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卿,有何经验只管道来。”
赵葵犹豫了片刻,似乎鼓足了勇气才道:“陛下,这首先要反思的就是我朝的决策体制。当时的朝庭在是战,是守,还是和这个问题上一直没有定论,举棋不定,犹豫反复,最后对每个方法都进行了尝试,却又不肯花大力气,只能接受失败的结果。其实,无论是战,是守,只要按照既定的思路发展下去,我朝都不至于会到了今天这种被动防御的局面。第二是我军的指挥体制。我军各部之间没有能够形成很好的协调,常常各自为战,两淮、京湖诸军进军的时间,地点均无法做到同步,最关键的后勤保证也在关键时候出现失误,最终在攻占了洛阳后,还是兵败回撤。第三是我朝将士的士气问题。在宋蒙交战初期,尽管我朝仍是以步军为主,但并不弱于蒙古的骑军,当年我朝的淮西军以堂堂步兵方阵与骑shè无敌的蒙古骑兵作战数rì,胜负未分,其战斗力之强悍让素来鄙夷我汉人的蒙古铁骑也吃了一惊。然而,随着我军长期被动的防御,将士们的勇气士气都已渐渐衰退。”
赵葵说到这里,突然又站了起来道:“陛下,臣今rì这些话已经将端平入洛失败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当时的朝廷,臣知道自己失言之罪,但这番话臣藏在心里已经数十年了,臣即将朽木,今rì说将出来,也就再无遗憾,请陛下治罪于臣,而臣并无怨言。臣最后再言一句,臣以为我朝军制的变革实已到了刻不容缓之步。”
赵葵将端平入洛的失败原由总结出来,虽然将矛头指向了当时的朝廷,但在座之人都是大吃一惊,大家心里都明白当时先帝理宗独断朝廷的情况。赵葵之言,实际上是隐shè出决策失误的正是先帝理宗。这在古代可是欺君之罪,不经审问,便能直接定为死罪。
“这老将军勇气倒是可嘉。”
我原本只想让赵葵抛砖引玉,没想到这老将军一下说出这么多来,虽然都是事实,却不适场合。我连忙道:“赵爱卿,你且先坐下,朕也仔细研究过端平入洛的有关奏折。朕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年的朝中重臣郑清之,真德秀、魏了翁等人都是文官出身,不谙军务,加上史嵩之等人敷衍朝廷旨意,才造成入洛失败的。今rì乃是军改会议,莫要再议这些过去之事了。”
赵葵感激地了我一眼道:“是,陛下,臣遵旨。”赵葵当然明白我这是在保护他,将当年的责任推到了真德秀,史嵩之等人头上,如此一来,赵葵所说的朝廷决策错误就算到了那些大臣头上,也就不存在什么欺君之罪了。
“刚才赵爱卿说了自己的法,大家也都说说吧。”
文天祥起身言道:“臣赞同赵大人,臣也认为军改势在必行。”
兵部水师郎中李北洋也站起道:“陛下,我朝陆军与水师的根本体制大同小异,臣以为同样应当变革,以改我朝军队的劣势之处。”
“恩”我点点头,再次将眼光转到贾似道脸上,“师臣,你的法呢?”
贾似道也不起身,缓缓而道:“陛下,老臣以为目前时机尚不成熟。”
“是吗?”我脸sè微变道,“师臣,理由。”
“陛下,我朝之军制传自太祖帝,又经先帝钦定,此为祖宗之法不可轻言更之,这是其一。其二,今年刚刚开始将厢军裁撤,这项军改牵涉颇广,要到年底才能基本完成,而水师的改制也即将开始,如此多的事务集中一起,臣担心会顾此失彼也。其三,蒙古与我朝长期对峙,随时在寻找战机,倘若我朝在此时军改,势必会造成疏忽,而给其可趁之机,所以老臣认为,军改不是不可,但此时时机并不适合,现在当以稳定为主,为避免出现大规模的动荡,臣建议待水师改制完毕后再进行陆军的改制。与此同时,陛下可修书告知各大战区制置使,征求下他们的意见。”
贾似道并没有公然反对军改,昨夜在和廖莹中等人详细商讨后,贾似道最终选择了以时机不对为由来阻止军改。
我知道,从贾似道的本意来,他是不愿意军改的,但又不能明目张胆地反对,所以采取了拖的方式。在和贾似道的历次交道中,我越来越出他的纸老虎本质,而禁军就是这头纸老虎的最后一层遮掩。
我似笑非笑,也不言语,目光淡淡的直视着贾似道。
贾似道的眼神似乎也毫不示弱地迎向我的目光,他不能再退了,因为已经无路可退。
自我登基以来,就得数这一次的交手最为针锋相对了。
第220章 军务院
正文 第220章 军务院
第220章 军务院
偏殿内顿时鸦雀无声,气氛似乎也一下变得紧张起来。
我知道在这关键的时候绝不能退缩,至少在气势上我必须压到贾似道,这就好比两名武林高手的对决,失败的一方会在以后的争斗中留下一道yīn影,至于能不能实施军改反倒是退居其次了。
一念至此,我的眼神突然大变,从温和变得凛冽,端的是目光如炬,似两柄尖刀般直刺贾似道。
如果眼神可以作为武器,那我和贾似道在这瞬间已经算是交上手了。
底线,贾似道的底线,是他最后的依仗,我清楚,贾似道心里也同样清楚。随着皇权的强势崛起,如果相权还想成鼎足之势,那也就只能放手一搏了。
这只是一瞬间,却又像过了很久。
片刻后,贾似道的眼神终于涣散,脸sè微微一变,只得将眼神移开。
或许是皇帝的威严,或许是我这一年来坚持不懈的练武,又或许是会议的时间过长,贾似道毕竟五十多岁了,身体机能自然及不上我这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当然,我的毅力之坚韧,心理之成熟也远非贾似道可比。我能透贾似道,而贾似道根本不知道我在想什么,就连我是不是当年的赵禥,贾似道的心里也一直在纠结。
我知道贾似道的气势已经衰退,在其脸上已经有数滴冷汗显现。
天子之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这一刻,我想起了庄子说过的天子之剑。昔轩辕黄帝手持轩辕剑,以天子之剑击败了蚩尤,而我今rì以眼神之光施展出天子之剑,击败了权倾朝野的贾似道,两者间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突然笑了起来:“师臣之言并非全无道理。”
笑声中充满着胜利的喜悦,也让偏殿内的气氛变得略微和谐起来。我当然知道见好就收的道理,何况我也不是那种听不进反对意见之人。贾似道并没有正面提出反对军改,虽然有此意思,却是委婉所言。在我登基后的近一年里,贾似道在我的压迫下一步一步的退让,心里的怯势也一点一滴地积攒起来,再不像历史的原来进程,嚣张到了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的地步。
既然贾似道提出了四点理由,我也就顺着他的说法继续进行下去。
这就是后发制人的好处,可以顺水推舟,也可因势利导,谁叫我是万人之上的真命天子呢?
“就师臣所言的几点理由,朕来说说法。先说最后一点,朕认为这是条很好的建议。目前,我朝军队的主力是在前线作战的各大战区之边军,无论是从人数还是从战斗力来说,镇边军都要强于在京的禁军,十万禁军虽然训练有素,但是其中的大部分将士都没有上过前线,没有经受过战争的洗礼,所以还算不得真正的jīng兵。朕既然要军改,除了要和在座的各位爱卿讨论外,自然也该和他们商议。所以,师臣的这点提议朕予以采纳。师臣。”
贾似道又恢复了毫无表情的神态:“老臣在。”
“以枢密院和兵部的名义,起草军令,将这两次军改会议的内容通报各大战区统帅,并令川中,襄樊,扬州,还有庐州战区制置使返京,朕将于九月九rì重阳节这天召开第三次军务会议,商讨我朝军改事宜。”
“是,陛下。”贾似道边回答边在脑海中盘算着,含庐州的四大战区中,吕文德一定会站在自己一边,夏贵一向与自己交好,即便李庭芝是个未知数,自己也可得到半数的支持。而朝中的军事官员中,绝大多数都是自己提拔起来的,优势应该更大,只要边军的反对声达到半数,枢密院,兵部的主要官员再一起上奏表示反对,那应该还是大有机会的。
我继续言道:“但是,师臣所言的第一点缪也。朕一向认为师臣乃是识时务,与时俱进之人,这次给朕的感觉怎么像马廷鸾一般守旧了?我朝的军制源于太祖,这点没错,但现在的局势和太祖之时已经完全不同了。太祖时期,我朝军队英武善战,其战力强于周边,乃处于攻势,而眼下我军战力弱于蒙古,乃属于守势,势态迥异之下,却用同样的军制是不是显得过于迂腐呢?答案当然是。因此,朕以为军制不该一成不变,军制是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