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的数量最大于103,则它的价格为0(B的价格是1);如果A的数量介于92与103之间,则它的价格由 式给定,或者说由图8.7中其曲线的纵坐标给出。这里再也没有工资的“纯讨价还价”理论的一席之地了。
《价格理论》
米尔顿。弗里德曼著
第九章 边际生产力论和生产要素需求
我们刚刚考虑的情况——即每种产业单独来看生产要素比例固定的情况——是边际生产力一般理论的一种特殊情况。在那一特殊情形中,一种要素的供给增加以及随后而产生的其价格的下降,仅仅是通过消费过程中的替代而使得对该要素的需求量增加,这种要素价格的降低,使得这些要素在其生产中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那些产品的价格比其他产品要便宜,这导致消费者用它们来取代其他产品。更一般地说,生产中也会发生替代。单独就每一种产品来说,生产者有动力用相对较便宜的生产要素,去替代其他的生产要素,而且通常而言,这是能够办得到的,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如此。
“边际生产力论”有时被说成是“分配理论”。这种说法是令人误解的。边际生产力论不过是用来分析影响某种生产要素需求的困素的,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依赖于供给条件。之所以产生这种谈论“关于分配的边际生产力论”的倾向,是由于在许多问题和文章中,把生产要素的供给看成是给定的数量、看成是完全没有弹性的非常有用。如果所讨论的问题是关于生产要素的市场和非市场应用时,这一点尤为适用。在这些情况中,有这样一种意义,即供给条件只决定要素的数量,而需求条件(如在“边际生产力”这一词组中所概括的)则决定要素的价格。但是注意,即使在这种情况中,供给的变化——即某种要素固定数量的变化——也将会改变要素的价格,除非需求是具有完全弹性的。所以在所有情况中,最好把边际生产力论,仅仅看作是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一种完整的理论,既要有生产要素的需求理论也要有生产要素的供给理论。
大体上,边际生产力论是组织有关生产要素需求的各种思考的一种方法。它有一些关键性的内容,但并不多。这反应在我们能够谈论某种抽象的生产要素——要素A或要素B而不必进一步具体解释它能力上的。例如,当我们说工资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时,对于要素本身就所言较少。它的作用毋宁说在于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线索。边际产品价值不是由个人或社会以外的力量决定的单一数字,确切地说它是多种变量的一个函数或数值表。它依赖于工人数量和质量、工人装备的资本数量、组织其活动的管理水平、雇佣工人和出售产品市场的制度构造,等等。在具体应用中,基本的实质性问题很可能是,什么决定了边际生产力,以及所考虑的变化将如何影响它。
对生产要素需求的分析是与产品供给的分析紧密相联的,而且的确,这种需求分析实际只是观察和组织同样资料的另一种方法。在分析一种产品的供给曲线时,我们所感兴趣的是,探索在给定条件下,该产品需求变化对要素市场的影响。因此,我们将注意力放在了产业或厂商的产出方面,而把对该产品的需求以及随之而来的该产品产出变化时,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数量及价格的变化视为理所当然的。在分配理论中,我们的兴趣集中在要素市场,所以,我们集中注意于厂商所做的同一调整的不同侧面。换言之,关于厂商追求其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际产值的说法只是厂商追求其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另一种说法,而不是厂商均衡的另一种条件。
正如在产品供给理论中一样,存在着几种不同层次的分析,如果我们把观察的角度从一个厂商的反应转移到一个产业的反应,则需求曲线将会发生变化。而在这一问题中,还存在着一个有重要意义的第三个层次,即整个经济,因为许多不同的产业都会使用那种对任何具体问题来说将其视为一种单一生产要素是十分有用的东西。
一组特定的需求者(作为特殊情况,可以是一个厂商)对某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表明了,在给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这组需求者在每一种价格水平上所购买的这种生产要素的最大数量。和先前的问题一样,这里如何具体描述所谓“给定条件”为好,也存在某种不确定性。它们显然包括:(1)技术知识——技术状况,即现有和潜在厂商的生产函数;以及(2)最终产品的需求状况。这种不确定性主要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有关。一个方式是,把(3)对所考虑的这组需求者的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看作是给定的。第(3)点的问题是,至少就经济整体而言,当我们对这种要素的供给增长做出反应而沿着其需求曲线移动时,其他要素固定不变的供给曲线就意味着整个社会资源的增加。另一种替代办法是,把经过恰当定义的社会“总资源”视为固定不变的,因而把这一要素供给的变化看成是相对于其他要素供给的变化,而不是全社会资源的变化。既然大部分讨论不会受这一问题答案的影响,故我们将尽可能地回避这一问题。
应该注意,上述第(2)、(3)条的精确含义有赖于所考虑的这个特定的需求者组,对于一个在竞争的市场上销售产品的厂商来说,第(2)条等于是保持该产品价格不变,对于一个生产单一产品的产业来说,它等于是保持这一产品的需求函数不变。对于一个厂商而言,第(3)条等于是保持它在竞争市场上所购买要素的价格和其边要素的供给曲线不变。特别是,它等于保持“固定”要素的数量不变。对于一个产业来说,第(3)条可能仍是等同于保持部分要素的价格不变,也就是整个产业只购买其全部数量中的一小部分的那些要素,所以,这一要素对整个产业的供给曲线实际上是一条水平线。对于经济整体来说,尤其是即包括市场部门、又包括非市场部门时,第(3)条可能等同于保持其他要素的数量不变(尽管这显然完全有赖于关于第(3)条的不确定性问题如何解决)。
还要注意,长期和短期需求曲线的区别体现在第(2)、(3)条的精确含义中。
最后,关于“其他因素”所列的项目并未穷尽所有的问题、举例而言,对于许多问题来说,如果能对关系密切的生产要素给予专门的论述就好了。
单个厂商
在分析单个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时,我们可以再次从定义它的均衡位置的基本方程组开始:
(1)====…=
(2) X=F(a、b、c……)
如果产品市场上存在竞争,自然MR将等于产品价格或Px;如果某种要素是在竞争性市场上被购买的,当然,它的边际要素成本将等于其价格。就目前来说,我们可以假设,任意一种要素要么在竞争中被购买,因而我们可以用其价格替换其边际要素成本;要么对于厂商来说这一要素是固定的,因而我们可以认为,这一要素的可供量是给定的。所考察的时间越短,应看作是给定的这一要素的可供量就越大,反之亦然。事实上,正如我们在关于供给的讨论中所见,这一点本质上正是时期长度的定义。
从纯粹形式的角度看,单个厂商的生产要素需求曲线,可以直接或立即从方程(1)和(2)中推导出来。设该厂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销售产品,并设要素A、B、……是被竞争性地购买的,而A’、B’在所考察的时期中,对于厂商来说是数量固定的那部分要素,那么,举例来说,要素A的需求曲线将由:
(3) a=h(Pa;Pb;Pc……;a’b’……)给出。
在此a’,b’……表示可提供给该厂商的这些要素的固定数量。这一方程是方程(1)和(2)的重新组合。对于方程(3)中自变量的任意一组给定的值,都可以从方程(1)和(2)中解出该厂商所使用各种要素的数量和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因此,对于每一组值都可以这样求解,而A的使用量也就可以像方程(3)中那样表示为这些变量的函数。
如果产品市场不是竞争的,则方程(3)中的Px将被X的需求曲线替代;如B要素的市场也不是竞争性的,则Pb将被该厂商的B要素的供给曲线所替代,如此等等。
然而,如果我们的分析进行得再慢些,再通俗一些,我们对最终结果会看得更为透彻。
按照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