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鸿章果然垮了,他并不是可以超越时代地人物。
清国中枢,也果然决定投降了。他们害怕现状被打破,更胜于向日本投降。
清国那些地方实权督抚们,果然也并没有什么激烈的表示,清国国民也一如既往地混混噩噩,因为并没有一个人,引领出这样的风潮,让人追随,让雷声振荡到这个老大帝国的深处!
当清国求和电文传到,以日本国运做倾国一赌的这些海军陆军,文官财阀精英们,是如此的欣喜若狂!
提前一步睁开眼睛,更有幸聚集这么多能人志士汇聚于明治之年…………日本神武纪元两千几百年的历史,也从未有过这样的运气!二十年苦心经营,二十年始终盘算布置,冷冷的看着隔海那个老大帝国,二十年赌上一切拚命的整军经武。让这个贫穷的岛国,两千年多年来第一次有了可以攀上亚洲最高处的机会!
这些日本人两千年未曾有过的如此多的超级牛人,可以说在这战之前,已经用尽了全部心力来推断这场战事的结局如何,并且一步步的进行布置。甚至也算到了以日本如此薄弱的家底,打到这个地步,也差不多山穷水尽…………这和徐一凡始终维持一隅之地的作战规模,并且不轻易寻求会战的补给规模不一样,是横贯两处海域,支撑着十几万大军海外外线全面出击的巨大战事。而且徐一凡不用维持一支消耗巨大的近代吞金巨兽…………海军。
虽然可言是倾国运之一赌,但是上至伊藤博文,下至具体指挥作战的部队长。都认为这场战事收功有七成把握。
可是,偏偏清国出了一个徐一凡。
这个彗星般崛起在东亚政坛上面地人物,如此深刻的变动了这场战局。让他们这些人的所有筹划。所有野望,都全盘落空!
清国宣布求和投降。
徐一凡不降。
他有一支覆灭了日军两个野战师团地强悍部队,他占据辽西辽南的内线地位,他收编了数万辽南的清军,而且他仿佛知道,只要打下去,日本就难以为续!
最要紧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他已经鼓起了风潮。清国并不是没有战斗下去的实力,而是没有一个中流砥柱引领他们作战。徐一凡已经代替了灰头土脸的李鸿章。一时成为天下之望!
日置益当初不是没有评估过徐一凡和他势力,日本收集清国情报的渠道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但是对徐一凡的评价。各个渠道汇总而来地资料和最后论断都差不多。外交部门对徐一凡的评价还尤其高一些,因为多少了解一些徐一凡在南洋地内幕。认为他有相当地力量。但是大家都认为,徐一凡僻处海东。又不像李鸿章那样海陆师俱备,在大清政坛各方面奥援又多,财力也雄厚,并不是一支超过李鸿章的力量。大家还同样认为徐一凡很有野心,在日军对清国本部还有李鸿章进行打击的时候,象他这样地野心家,按照中国历史的传统路数。应该按兵观衅。清国本部还有李鸿章败得越惨,他就越有浑水摸鱼的机会。清国中枢本来就很不待见徐一凡。他手头的实力就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钱,他会为了清国把自己本钱拼干净?
当初对徐一凡这支力量战事起后的判断就是,徐一凡很可能利用这次战事,顺势从朝鲜退到满洲境内,很可能会囊括吉黑两处,让开大路,然后趁机拣奉天的便宜。谁也不认为他会坚决抵抗。
谁也没想到,徐一凡坚决抵抗了,还让陆军吃了大亏。更千里回师,在天下皆降地时候,喊出了那振聋发聩地一声。
徐一凡,不降!
这一声鼓荡的风潮是如此之大,竟然让日本二千年积蓄地元气所作育出来的明治一时汇萃之精英,毕生的苦心竟然有化为泡影的可能!
看着陆军那些将领通红的眼睛,日置益在心中只能长叹。他倒是不介意这些军人的迁怒。只是觉得心里面空落落的堵得慌,这场战事,到底要走到何处为止?
战争一开始,就要想到如何结束。日本以少兵临大国,本来就求的是迅雷不及掩耳一下震慑住昏愦的对手。将战事一下展开在三处同时进行也就是这个目的。
可是当战事无法结束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外面的风声越来越大,但是这海风,却没有一丝吹进大本营会议室内。气压越来越低,让每个人都觉得喘不过气来。每个人都是汗如雨下,脸色铁青。
屋子外面又传来了脚步声,屋中呆坐的大本营幕僚们目光都转了过去。现在来的都是外交情报,所有军事情报通传都是一律暂停,外面脚步声响,来的一定就是信使。谁知道又送来了什么倒霉消息!屋子里端坐的几十个人,好像被集体催眠了,各色各样的目光…………疯狂,呆滞,不甘,绝望,愤怒,暴躁…………在这一刻都汇聚在一处,整齐的缓缓转动。连呼吸,在这一刻都屏住了。
一片寂静当中,就看见一个专门传递外交情报的信使脸色苍白的走到了门口,手里举着一份情报邮袋,封口火漆殷然,但是看那信使的神色,分明已经知道了邮袋内的情报是什么。
“…………清国已经发下上谕,求和文电,是翁同擅自所为……翁同已经被革职还乡,清国光绪皇帝亲发上谕,不与帝国议和,而委徐一凡和李秉衡为南北两面钦差大臣,和帝国战斗到底!”
屋子里所有人的心仿佛一下就坠入谷底,那种从万丈高台落下的心情。仿佛都能听见碎裂的声音!
日置益闭上了眼睛,他还没有那种智慧理清现在乱成一团的思绪,他只是深切的感觉到。东亚历史,从此刻,已经深深地不同了。
屋子内短暂的沉寂迅即被打破,几个眼睛血红的陆海军将领猛地跳了起来,发狂一般的敲着桌子。
“膺惩这些不讲信义的支那人!”
“帝国陆军虎贲十万,当决死进击,荡平一切敢于抵抗的清国军队!”
“发动直隶平原合战!将战火烧到北京城脚下,将清国皇帝俘虏到东京,将徐一凡俘虏到东京!”
“帝国海军。纵横东亚,未尝一败。现在更不可能失败!再度炮击天津。扫荡清国沿海。在天津,在上海,在广州。在台湾……在清国一切港口上陆!哪怕海军还剩下一兵一船,也要战斗到底!”
“直隶平原合战,直隶平原合战!川上君的遗愿,我们来替他实现!”
这直隶平原合战,是当初川上操六在世的时候,主持编列对请作战纲要时所设想的最终会战。战事进行到如今,日军所有部队都撒了出去。陷在三个战场上面。海军更是疲于奔命。哪怕没有徐一凡堵在辽南那里,按照日军现在所拥有的力量。也不可能会战于直隶。维持能战的第二军第三军就已经耗尽了日本全部地补给能力,如何再进行这样的大攻势?现在再吼着要推进这最终之战,无异痴人说梦。
国力是最实打实地东西,特别是在做攻势国战地时候,更是一点虚假都来不得。有多少精练的常备军,有多少船舶运输吨位,有多少可以购买军火物资的外汇,有多少生产能力,来不得半点虚假。日本是从一个比清国贫弱近二十倍地底子起家,这些年的经营,虽然占了先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便宜,但是国力,非长时间的积累不可。在敌人的国土上作战,把每一个士兵运到敌人的国土,打出每一粒子弹,都是国力的体现。而日本已经将这几十年地积累,早就在这场战事当中发挥到了极限了!
可是看着那些军人将桌子敲得震天响,口角泡沫飞溅地样子,大本营其它幕僚们,谁还敢多说一句?
只不知道是谁,低声的嘟囔一句:“这些都要伊藤阁下做最后地决定…………”
一句话提醒了这些军人们,一个个又瞪大了眼睛四下乱看:“伊藤阁下呢?这种场合,需要他统一大家的意志,上奏天皇陛下,战斗到底!数万将士捐躯,山县川上诸君成神,我们已经别无选择,只有继续战斗下去!”
伊藤博文呢?就连闭着眼睛的日置益也睁开了眼四下看着。伊藤博文一定早就知道这个消息,他始终以他的铁腕掌控着这场战事的进程。这个时候,伊藤阁下会用什么样的对策来应对?他一定会有办法吧?
海风越来越大,天边乌云堆积,风终于吹进了这大本营的会议室里面。带着潮湿水气的海风进来,将窗户吹得乒乓乱响,勤务兵们忙不迭的去将窗户关好。屋内郁结到了极处的气氛仿佛也因这海风而一松,军人们胡乱的扯开领口,大口的喘着粗气,吼叫声也越发的高涨起来,从外面听的话,仿佛大本营会议室跟疯人院也没什么两样了。
就在这些吼声到了最高处的时候,入口处传来了一个冷冰冰的声音:“谁要战斗到底?”
所有人一下收住了声音,目光转过去,就看见伊藤博文不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