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8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次尸体解剖中,巴扎罗夫割破手指,感染身亡。
《父与子》成功地塑造了巴扎罗夫这个具有新的思想意识的平民知识分
子的典型形象,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俄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情节结构的简洁、明快、朴实,也是这部小说的艺术特点之一。

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契诃夫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作家,批判现实主
义的最后一位代表。1860 年契诃夫生于南俄塔冈罗格市一个小商人家庭,
1844 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他开始行医,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对俄国
的黑暗现实有了深切的了解;后来长期居住在乡村从事写作,和高尔基建立
了友谊。1904 年去世。在大学读一年级的时候,契诃夫便开始发表短篇小说,
一生共写了 470 多个短、中篇小说(其中大多数是短篇小说)和十几个剧本。
契诃夫的全部著作深刻反映了沙皇专制统治最黑暗的时代俄国各种人物
的面貌。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幽默讽刺短篇,一类是描写下层人民遭遇的
短篇。作品的主人公往往都是些小人物,通过小人物的思想、活动、状况反
映社会问题。《套中人》写一个中学教员别里科夫谨小慎微,畏惧新生事物,
喜欢向政府告密。他的口头禅是“可别出什么乱子才好”,他在晴天也穿着
雨鞋,出门带着雨伞,习惯把一切日常用具都装在套子里面。在别里科夫的
影响下,全城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多年,不敢看书,不敢写信,不敢大声
说话,不敢交朋友,不敢周济穷人……这是一个胆小怕事、反对新生事物、
维护旧制度的典型形象。在《苦恼》里,马车夫姚纳因失去儿子而痛苦万分,
他想对周围的人诉说心中的悲哀,但没有人肯听,最后只好向衰弱的老马去
诉说。作品生动地表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贫穷、痛苦和孤立无援。《小公务
员之死》写切尔维亚科夫为人拘谨可笑,他死于胆怯和奴性心理,而他的奴
性心理正是大人物长期恐吓、奴役的结果。他的性格固然令人发笑,但更令
人同情,人们透过他可笑的外表看到的是他悲惨的命运。除以上所举外,契
诃夫的主要著作还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普里希别叶夫中士》
和剧本《樱桃园》等。

变色龙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写于 1884 年。这篇小说以极
精练的笔墨,生动传神地勾画出一个见风转舵、趋炎附势、欺压良民、阿谀
权贵的奴才形象。
小说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金饰匠赫留金被狗咬伤手指的事
件。他开始耀武扬威,声言要给狗的主人一点颜色看看。人群中有人说这是
将军家的狗,他立刻急得浑身发热,并改变腔调,对赫留金大加训斥,当随
同他的巡警说“将军家没有这样的狗”时,他又态度顿变,断然宣布:“这
是条野狗”,“把它弄死”。但是,巡警有些拿不准,说他在将军院子里曾
见过这样的一条狗,人群中也有加以肯定的。在此情况下,警官吓得直出冷
汗,立即要巡警把狗送给将军。正巧,将军家的厨师迎面走来,一问,不是
将军家的狗,警官以为这次不会有错,马上要处死这条野狗。可厨师又说:
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警官立时脸上洋溢着微笑,赞扬“他老人家”的狗不
坏。最后他恐吓赫留金说:“我早晚要收抬你!”说完扬长而去。这篇小说
通过一个平凡的故事,表现出有深刻意义的主题,针砭了沙皇专制制度下的
丑恶现象。在艺术表现上,小说截取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凭借精巧的细节
对生活和人物做了真实的描绘和刻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化到对艺术形象
的客观描述之中;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行文中那幽默讽刺的笔调,
既叫人发笑,又令人深思。

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
家,列宁称他是一个“强烈的抗议者、激愤的揭发者和伟大的批评家”,是
“俄国革命的镜子”,认为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1828 年
托尔斯泰生于土拉省雅斯内纳雅·波良纳一个伯爵家庭,长大后继承了伯爵
爵位。1844 年进喀山大学学习,1852 年到高加索从军,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
中的塞瓦斯托波尔战役。1857 年和 1860 年先后两次去欧洲旅行,探求如何
解决俄国的社会问题。此后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自己的庄园中度过,主要从
事写作。晚年时想脱离贵族的特权生活,放弃私有财产,于 1910 年 10 月 28
日夜离家出走,11 月 7 日病死在一个小火车站上。
托尔斯泰的全部创作活动长达 60 多年,一生著作丰富,代表作是三部长
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与《复活》。
《战争与和平》以 1812 年的俄法战争为中心,从 1805 年彼得堡贵族讨
论如何对拿破仑作战一直写到 1820 年十二月党人运动的酝酿为止,包括俄、
奥联军同拿破仑军队之间的奥斯里奇会战,法国全线溃退等重大事件。在战
争与和平的交替中,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生活的无数画
面,反映了各阶级、阶层的思想情绪,揭露了俄国宫廷和上层贵族的腐败无
能。
《安娜·卡列尼娜》由两条线索构成,一条写贵族妇女安娜婚姻不幸的
故事,一条写外省地主列文和贵族小姐吉提恋爱成婚的故事。作品对贵族阶
级及其道德习俗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详尽地描写了农奴制改革后的地主、农
民、新兴资产者和商人等各个阶层,广阔地反映了整整一个历史时代。
《复活》写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了他姑姑的养女玛丝洛娃,致
使她被赶出家门而沦为妓女,其后又因涉嫌人命案被关进监狱。聂赫留朵夫
对自己的行为十分惭愧,他决心以实际行动赎罪并提出与玛丝洛娃结婚,但
玛丝洛娃没有同意,她最后同一个革命者结了婚。在革命者崇高道德的影响
下,她满怀信心地走向“复活”,小说对俄国旧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
判,同时也集中地宣扬了“不以暴力抗恶”、“道德的自我完善”、“博爱”
等托尔斯泰主义。

母亲

长篇小说《母亲》是前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之一,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小说是在 1902 年索尔莫沃工厂工人“五一”游行
事件与 1905 年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写成的。它深刻地反映了俄国 1905 年革命
准备时期,在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下蓬勃开展的工人运动,展示了无产阶级革
命斗争的壮丽图景。通过主人公成长过程的真实描绘,显示出社会主义理想
改造现实的强大力量。作品主要通过“沼地戈比事件”、“‘五一’节示威
游行”、“在法庭上的斗争”等场景的描绘,刻画了主人公巴威尔的性格和
他在马克思主义哺育下,在革命斗争中不断成长的过程。透过巴威尔的经历,
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俄国工人阶级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从经济斗争到政
治斗争,以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传播到指导革命实践的全过程。巴威尔的母
亲尼洛芙娜是小说描写的中心人物。她作为一个工人的妻子饱受旧生活的折
磨,胆小怕事,逆来顺受。丈夫死后,她开始发现儿子参加革命活动和阅读
禁书时,内心十分惊恐,但随着与革命者的不断接触和自己的观察,她的思
想逐渐起了变化。对革命从理解到支持,以至自己也终于投身革命事业。她
的成长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母亲》一书在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成
功地塑造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列宁在最初看到这部书的手稿时,就肯定
了它的现实意义。在艺术上,小说体现了在现实的革命发展中表现现实的创
作原则,整部作品构思精密,语言丰富多彩,感情色彩强烈,颇具感人力量。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前苏联最著名革命作家之一,他 1904 年出生在乌克兰
一个工人家庭,1919 年十五岁时参加了红军,1920 年因负重伤复员,参加经
济建设。紧张的工作和饥饿、寒冷的威胁严重损害了他本来就残废的身体,
1926 年,22 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瘫痪了。他决定用笔继续工作。为了从一个
普通工人成为作家,他发愤读书,有时一天学习达 20 小时。在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