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你其实不懂经济学-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发达地区由于企业的成长而产生了内在经济,由于同一空间点聚集的企业数量增多而产生了外在经济。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无疑会增加发达地区对非发达地区生产要素的吸引力,使生产要素向发达地区集中。

吸纳效应就这样产生并一步一步得到强化。若任由吸纳效应自由发展,它就会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会不断增强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能力;另一方面,它又吸走了外围地区大量的资本、劳动力、专业技术人才以及赖以发展的宝贵资源等,给经济落后地区造成不良后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会造成两极分化。

吸纳效应提醒我们,若想让落后地区奋起直追,形成新的发展,就不能只依靠这些地区自身的努力,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予以扶持。譬如目前北京一些大型企业向天津、唐山的转移,国家政策向西部地区的倾斜、对“西部大开发”的大力宣传等。就是为了给“环渤海”地区及落后的西部省份积累基础条件,通过这些体制的、人为的方式使他们摆脱被吸纳的命运,并有机会使自身经济步入增长的快车道。到那时,它们便会形成新的吸纳效应,从而可以突破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为自己积累有利因素,自行创造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70。涟漪效应:不断扩散的经济波纹

“涟漪效应”本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考白·库宁提出的心理学观点,指一群人看到有人破坏规则,而未见对这种不良行为进行及时处理,就会模仿破坏规则的行为。如果破坏规则的人是人群中的领导者,那么波及人群的效应就更加严重。所以,“涟漪效应”又被称作“模仿效应”。但在涟漪效应被引入经济学后,其意义发生了变化,指的是技术、信息、经验和新观念等在经济区域之间扩散传播的过程中能量不断消耗、速度逐渐降低、影响逐渐减小,像池塘中扩散的涟漪一样的现象,所以又被称作“衰减效应”。

涟漪效应是个看似与吸纳效应相矛盾的理论,吸纳效应说经济发达地区会不断吸收其他地方的各种要素,积累自己的发展优势,而涟漪效应则说发达地区的发展会像涟漪一样传播开来,带动其周边地区跟着快速发展起来。这不是互相矛盾吗?

从实践来看,涟漪效应和吸纳效应确实同时存在。以北京为例,每年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和几百万农民工涌进北京,资本、技术则更不用说,看看北京遍地的高楼、看看一天天增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就知道资金、技术一直没有间断对北京的青睐。这些现象都说明北京的确具有极强的吸纳能力。但涟漪效应也在北京周边体现得非常明显。首先,北京标志性的环形高速公路已经扩展到了第六条,北京的地铁已经铺到了各郊区县。以前的农田变成了高楼,靠天吃饭的农民转眼成了“地主”。北京庞大的消费群体不但拉动了各郊区县的旅游业、餐饮业,他们的住房需求甚至将这些地区的房地产业拉升到了中等城市以上的水平。庞大的消费规模,使郊区工厂林立,且从来不用为产品的销售问题发愁。可以说完全是北京的涟漪效应致富了当地农民。

当然,涟漪效应之所以称为涟漪效应,就是因为它波及的范围有限,会围绕着核心渐行渐缓,呈衰退趋势。这首先是因为技术、信息、经验和新观念等在扩散过程中,会遇到本土经济、传统观念和旧经济体制的顽强抵抗,使得它们在传播过程中以减速的形式向前运动。

其次,经济中心的扩散力也会随着运输成本的提高而渐趋衰退。假设有两家工厂分别设在内蒙和河北与北京交界处——燕郊,两者生产的产品质量完全相同,成本也一样,北京也需要这种产品,那么,肯定是燕郊工厂的产品更好卖。因为它的运输成本低、运输时间短,所以价格低且补货容易。

最后,无论哪种经济活动都有节约社会劳动的内在要求。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就倾向于按就近原则组织相关的资源和要素去进行生产和经营。只要能够基本满足必需的技术要求和经济效益,各种经济活动都会倾向于就近组织,要素也容易与空间上相近的相关经济活动或区域发生联系。而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各种经济活动发生的可能性及产生的影响都相应地减小。这就是发达地区只能带动周边邻近地区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依然以燕郊和内蒙古的工厂为例,假如两家工厂同一时间生产出产品,并第一时间运往北京。估计当内蒙古的卡车把货拉到北京的时候,燕郊产品已经上架开始销售了。这样一来,投资者当然会想到到燕郊建厂进行生产,于是燕郊的工厂日渐增多,一派繁荣,而内蒙古的工厂则可能会倒闭或转产。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涟漪效应与吸纳效应一点儿也不矛盾,两者之间反而是互相促进的关系。首先,由于吸纳效应的作用,发达地区的各种要素不断聚集,在满足了自身发展需求的情况下仍有要素剩余。这时,各种经济活动就会采取由近及远逐步推进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影响空间,于是涟漪效应产生了。之后,涟漪效应使更多的企业因分工与协作而提高经济效益,并找到新的发展机会。而那些彼此相距较远的企业,因展开分工与协作的机会不多,在发展上获得相互促进作用的机会也会相应减少。于是,更多资源被吸引进这些地区,从而使吸纳效应进一步加强。

71。支配效应:最强的就该当家长

20世纪7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提出,“一个单位对另一个单位施加的不可逆转或部分不可逆转的影响”就是“支配效应”。后来,人们总结其观点指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主导产业部门和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或企业处于支配地位,另一些企业或部门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处于支配地位的部门或企业对处于被支配地位的部门或企业可施加不可逆转的影响。因此,这种影响又被称为“主导产业部门效应”。

所谓主导产业就像一个家庭中的父母,其他产业或部门就像家庭中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当然是极大的,而且这种影响常常不可逆,因为孩子通常无力影响父母。主导产业或部门对被主导产业或部门带有一种抚育情怀,就像父母喂孩子吃喝、保护他们,把他们拉扯长大一样,因此主导产业或部门对被主导产业或部门起到的效用常常被称作拉动作用。

通常来讲,主导产业对与其具有前向联系或后向联系的一定关联度的产业或部门都具有程度不同的支配效应,都能通过彼此间的商品供求关系以及生产要素的相互流动对这些经济单位产生支配影响。当然,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主导产业部门也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它要与若干相互关联的部门共享荣枯。主导产业既是相关部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又以相关部门的发展为其进一步扩充的条件。主导产业部门的成长及其对相关部门与周边地区的影响,从产业的部门结构与空间结构两方面共同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主体。如果将整个区域经济比作航空母舰,主导产业部门就是其中的核动力,对整个区域经济以至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带动作用。

但是,主导产业是怎样形成的呢?谁来决定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必须存在吗?就像每个家庭都必然存在一个家长一样(如果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中也必然会有一个站出来充当家长的角色),主导产业的形成存在必然性。

由于社会、经济、地理诸条件的制约,各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肯定是不平衡的。每个区域内都会存在一定的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而经济增长的势头通常会集中在比较发达的中心地区或大城市,比如北方的北京、南方的上海,区域若再缩小一点如广州的深圳、福建的厦门等。由于这些地区或城市的资本、技术、人才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能以较高的速度优先得到发展,它们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强大的积极影响,以涟漪效应向周边扩展,并同时形成吸纳效应。吸纳效应与涟漪效应综合起来,就能体现出这些地区的支配作用。世界各地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先后发展起来的,不可能出现完全均衡的发展情况,因而总会有一些地区和产业处于支配地位,这一规律无法打破。

此外,发展主导产业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要求该地区拥有自己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部门或特色产业。因为只有存在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