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短暂的宁静之后,又一波争吵来袭。
起因还是一样,皇上见琰亲王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怎么问都只肯打太极,便索性说:“那好吧,既然王叔对此全无意见,那朕明天就下任命书。”
琰亲王这下装不成淡定了,马上追问:“任命谁?”
“章景淳。”
琰亲王耸肩一笑:“他当年被哈图鲁捉去当俘虏,靠给哈图鲁暖床活命,后来侥幸偷得一封重要书信逃脱,这个发迹故事国人还没听够吗?由他担任这个职务,只会让人笑掉大牙。”
皇上也不恼,又提出另一个人选:“那郝连夕明如何?”
“这个人一贯唯唯诺诺,在朝堂上我就没听他发表过什么意见,总是附和这个,附和那个,典型的庸碌之辈,不明白皇上何以会选他。”
不赞同皇上的话也就罢了,口气竟然颇为不屑,大有质疑皇上的眼光之意。
我以为皇上会忍不住发火,没想到,这回他倒挺有耐心的,又陆续提了好几个人选,每个都被琰亲王批得一钱不值。
最后,皇上叹了一口气道:“还是请王叔推举一个吧。”
太后也说:“是啊,王爷看人的眼光一向很准,还是王爷推举几个,我们再议议。”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皇上说的是“推举一个”,太后说的则是“推举几个”。这样就给了琰亲王很大的弹性空间,让他可以拉几个给他心目中的人选做陪衬,模糊真正的目标,然后再用排除法,找出各种理由排除掉陪衬,留下他要的人就行了。
可惜我还是想错了,琰亲王的确提出了好几个人选,可这些人选最后都在“议议”中又被他否决了。
也就是说,这个职务无人担任,还是只能由他兼任下去,直到出现合适的人为止——那个人,也许永远都不会出现。
我以为,皇上到这个时候会已经完全没辙了。琰亲王摆明了不肯相让,就是要霸占这个职位到底,即使大家都心知肚明,也不好当面揭穿他。这事,多半只能先搁着,以后再想办法。
一阵静默中,皇上突然说:“严横怎么样?”
琰亲王有点讶异:“他早就回去了,现在应该已经在雁门关的戍所了。”
“调他回来就是了。”皇上说得轻描淡写。
琰亲王看了太后一眼,太后便开口道:“这恐怕不大好吧,他才去没多久,现在东边在打仗,西北一带的防守就更显得格外重要。要防止回鹘和匈奴趁势取事,让我们同时几方受敌,在我们力有不逮时,他们好坐收渔翁之利。”
琰亲王最关心的则是:“把他调回来了,皇上想派谁去接替他的职务呢?”
皇上笑道:“正如太后所言,西北一带的边防非常重要,必须要有一个比严横更有威望的人去接替才行。放眼望过去,朝野上下,也只有一个人能担当此任。”
琰亲王到这时才算明白了皇上的意图,冷冷地问了一声:“是谁?”
“当然就是王叔您了。”皇上一点儿也不肯含糊。
琰亲王霍然而起:“原来皇上是看我这个王叔不顺眼了,要把王叔发配到边疆去,皇上明说就好了,何必绕那么大一个弯子。”
太后低斥道:“大吵大嚷的,成何体统!王爷请坐下,有事可以慢慢谈,别那么激动。”
琰亲王归座后,太后又对皇上说:“王爷可是我们天佑皇朝的顶梁柱,他怎么能走?”
琰亲王赌气道:“皇上要发配微臣去边疆,微臣也无话可说,这就回去收拾行李。”说罢,铁青着脸冲出紫薇阁,落花公主也赶紧追了出去。
他们走后,太后用责备的眼光看着皇上:“你做出这么重大的决定,总得事先跟母后打个招呼吧。”
皇上没有急着回答太后的质询,而是朝崔总管打了个手势说:“你带他们下去吧。”
待屋里只剩下我们三个人的时候,皇上才向太后解释:“儿臣并没真想派王叔去。儿臣只是想将计就计,让那些蛮夷以为这是个难得的机会,等他们孤军深入后,再迎头痛击。”
太后皱着眉说:“皇上的意思,是我们同时跟高哥丽、回鹘、还有匈奴作战,这样会不会铺得太大了?人力物力都跟不上啊,这些年,我们一直都在休生养息,并没有刻意储备作战物质。”
皇上似乎早就预料到太后会有此一问,已经做好了准备,太后话音刚落,他伸手从茶几上拿来一摞账薄类的东西说:“如果太后不放心这个的话,请看看这些册子。”
我凑过去一看,上面果然记载着各地军用仓库的储备情况。
太后把册子大体翻看了一遍后说:“就算粮草丰厚,同时跟几方作战恐怕还是不行的。”
皇上笑道:“谁说要同时跟几方作战了?”
我和太后一起提醒他:“皇上才送了祁云海出征高哥丽啊,如果再跟匈奴打,起码也是两方了。”
“朕只送他出城而已,至于打不打高哥丽嘛……”
我恍然道:“难道征伐高哥丽只是个幌子,皇上真正的目标是回鹘和匈奴?”
皇上答:“没有回鹘,只有匈奴。严横已经和回鹘人达成了和议,双方约定,只要严横镇守西部一天,回鹘就不犯我边境,我方也不对付他们。”
太后点了点头说:“严横本就是回鹘人的后代,只是他的祖先早早地就来到中原定居了。”
我还没从惊讶中醒过神来,皇上又说:“其实,这事并不是我一个人策划的。”
“皇上和严横合谋?”
皇上横了我一眼:“什么叫‘合谋’?乱用词,我们是合计。”
“那皇上和谁合计的?”
“朕,严横,还有一个,就是刚刚大吵大闹跑出去的那位。”
正文 第六十一章 故乡云水里
更新时间:2009…5…16 12:20:31 本章字数:3120
皇上的话我听了还只是惊讶,太后可就不是滋味了。如果这一切都是计谋,都是他们一手策划的,为什么太后完全不知情?
天佑皇朝的三巨头是太后、皇上和琰亲王,而在朝臣和百姓眼中,太后才是头号人物。如今这么重大的决定,竟事先不透露一丁点口风,把太后当成了局外人,太后心里会做何感想?
皇上似乎没意识到这个问题,还在兴奋地说着他们的计划。倒也真是一个很好的构想,为了让征伐高哥丽看起来更逼真,皇上他们甚至都瞒着祁云海。
我禁不住替祁云海惋惜,他可是雄心勃勃想要大展身手,借此一役重新赢回失去的爵位和声望,甚至,娶我为妻。如果征伐高哥丽只是个幌子,他也什么都指望不上了。
我叹道:“祁云海还以为皇上真要他去征伐高哥丽呢。”
皇上笑着说:“他本来就是要去征伐高哥丽呀。”
“可是你刚刚不是说……”我被快他弄糊涂了。
“他们的军队会抵达边境,但我会很快派人过去传旨,让他按兵不动,就地待命。”
也就是说,即使敌方派人去现场打探,依然不能窥破玄机。
我又问:“既然要打匈奴,皇上就没想过让祁云海在东边虚晃一招,然后赶去增援西边的严横?”不管在哪里打的,只要有战功,恢复爵位还是有希望的。
皇上却摇了摇头:“没想过。路途太远,再说东部也不能放空,所以他的人还是会驻守在原地,随时保持高度警惕,因为,高哥丽这些年和我们在边境也时有冲突,也不排除他们会趁机闹事。”
我有点担忧地问:“可是这样一来,严横那边不就成孤军作战了?”
皇上道:“我已经叫北边的军队去增援了。匈奴近年来加紧扩张,势头甚猛,已经连着兼并了好几个北方小国,下一步,应该就是大举入侵中原了。现在我们的西北部、北部,面对的全都是蠢蠢欲动的匈奴人,北部和西部的守军自然要并肩作战了。”
在我和皇上对话的过程中,太后一直默不作声。皇上也总算后知后觉地发现了太后的异样,转过脸去用关切的口吻问:“母后是不是累了?儿臣扶您进去休息吧。”
太后爱搭不理地说:“皇上为国事殚精竭虑,这种小事,就不劳烦皇上了,音音,你扶母后进去吧。”
皇上的表情有点尴尬,但太后已经站起来了,我只好过去搀住她。
没想到,皇上只犹豫了片刻,就自己走过来扶住太后的另一只手。太后心里再有气,也不能推开皇上吧,只好由着他了。
随太后走出紫薇阁,却发现早该回家了的落花公主竟然又从外面跌跌撞撞地闯进来,用带着浓重异国口音的语调说:“太后,王爷他……”
“王爷他怎么啦?”几个人同时追问。
我们还以为是王爷出了什么事,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