮助董卓军,那当然就是万事大吉,如若不然,那等待董卓军的也就只有万事皆休而已。杨奇相信董卓会做出明知的选择。
事实正如杨奇所料,董卓在听到五五分之后,微微点头,然后就喊道:“击鼓聚将。”
隆隆的鼓声在营帐之外响起,营帐之外那面只有战争之前聚集将领才会敲响的大鼓,现在响起,也就代表着战争马上就要到来。军营之中听到这战鼓声的所有人,都是凛然而立。手中的工作也因此停了下来。当战鼓声消失之后,军营之内,突然出现了短时间的混乱,所有的人都是急着要把手中的事情做完。那些正在缓慢的搬运着武器的士卒,刚刚还累的好像随时都要倒下去似的,在听到战鼓声之后,一路小跑的把东西运到地点,然后在快速的跑回自己的营帐之中……等等这样的景象在战鼓声响起之后,在军营之内各处随处可见,那战鼓声就像是一直强心剂一般的打入到军营之内的所有人身上。
汉军大营的主帐之中,胡轸,樊稠,杨修,段煨……等等将领和校尉,把董卓的大营之内挤得满满的,很长时间没有这样的召集全部的将领了,所有人看到眼前的景象,都是明白,马上就会有一场大战爆发了。所有人都是兴奋着,希望自己能够在接下来的战斗之中,得到一个好位置,能够多得到一些功劳。至于生死,当他们穿上这一层的红皮之后,就已经把那给抛弃了,现在每个人想要的就是在得到一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