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冲的话音一落,尉缭接过道:“是呀,王上。缭子也这样认为。如此之功业,从未有过之大事,王上要是给自己加个封号,要庆祝一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谁也不能说什么,而王上首先想到的却是如何处理问题而不是庆功,要缭子不心悦诚服都不行呀!”
韩非结巴着道:“王上,周先生、缭子先生所言,韩非也赞同,是这理!”
李斯也不甘人后,道:“王上不先言功,而是先言问题,这的确是一件让人钦佩的事情。纵观古今之变。大有为之君在取得成功之际,总要庆贺,周武王伐纣成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昭示天下太平,而周室天下却从未有过太平,八百年天下八百年征战。说到底,就是因为周武王只想到享成,却没有想到带来问题,而王上先想到问题,要臣不服都不行。”
秦王挥手打断正要说话的王翦他们,道:“行了,行了,寡人是要听你们的看法,寡人要你们出主意如何处理接下来的事情,不是来听你们拍马屁的,好听的话就不要说了。你这个周先生也是,寡人要谈问题,你却来说好听的,事与寡人愿违,这事不可不罚,你们说罚周先生什么好?”
周冲领罪道:“周冲有罪,请王上责罚。”
秦王子点头道:“罚是一定,就罚周先生提问题,至少十个。周先生,你说吧。”
周冲这人的看法与别人不同,而且看法很新奇,说不定又有奇思妙想,众人是凝神静听。
秦王如此罚自己,周冲也是没有想到,转念一想自己正有很多问题要提醒秦王,他要自己说不正是时机嘛,中国的历史走向在此一举,千万不能错过。主意一定,周冲缓缓开口道:“王上,周冲以为当前最紧要的事情莫过于庆功!”
脸一沉,秦王指着周冲道:“周先生,寡人是要你说问题,不是要你说功劳,这条不算。”
周冲不慌不忙,道:“请王上容周冲片刻之言,把话说完。周冲以为天下归一这事影响很大,纵是王上不在意功劳,可百姓将士们未必不在意,他们追随王上南征北战,东讨西杀,生死拼搏,等到功成之际,若是不庆祝,恐怕易生怨言。”
有道是“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原因在于患难之际彼此之间没有利害冲突,所以很容易相处。到了共富贵时,你有你的利益,他有他的利益,很容易发生利害冲突,要没有矛盾都难。天下归一如此大功,那些追随秦王征战天下的将士们能不想领点功劳吗?
敌人好办,出动军队打掉就是了。可是对于功臣,问题就大了,他们是不能打的,再者若是有功不赏,谁还会为秦王卖命,谁还会愿意在战场上拼杀呢?
周冲这主意与其说是庆功,还不如说是安抚功臣之心,这的确是当务之急,尉缭点头道:“王上,周先生所言极是,缭子也这么认为。”
李斯功利之人,眼睛放光,道:“王上,周先生所言极是,群臣追随王上征战天下,若是不赏,恐难服人心。赏功罚过,大秦立国之本,请王上尽早安抚群臣。”
周冲本意是要秦王安抚功臣之心,并没有要秦王大赏功臣,李斯这一加入周冲这人就难做了,好象周冲是在讨封似的,这可是大忌啊,历朝历代功臣遭到冷遇甚至杀头就是因为邀功自大造成的,周冲忙澄清道:“王上,周冲的意思是安抚功臣之心才是最重要,至于大赏功臣可以延后,只要让群臣知道有功必赏,只要他们有功不会不赏,做到这点也可以稳定局面了。”
“你们放心,有功寡人必赏!你们不用惦记。”秦王不动声色。
听他口气,已经认定周冲是居功邀赏才说这话的,这可是大忌中的大忌,杀周冲的头也不是没有可能,周冲暗自心惊,真想给李斯一通臭骂。
第一章 周冲议政(二)
冲转念一想,秦王就算心中不悦,也不可能在眼下发己就有时间化解,这事就不急了,不愿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接着往下说道:“王上,周冲以为真正的一统,不仅仅是疆域上的一统,而是要让天下人都认同华夏,都认同大秦,要让天下百姓以做为华夏人而自豪,做为大秦子民而自豪。”
内史腾是纯粹的将军,对于政治上的事务理解力有限,有点迷糊道:“周先生,你这话什么意思?难道天下一统了,百姓就不是华夏人了?就不是大秦人了?你说话咋就这么绕,绕得我都整不明白了。”
周冲微微一笑,欲待解释,秦王已经表态了,双手互击一下,赞道:“周先生这话可是说到寡人心里去了,寡人也是这样认为。大秦拥有的天下是何等之大,韩赵燕魏齐楚原六国之地尽为大秦所有不说,还有北方的河套之地,南方的百越,都是大秦的。这些地方各自为政,有的数百年,有的已经上千年,甚至更长,各有各的文字语言风俗,这是大秦统一路上的大障碍,必须扫除。
“寡人以为,征服疆土仅仅是统一大业的第一步,接下来应该采取措施,扫除这些障碍,让天下有统一的文字,有统一的语言,有统一的风俗。若是做不到这一点,时间一长,这些地方难保不出事,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东西,所以寡人坚决不能允许这些障碍存在。”
秦王的话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让整个华夏拥有共同的文明!共同的文明,这才是华夏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真正原因。在华夏历史上,中国经历过两次大分裂时期,一次是南北朝。另一次是五代十国。
南北朝分裂长达几个世纪,历经战乱,最终还是统一了,原因就在于华夏拥有共同地文明,我们都认可华夏文化。可以假设,若是没有华夏文明,那么华夏的统一会更曲折,而始作俑者是秦始皇也!
正是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措施,把所有华夏百姓紧紧联系在一起,无论经历多少风雨。华夏始终是华夏,虽有分裂、虽有战乱,最终还是会走在一起。
对于秦王之言,周冲是大为赞赏,击掌赞道:“王上深谋远虑,周冲钦佩!”这是一个深知统一措施巨大影响的后来人的心声,说得特别诚恳。秦王点头道:“能得周先生如此赞同,看来寡人是对的。”
可以这样说,统一大业的完成是秦始皇一手推动的,那些统一措施更是秦始皇的杰作,在当时反对的声浪很大,包括尉缭也持反对意见,历史重来,尉缭也没有与历史不同,仍是心存顾忌。道:“请问王上,这事要如何做呢?”
他不言赞成与否,而是问方法,明里看是在问计。实质上是因为他还没有认识到真正地大一统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韩非,李斯,王翦他们也不可能一时就能明了统一措施的深远影响,也如尉缭一般心思,道:“是呀,还请王上示下。”
“这事不要问寡人,要问周先生。”秦王看着周冲,道:“周先生胸有成竹,还请周先生细说。“
周冲本想趁此机会提出废分封,立郡县。但一看情势不对,一向与秦王暗合的尉缭都不与秦王同心,更别说功利之心极重的李斯。说不定当场就会反对,因为废掉分封的话,他就不可能封侯了。历史上李斯著名的《谏分封书》那是经历过一番曲折才写出来地,他现在还是想弄一块地方去当土皇帝。
至于韩非,因为在统一之前死掉,他的态度难以明了,依周冲观察,赞成的可能性还不大。周冲要是现在提出的话肯定是添乱,好的办法还需要好的时机,要不然的话很可能给废弃掉。废分封立郡县是整个秦始皇统一举措的核心,若是给废了,说不定中国的历史会走向另一个方向,是以周冲格外谨慎,没有万全把握不能放出来。
主意一定,周冲避重就轻地道:“王上,周冲以为大秦地文字应该推行天下,让天下都使用大秦的文字。”
果如周冲所料,这一提议没有人反对,李斯马上就道:“王上,臣等造的字已经差不多了,再过一阵子,就可以推行天下了。”在就确定造字,李斯负责,韩非和赵高参与。
“好,如此甚好!”秦王很是赞成。
周冲知道现在的文字就是秦朝文地延续和发展,总体说来古代的文字远不如后世广泛、没有后的深度,便于使用,心念一动,请命道:“王上,周冲不才,想向王上讨一差使。”
在秦王的记忆中,周冲就没有主动伸手要过什么东西,很是感兴趣地道:“请问周先生要什么样的差使?”
周冲直言道:“王上,周冲读过一点书,对文字精通谈不上,有一点了解,想为造字出一点力,还请王上恩准。”
要想搞艺术,成书法家,那么繁体字是很好的选择,因为繁体字比简体字好看。但若单从时效性来看,还是要推简体字,比如说体字,简体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