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6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门功课都名列前茅。由于家中兄弟姊妹多,家庭经济困难,他只上了两年
公学、一年私塾就辍学了。11 岁的富兰克林整天在父亲的店铺里打杂。
12 岁时,富兰克林到大哥开的印书店去当学徒。做一名印刷工人。虽然
工作繁重,但他还是抓紧一切机会读了大量的书籍,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这
对他以后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1723 年,17 岁的富兰克林告别了故乡波士顿,踏上了人生新的征途,自
己去闯天下了。在他 25 岁那年,富兰克林创办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图书馆
——费城图书馆。他是那么喜欢读书,他曾经说过:“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
富兰克林勤奋好学,27 岁时开始学习外文。不到 3 个月的时间,他就能
看法文书了。他又用了半年的时间学会了意大利文,接着又学会了西班牙文
和拉丁文。在他 40 岁左右,才开始致力于科学技术研究。
1745 年冬天,电学界传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德国的科学家克莱斯特和
荷兰的科学家马森布罗克几乎同时发现了电震现象和制作了莱顿瓶。电是什
么呢?看不见、摸不着、稍纵即逝、一瞬而过,所以人们无法保存,用起来
很不方便。莱顿瓶就是为电而造的一座“仓库”。莱顿瓶因诞生在莱顿城而
得名。它的构造是在玻璃瓶的内外表面都贴上锡箔,电荷经由一根黄铜链穿
过瓶塞进入瓶内,积累在锡箔上。当人接触到带电的莱顿瓶时,就会受到强
烈的电击。同时它还会产生出电火花和“噼噼啪啪”的爆裂声。莱顿瓶第一
次实现了使电可以人工控制的梦想,为人们进行电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当时很多科学家都用莱顿瓶做过实验,富兰克林也是其中之一。他注意
到电火花发出的光和爆裂声,心想,这或许可能是一种非常微小的闪电和雷
鸣。要不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天上威严的雷鸣电闪,恐怕就是由地球和
天空这整个行星所构成的巨大莱顿瓶中电的相互作用呢。
因此,富兰克林决定做一个实验。
1752 年 7 月的一天,天气闷热,天色很暗,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起,
来到渺无人迹的旷野里。他们准备了一个大风筝,这个风筝是用丝绸做的,
风筝的顶端安有一段长长的铁丝,牵引风筝的是一根麻绳,绳的末端系着一
块绸带,在绸带和麻绳之间还挂了一把钥匙。他们还带来了一个莱顿瓶。突
然间天空乌云滚滚,雷声隆隆,捕捉天电的好时机到来了。他们立即行动起
来,风筝迅速地被放入高空。
随着风云积集,一道耀眼的闪电划破长空。一块雨云从风筝上空迅速地
滚了过去,倾盆大雨自天而降。富兰克林站在屋檐下仔细地观察着风筝的每
一个细节。他发现牵引风筝的绳索上毛茸茸的纤维一下子竖立了起来,就像
实验室中毛皮带电的情形一模一样。富兰克林小心地用手触了触钥匙,只听

“噼啪”一响,一个蓝色的电火花跳了出来,他的手腕一阵发麻。这说明,
风筝上的铁丝传导了雷电,被淋湿了的牵引线绳又把雷电传到了下面的金属
钥匙上。接着,富兰克林再把风筝升高一些,把钥匙接在莱顿瓶上,开始将
雷电储存起来。富兰克林的预言被证实了。闪电确实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
实验室里的电火花完全一样。电闪雷鸣就是天空中的莱顿瓶在放电,雷雨云
是一个电极,大地是另一个电极。举世闻名的电风筝“费城实验”,打破了
天电的“圣火”之类的神话,科学地说明:雷的原因是电造成的。
在这次实验中,富兰克林真是侥幸,他深知这次实验有多危险,它可致
人于死命。但是,为了探求真理,他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第二年的 7 月
26 日,俄国的两位科学家为了重做这一试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被闪电当
场击死。
富兰克林的实验和观察导致了避雷针的发明。这是电学的首次重要应
用,也是当时唯一的应用。富兰克林建议在建筑物屋顶设置尖头金属杆,并
把与多属杆相连接的导线引到地面,这种避雷针能使云层安全放电,因而能
保护建筑物本身。1782 年,仅费城一地采用的避雷针就有 400 根。富兰克林
抵挡住了天神宙斯的大炮。200 多年过去了,避雷针仍然忠实地屹立在世界
各地的高大建筑物上。
富兰克林在电学理论方面也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富兰克林创造了许
多电学用语,这些词汇在现代电学中仍然使用,例如:正电、负电、电池、
电容器、充电、放电、电击、电工、电枢、电刷、导体等等。
他根据实验提出了著名的“电荷守恒”概念,并用数学上的正负概念来
表示两种电荷的性质。他说明了电的来源和在物质中存在的现象,以及某些
电介质的特性。
富兰克林对科学的贡献远不止这些,他还有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尤其
著名的是改进了火炉,发明了老年人戴的双焦距眼镜。他设计了一种结构合
理,既可节省燃料又容易散热的新式火炉,后来被命名为“富兰克林式”火
炉。火炉发明后,有人曾建议他申请专利权,并说:“您为人类造了福,所
以您应该拥有专利权,作为我们对您的发明的酬谢。”富兰克林却说:“不,
该受我酬谢的人可多着呢,难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别人的发明还少吗?
我觉得,要是我做出了一点小小的发明,我应该把这个发明慷慨地献给大家,
作为我享受别人发明的酬谢。”
富兰克林不仅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科学巨人,他还是美国人民的伟大
儿子。在北美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中,他不止一次出使伦敦,代表北美人民
的利益与英国殖民当局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英国废除强加在北美人民头
上的不合理条款。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老年的富兰克林代表初建的美国出
使法国,为赢得法国的同情与支持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因为人类已经进入了
理性的时代,有知识有觉悟的法国人完全拜倒在这位曾经驯服了空中闪电并
将它引到地面的伟人的脚下。美国的胜利诞生,大可归功于那只飞翔在雷雨
中的风筝!
1790 年 4 月 17 日,富兰克林与世长辞,终年 84 岁。美国人民怀着深切
的悼念之情,为他致哀 1 个月。富兰克林一生中曾担任过许多高级职位,但
是在自撰的墓志铭里,却自称“印刷工富兰克林”。
在晚年,他还对科学充满了希望,他曾这样写道:“科学的迅速发展使
我有时感到遗憾,我出生的太早了。”

应用数学巨匠——欧拉

如果你翻阅浩瀚的数学书籍,你将会在数学的几乎所有分支中见到他的
名字,其中有欧拉公式、欧拉多项式、欧拉常数、欧拉积分和欧拉线等。他
研究了数学领域中的微积分、微分方程、曲线曲面的解析几何与微分几何、
数论、级数和变分法,他把数学应用到整个科学领域之中。他虽然没有开 42
创新的学科,但他发明的众多数学方法,大大地巩固了微积分引来的众多数
学分支的基础,把数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就是欧拉,1707 年 4 月 15
日生于瑞士的著名数学家。
欧拉是古往今来最多产的数学家,他的著作数量不仅在 18 世纪世界数学
界首屈一指,而且在历史上也很少有数学家能和他相匹敌。有人统计,在欧
拉一生的大部分年代里,他每年都以大约 800 页左右的速度,发表着高质量
的独创性的研究文章,由此而获得的奖金几乎成了他的固定收入。欧拉活着
的时候共发表了 530 本(篇)著作;在他死后的 47 年中,俄国彼得堡大家又
陆续出版了他的许多遗稿,从而使他的著作量达到 886 本(篇)之多。
也许有人会这样认为,欧拉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一定是他出
生在“世代书香”之家,有着得天独厚的研究条件;同时具备健康的身体,
且天才过人。其实欧拉恰恰不具备这些条件。他出生在瑞士一个牧羊人家庭
里,他的成绩完全靠自己的勤奋所得。他 15 岁在当地大学毕业,18 岁开始
发表数学论文,19 岁就在数学研究方面获得了法国科学院的奖金。
欧拉年轻时,随数学家约翰学习数学。1725 年,约翰的儿子尼古拉应俄
国皇帝彼得大帝的邀请,去彼得堡旅行,欧拉随同前往。从此,欧拉留在了
彼得堡科学院。在那里为了制订出测时系统,过于劳累地观测太阳,他于 1735
年右眼失明。1766 年又因过度劳累和不适应俄国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