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平相当的朋友,彼此间常常互相比较且具有购买相同商品的趋向。假如其中一个刚刚买了房,另一个正在考虑买房事宜,两个朋友在聊天时肯定会在房子上的话题很多。买房者会邀请未买者参观他的新房,介绍相关情况,突出它在价位上、地域上、质量上的各种优点。总之,他会认为自己买的房子是当前收入情况下的最佳选择,并会将这种观念通过聊天灌输给朋友。如果两个人的各种情况正好相当,比如上班地点差不多、存款水平和还款能力一样,未买房者很可能最后会选择在朋友购买的小区里选择一套房子。这就是同群效应的影响力。
目前关于同群效应的存在性以及作用大小还在争议之中,但从以上诸多案例中我们可看出:人在面对选择时,的确会受到周围同群人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选择结果发生改变。这在使我们领悟消费选择的影响元素的同时,也告诫我们在做出一些重大选择时,应该跳出同群人的范围,从多方面考虑以进行最优的选择。
21。经济剩余:自然才是经济的主宰
所谓经济剩余,即“一个社会所生产的产品与生产它的成本之间的差额”。最早由美国激进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保罗·巴兰提出。
保罗·巴兰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他提出经济剩余的概念是为批判资本主义经济的腐朽性。通过对经济剩余理论的系统阐述,保罗·巴兰毫不留情地批判资本主义的现状,揭露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揭露帝国主义对不发达国家的剥削。但是,今天经济剩余最重要的意义似乎已不是制度之争,反而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起到了警示世人的作用。
从经济剩余的概念来看,我们可将人类的一切物质财富的积累归结为经济剩余,甚至可进一步将人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归结为经济剩余。因为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精神财富积累总是以物质财富的积累为基础的,只有当经济活动产生一定的经济剩余,一些人不必为生计而劳作后,他们才可能通过文学、艺术创作或科学研究为人类积累精神财富。
那么,这些经济剩余来自哪里呢?如果我们通过劳动所生产的经济成果只能抵消生产成本,那么,这个社会只能永远停留在一个原始的发展水平上,人们永远要为生存而奔波劳碌。而事实上我们的确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人类不可能凭空创造任何物质和能量。如此看来,我们将财富积累归功于人类勤劳的双手并无凭据。那么我们积累起来的大量财富究竟来自何处呢?
通过对经济剩余的分析可知,大自然是我们真正的财富宝库。从古到今,任何生产或财富创造的目的,都是为人类谋取福利,因此也只有人类的付出要求回报,而且总是希望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多的回报,这种动机激励人们最大限度地利用只会奉献不会索取的自然资源。比如,土地无论对于农业生产还是工业生产都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土地对于财富创造的贡献尽人皆知。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中,土地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一块肥沃的土地只要投入很少的劳动和生产资料,就可以产生丰富的果实。如果土地和资本都由劳动者本人提供,他就可以独享全部收获,其中除劳动报酬和资本消耗以外,剩余的很大一部分成果都来源于土地及相关自然因素提供的生产力,这些自然的生产力对财富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它们构成了经济剩余的主要部分。之后,自然资源所产生的产品会作为生产资料继续进入生产领域,从而将经济剩余向其他相关产业传递。在这个传递过程中,由于自然力的作用逐渐被掩盖,经济剩余最终变成了制造业、加工业的利润。
除自然资源外,人类智慧也是产生经济剩余的一大因素。因为大自然的许多能量都蕴藏在自然规律当中,而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对自然力的挖掘有赖于人类的聪明才智。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知识的每一次重大进展,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化,带来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是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比如蒸汽机的发明。热蒸汽膨胀可以产生动力,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但利用这种动力制成机械装置,是经过几代工程师的艰苦努力,最后经过瓦特的改进与完善,才制造出了可资利用的第一代蒸汽机。蒸汽机的制造运用了热力学、动力学、机械力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它复杂精巧的结构和对能量的高效利用(相对而言),反映出了人类智慧的重要作用。
总之,通过对经济剩余概念的分析,可以使我们认清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纵使人类具有聪慧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如果没有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人类也不可能创造任何财富。而通过我们对自然的不断探索,也应该认识到自然资源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依靠大量消耗自然资源来增加经济剩余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难以持续的。人类若想长久地积累财富,享受“荣华富贵”,就必须珍惜自然、关爱自然,因为充裕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才是我们的真正财富。
22。庇古效应:富有才是硬道理
庇古这个名字有意思,令人一见难忘,而其提出的观点,粗略一看也与名声在外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没什么差别,因而极易记住。庇古的观点被称为“庇古效应”,大意是,如果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当一国物价水平下降时),将导致财富增加。人们变得更加富裕了,就会增加消费支出,因而将进一步推动消费品的生产及就业,促使经济体系重新恢复平衡。
庇古效应表明: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既定数量的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上升或下降。如果物价水平的上升与家庭现有可支配货币收入的上升相对应,则可使其实际收入不变;但是,由于物价水平变动对家庭所拥有资产的实际抑制效应,仍可能促使家庭实际消费支出减少。相反的,即使物价水平的下降与家庭现有可支配货币收入下降比例相对应,那么仍可能产生刺激效应,从而增加家庭消费支出。由此可看出,庇古效应说的是在物价和名义收入同比下降或上升而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原有财富的上升或下降而对消费和生产产生的影响。所以,庇古效应又被称为“财富效应”。
所谓“财富”自然指的不是当下的收入情况,而是一个人所拥有的所有资产,无论这资产是自己挣来的,还是祖上传下来的。比如一个拥有古堡和许多奇珍古董的世袭贵族,他一生可能没有任何挣钱的技能,却依然是个富翁。庇古所研究的就是财富和物价水平以及消费之间的关系。
有钱就有钱,没钱就没钱,庇古研究半天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无论是从大处说还是从小处看,庇古效应都是很有用处的。
先说大处。凯恩斯效应大家都知道,凯恩斯认为,物价水平的变化是通过实际货币余额的变化影响均衡产出水平的,简单地说就是依靠政府行为从外部创造需求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小说网·。。]第二次世界在战后,这个经济理论被美国政府用来对付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20世纪70年代以后,凯恩斯效应因世界普遍出现的“滞胀”现象而失效,这时候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迷茫,没有理论指导,他们就不知要走向何处,此时,庇古成了他们的另一位导师。庇古效应是对凯恩斯效应的补充,与凯恩斯效应合称为实际余额效应,并解决了凯恩斯效应在流动性陷阱和投资缺乏利率弹性的条件下都不起作用的难题,为资本主义经济指出了前进之路。
再来看小处。我们身边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例子,一个人因股票或房产价格上升了而兴奋,就会约一些朋友庆祝一下,或激发购物热情,买些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犒劳一下自己。其实他们手中可用于支配的货币并没有变化,只不过因为自己的股票或房子价值上升了,从心理上给了他们一种更有钱了的感觉,就要消费一番来发泄一下兴奋之情,这就是财富效应。
然后从小处往大处看,财富是积累而来的,而积累来的财富终将引发财富效应。美国对股票市场和房产市场对消费的影响做过回归分析,发现股票价格指数上升1美元,消费提高4美分,房产价格指数上升1美元,消费提高7美分。也就是说,财富的提高,会促使消费者保持旺盛的消费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