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优秀企业的文化和机制-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易斯·康认为,艺术作品应当在自然的光环境之中被欣赏,以便空间达到一种“人—美术—大自然”相互融合、彼此促动的环境效果。美术馆建筑物的外观严谨、对称,在内部,建筑上部为尺度较高大的半筒形式,并且采用了穹隆式天花,而采取这两种手法的目的是要将外部的自然光线自天顶引入室内。顶部起到自然光漫射入内的作用,呈现出空间的丰富性和新颖性。空间中充满活跃生机,光弥漫其间,连续的拱顶以相同的格调重复出现,构成空间主体的薄壳被采光中庭和可以灵活变动、拆换的展板所分隔。在九米多长的空间中行进,可以体味空间由光构成的序列,沿途还有一些横向交叉连通的空间,清水混凝土上的光起着空间引导的作用,光引发空间的节奏感,室内空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丰富的表情。这种以洗练、平易的方式去表现光空间的手法,表现出建筑师沉稳的设计理性。

在金贝尔,康把自然光分为来自天空的光以及从内庭进入的光,前者生机盎然,以绿为属性。

上世纪初,世界建筑领域进行过一场针对“现象学”的哲学运动,其主旨在于:研究对象是以研究者的直觉、回忆、判别、想像、经验等状态出现的,现象本身只能如此显现。路易斯·康便是这种现象学背景下的建筑师,他在设计中多依赖自身的感性论断,所以他的一些作品较难明白,但是在其建筑上体现了回归事物本身的原则。康经常这样问,“建筑物想成后者可使观者感受外部空间的变化,带有银之韵味,光源呈现出带状,空间形态已不再沉重。内庭中的各类植物及塑像、光线与景观共同构成了一种较为纯粹的背景。在这里,光可自以铝构件制成的曲面天顶和穹隆顶均衡地流进室内,艺术品不会直接受到影响。自然光线的自由进入使得美术馆的照明效果非同一般。

路易斯·康的其它设计作品还有:耶鲁大学美术馆、Exeter图书馆、Salk学院、NormanFisher住宅等等。其建筑设计多以简洁、哲学化表达以及富有诗意而著称,同时也发展了建筑设计的现代性和纪念性品格,他的设计实践根植于现代主义建筑,并且为他那些诗句般的理论做了注解;而他的理论,似乎又为他的实践点染上神秘性。康的理念、思想与建筑风靡了以后的建筑学人,他的追随者有不少是各国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界的中坚分子,现代建筑理论家、建筑师文丘里等人就曾是以路易斯·康为首的费城学派主要成员,他的作品遍布北美、南亚和中东等地区。

但是,路易斯·康也有寂寥之时,也许是其性格使然,从1948年起到1974年去世,康都是独自一人进行工作的。

白领2005: 优秀企业的文化和机制第32节 回归LOHAS

《万科》周刊

傅志强

LOHAS的全称是:LifestylesofHealthandSustainability,即“重视环境和健康,崇尚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LOHAS是由美国社会学家PAULRAY及同事们经过15年的问卷调查,在1998年首先提出的新词汇。据统计,在西方社会现在已有约一亿多城市居民属于LOHAS一族,其产生的背景可以理解为是对高度发达的经济社会所带来的各种生活方式的一种反思。

LOHAS强调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这种“创造新的文化、思想及生活方式”的现象,代表了一种时代的潮流,同时正在影响着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各个层面,并可能成为新的社会发展动力。

现代家庭越来越明显地出现由内向外、从生活走向社会的趋势。那么,现代人们的生活究竟希望怎样的住宅?今后的住宅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呢?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LOHAS在住宅方面的一些提示。

LOHAS在住宅方面的五个定义:

1时间的积累和自我参与的可持续住宅建设(SustainableEconomy)。我们看到欧美的传统住宅为什么可以有百年以上的寿命,并且还能保持它的价值。其关键在于有不会被淘汰的外观,加上居住者对老住宅的不断整修而自然产生的爱心,并有不轻易改变原有居住环境的意识。在日本,传统的住宅也是在不断的更新中维持其生命力。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住宅作为一种社会的公共财产需要长年的社会积累。

2可以自我控制的舒适环境(HealthyLifestyle)。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及尽可能地节能,是近年全世界关心的问题。环境的理想状态是人们可以自由地控制室内的环境质量,在保证窗户的密闭性能、外墙的保温隔热的同时又希望能充分利用自然能源。事实上,个人对环境的舒适感觉各有不同,健康与节能的协调感觉非常重要,夏天使用凉席,冬天利用厚被都是人的身体对自然环境的一种自然顺应,过分依赖机械不应该是最好的选择。比如,人对自然的五感“光、色、温度、气味和声音”有着自然的感受,暖气与烹调的温度感觉,比起使用电器、炉火可能更贴近人的自然感觉。

3单纯的构造与自然材料(Alternative Healthcare)。近年人们开始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住宅室内所发生的各种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起使用化学材料,人们对于自然材料有着一种天生的、心理上的安心感。比起利用电磁波的IH烹调器具,人们对于看得见的能源还是会给予更多的信赖感。便于维修的单纯的建筑构造和便于再利用的自然材料应该更容易被一般人所理解和接受。

4预测5年、10年后的生活(PersonalDevelopment)。理想的住宅应该能够顺应家族的变化而改变内部的使用空间。比如,日本的传统住宅,在内墙分隔上习惯采用可开闭的轻质木隔墙“障子”和“摇保诓靠占淇梢宰杂杀浠U庵质址ㄔ谙执≌腥员还惴菏褂谩;褂薪臧凑帐褂檬倜牟煌呀峁褂肽谧靶藜吧璞讣右苑掷耄虺芐I),这种手法可以理解为是对现代可持续住宅的一种实践。

5形成人类相互共存的意识(EcologicalLifestyle)。随着社会——尤其是城市居住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人际关系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住宅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比较重视相互共存的意识。如今,个人隐私被过分重视,自我封闭的现象日趋严重。一种有意思的现象是,文明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有些观念往往不容易改变。经济发达国家现在大力提倡的重视人与环境的共存、强调社会连带感的现象,可以理解为人类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自然的回归。

同样属于东方文化的日本社会在战后高速发展期的住宅建设,对传统的居住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采取简单的抛弃的方式,而事实证明是失败大于成功。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低潮以后,尤其在近年,一般的市民对LOHAS的“重视环境和健康,崇尚持续可能社会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同时,在建造、环境保护及自然能源的利用等技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白领2005: 优秀企业的文化和机制第33节 建筑的永恒

《万科》周刊

贺承军

历史上那些宏大而坚固的建筑残痕,试图宣示永恒的意义。但这一宣示是矛盾而富于反讽性的,因为即使是埃及金字塔这种体量庞大、造型稳定、结构牢固的纪念性建筑,仍然抵不住时间打磨。四千多年,就磨成这样,再磨四千年将会怎样?永恒,到底是以多少年作为底限?

但在语言上,永恒或永久是有具体实用价值的。一个男人永远爱着一个女人,白头到老,就具有公认的永恒意义,即使他们死了,他们的永恒爱情,也通过精神与语言而传存。这种传存永久之道,即是人类精神通过神或上帝而取得意义。

反观建筑,因为它是通过无生命的物质以有形的体块堆积而成,则尽管其有形的生命会长久于人的个体生命,但建筑在精神和语言上的永久性,要脆弱得多,也充满歧义。这是人类以自我主观为中心设计的语言座标上,对一切非人类生命的物体的刻意编排。永恒的建筑,是人类可以崇拜也可以贬废的东西,因为它是人工造物。

人类以自身的需要,来定义建筑的永恒尺度。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大学毕业分配到湖南省建筑设计院工作,院里委派我和一位搞测绘的同事参加与天津大学的“湘西民居调查”合作项目。我们跋涉于湘黔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之间。数小时的山路上时有野兽出没而见不到人,偶尔遇到一座简陋的凉亭或稍有人工痕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