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商业第一家族:荣氏百年-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祝兰舫在上海打拼多年,为老牌的英国怡和洋行做买办,不仅家底殷实,而且颇具商业眼光。他看中面粉市场的前景,托人给荣氏兄弟带话,想要全资收购保兴面粉厂。但兄弟二人认为工厂日后“必可发展”,不愿放弃自家股份,祝兰舫于是认购4000银元股份。荣氏兄弟增股至2。4万银元,其余股东亦不同程度地增持,填补了因朱仲甫退出造成的股份空白,将面粉厂从散伙边缘拉了回来。

1903年的一个夏天,面粉厂机器轰鸣,人群熙攘,在沉闷的喧嚣中,门口的那面木制旧厂牌被从容取下,一面写有“茂新面粉厂”的新厂牌挂了上去。锣鼓敲响,“茂新时代”开始了。

经营管理权仍归荣氏掌管,荣德生担任经理,荣宗敬在上海担任批发经理。开工厂几经波折,他们更感实业不易,不免小心翼翼地经营。这个时候,日俄战争给其提供了进入东北市场的难得契机。

沙俄与日本在东北一带勾心斗角多年,互有胜负,但彼此不服。一切利益争斗最终以战争方式解决。1904年2月,日本率先攻击旅顺港的俄国军舰,日俄战争爆发。两个国家在第三方领土展开对决,东三省陷入火海,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被迅速破坏,这个以面食为主的广阔区域面粉需求量暴增。茂新面粉厂趁机派人到东北推销,产品很快占领东北市场。

毕竟求大于供,荣德生渐感生产乏力,提升硬件水平的愿望日趋强烈。资金有限,利用祝兰舫的关系,茂新面粉厂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向怡和洋行订购了6座18英寸英国钢磨,拆除厂房,重新建造一座3层楼房,将英国钢磨安置进来。为节约成本,一些简单辅助部件尽量自己制造。经过几个月的改造,茂新面粉厂日产能从原来的500包面粉提升到800包,通过上海港源源不断运入东北。

俄国在东北建有面粉厂,专供侨民和军队,战争期间尽数毁灭,开战后,由于物资供应不足,为缩短时间,不得不在中国本土采购。后来,日本军方也改为在中国采购。所谓物以稀为贵,交战双方的采购进一步提高了面粉市价,大大抵消了运输、包装和人工成本。

在战争刺激下,茂新面粉厂的营业额大增,每日纯利500两白银,1904年年底,盘点账户,共赚6。6万两白银。这是荣氏兄弟涉足商业以来的最大一笔盈余,多年来,笼罩在他们头顶的阴云一扫而光。

日俄战争于1905年秋天结束,但战争对东北大地造成的破坏却非短时间可以修复。借助战争期间树立的口碑,茂新面粉厂在东北市场取得领先优势,地盘不断扩大,收入自然水涨船高。依靠在东北市场取得的胜利,回头开拓耕耘华东市场,茂新面粉厂在面粉制造业迅速脱颖而出。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二章 成名

引言

成功的商人大都有机会主义者的禀赋,将看似无解的处境变为生财的通道。荣氏兄弟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时局不利,行业危机,茂新面粉厂再次上演撤股闹剧。荣氏兄弟坦然接盘,将茂新变为自家企业,尔后励精图治,提高产品质量,以“兵船”杀出洋粉重围。与此同时,振新纱厂亦拨云见日。

荣氏企业在1910年遭遇的信用危机不过是兴盛的前奏。20世纪初期,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创造了巨大的空白市场,等待那些得风气之先的先行者占领。在荣氏兄弟精心经营下,面粉、棉纱事业两面开花,远销欧洲市场,由此赢得“面粉大王”、“棉纱大王”之名。

茂新面粉厂浴火重生

荣宗敬与荣德生比谁都清楚,茂新面粉厂迅速做大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根本原因是匮乏竞争。仿佛自觉背后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他们,生意越好,越有紧迫感,他们想着要赶在竞争激烈前提高自身实力。

可惜的是,他们还是慢了一步。刚跨过1906年的年关,坏消息便一个接一个地传来。

日俄战争让茂新等小厂突然崛起,即便感觉迟钝的人们也认识到这个行业的潜力,于是在战争后期,江南一带出现开办面粉厂的热潮,一夜之间,涌现出数十家面粉厂,对小麦的争夺,变相抬高了小麦收购价。据《荣家企业史料》记载: “在阜丰、华兴开设初期,小麦市价极低,每石常在2(银)元左右。后来裕丰、裕顺、中兴、立大等厂相继设立,户数日多,用麦量激增,麦价上涨到3。5(银)元左右。”

夏天,小麦歉收的消息加重了本土面粉制造商的忧虑。与此同时,洋面粉大肆倾销,进一步加剧竞争程度。而随着日俄战争的结束,东北市场面粉需求大减,供过于求致使面粉价格迅速跌落。在原料涨价和洋面粉倾轧的夹缝中,连年亏损的本土面粉生产商自发地结合起来。在某种程度上,产业结盟既是抵御外部竞争的手段,也是上游谈判的筹码,从而让更多的企业走上结盟之路。各式“联盟”纷纷成立之际,如果不愿加入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成立新的联盟。

茂新面粉厂也不例外。它加入了一个名叫“办麦公会”的组织。从名称上不难发现该组织的目的,即共同压低小麦收购价。事实上那时麦价之高,到了“粉贱麦贵”的地步,多数面粉厂都在亏本。除此之外,组织还包括彼此联系、互不侵扰、约定统一粉价等惯常条例,不外乎形成价格联盟,抵御竞争。“办麦公会”会员均在上海、无锡两地,除茂新之外,还有中兴、华兴、立大、裕丰、裕顺、阜丰等6家,其中阜丰资格最老,茂新次之,约定共进退、同荣辱。

当“联盟”取代单家工厂出现在谈判桌上时,议价能力其实又回到单家工厂水平,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倒置难题。“粉贱麦贵”的状态持续发酵,许多面粉厂纷纷倒闭,茂新数年积累被消耗一空,荣德生急向聚生钱庄借款8万两,后又借款4万,茂新面粉厂才不至于被冲垮。

在这场行业危机面前,洋面粉质优价廉,将本土小厂打得落花流水。荣氏兄弟总结经验,“要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非提高产品质量不可”。洋人采用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所以产品质量稳定并且低价。于是,荣宗敬与荣德生制订“添机改造计划”,决心对厂房和机器进行升级改造。

因债台高筑,借贷无门,硬件升级计划一度搁置,但两兄弟均将之作为战略目标,不敢掉以轻心,每次到上海出差,他们都竭力打听国外的先进机器和销售渠道。如是三年,茂新面粉厂连续亏损,折损2万多银元。1909年,个别股东因茂新连年亏损丧失信心,自愿将股份低价出售,荣氏兄弟得以以面值1/7的价格大量回购股票,由于资金不足,唯有“欠人,赚下还钱,方有发达之日”。

1909年,得知美国商行恒丰洋行在上海出售美国最新式面粉机,并提供办理分期贷款业务。荣氏兄弟商议决定贷款采购18部新机,将产能一举提高到原来的9倍,且面粉质量也随之显著提高,销路转旺。

此时,两兄弟产生品牌意识,推出“兵船”品牌,统一商标、改进包装,用上等白布制作面粉袋,容量大过别家,并顺应顾客的侥幸心理,在袋内放置银元作为“彩头”。因产品口感上佳、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畅销沪上,知名度随之提高。很快,“兵船”打败资深面粉厂阜丰旗下的“老车”牌,还与洋面粉展开正面较量,一时为国人所称道,“兵船”遂成国产名牌。

振新纱厂的“拯救者”

几乎与茂新面粉厂走出危机的同一时刻,荣氏兄弟涉足的纱厂生意也拨云见日,成为能与洋纱抗衡的为数不多的本土产品。种种迹象表明,1910年,他们的事业正在走向人生第一个高潮。

然而,事业之初并不顺利。经营纱厂与面粉厂一样,都经历了一番挫折,走了许多弯路之后才踏上正途。

早在1903年,荣德生去杭州出差,偶然参观通益公纱厂,初步了解了纱厂经营运转后,便产生了开办纱厂的想法。回到上海后,荣德生与荣宗敬交流,他们认为,“发展实业,应从吃、穿两门入手”,“吃”、“穿”两项,是国人大事,已有面粉厂,还差一家纱厂,遂开始酝酿开厂事宜。

1905年,茂新实力壮大,开纱厂的计划呼之欲出。这年7月,无锡富商荣瑞馨在上海北京路寿圣庵宴请宾朋,多是无锡在沪商人,荣家兄弟也在被请之列。席间,谈及时兴的纱厂风潮,一干人兴趣大增,各谈见闻,颇有共谋大事之意。也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