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6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人们如果博学又能用所学到的事理时刻
对照省察,就会智慧高明而不犯错误。
三是用冥思苦想不如实地去学习和登
高才能望远,顺风而呼闻者彰明,以及借助
舆马、舟糓等生活事例作比,从同一个角度
反复说明君子利用客观条件学习的重要
性。
作者还论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要注
意知识的积累,孜孜不倦,勤奋刻苦。作者
以“积土成山”和“积水成渊”“积善成德”
为衬托,阐明了想做一个学问渊博的人,必

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作者进一步用骐骥、驽
马、朽木、金石两组四个比喻,论述做学问
应当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要脚踏实地,持
之以恒。说明了滴水穿石、铁杵成针的道
理。
《劝学》在写作方法上的主要特点是:
作者将珠串璧连的比喻与言简意赅的议论
溶为一体,契合无间,达到交相辉映的地
步。文章中还善于运用大量短句、排比和对
偶的句式,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文章的主
旨,呈现出错综与齐整之美,增强了全文的
气势和雄辩的色彩,感染力极强。全篇语言
精炼有力,干净利落,富有音乐的节奏感,
对后世文学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选自《陶渊明集》卷五)
晋太元①中,武陵②人捕鱼为业,缘溪
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③。渔人甚
异之。复前行,欲穷④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扩,屋舍俨
(yǎn)然⑤,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
悉如外人,黄发垂髯(tiáo)⑥,并怡然自
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⑦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⑧,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⑨魏晋。此人
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⑩至
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
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11),处处志
之。及郡下,诣(y)(12)太守,说如此。
ì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

得路。
南阳刘子骥(13),高尚士也,闻之,欣
然规往(14)。未果,寻(15)病始。后遂无问
津(16)者。
[作者简介]  陶渊明(公元 365~
427),东晋大诗人。又名陶潜,字元亮,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县西南)人。做过参
军、彭泽县令一类小官,后隐退躬耕。
陶渊明后来过着隐居田园的生活。他的
诗文以描述自然景色及田园之乐的居多,其
中的优秀作品隐寓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
憎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桃花源记》,
是写一个事实并不存在的理想社会来讽喻
现实社会,实际上是包藏着对现实政治不满
的情绪。他现存诗 120 多首,散文 6 篇,辞
赋 3 篇。他的诗语言质朴自然,淳厚有味。
散文文笔简洁,语言精粹,多注入真情实
感,其艺术成就对后人有很大影响。
[简注]  ①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
曜)的年号(公元 376~396 年)。
②武陵:郡名:今湖南省常德县。
③落英缤纷:英:花。缤纷;盛多的样
子。
④穷:尽。动词。
⑤俨然:整齐的样子。
③黄发垂髫:黄发:指老年人。髫:小
儿垂发。垂髫:指儿童。

⑦要:同“邀”,约请。
⑧绝境:和外界隔绝的地方。
⑨无论:不用说。
⑩延:延请。
(11)便扶向路:扶:循,沿。向路:
向来时(前时)走的路。
(12)诣:往见。
(13)南阳刘子骥:南阳:郡名,今河
南省南阳市。刘子骥,东晋末隐士,好游山
泽,曾到衡山采药,深入忘归。
(14)规往;计划前去。
(15)寻:不久。
(16)问津:津:渡口。问津:即问路,
这里指寻访。
[导读]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
前边的一篇小记,相当于诗的序言。系陶渊
明晚年根据他家乡江州一带人民为生活所
迫而逃亡的事实,并结合前人有追求美好境
界方面的思想材料,加以想象,虚构而成
的。
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奇
幻经历为线索展开全文,把读者由山外导入
山口,引进山内,从而显现出一个美妙的境
界。这是一块充满了生活气息的乐土,是一
幅太和时代的生活图画。
作者最后缀以出山的描写和交代后来
寻访的情况,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说明

在现实社会里不存在像桃花源这样的理想
乐土,桃花源只不过是他向往、憧憬的理想
社会而已。《桃花源记》的艺术性很高。作
者发挥了丰富的诗的想象力。构思新奇,立
意深邃。
全文风格质朴自然,诗意盎然,语言准
确精炼,对后世影响很大。“世外桃源”一
词脍炙人口,不仅成为我国古代人民心目中
理想国的代名词,而且一直到现代这个词仍
经常见诸文章。

韩  愈

师  说

(选自《昌黎先生集》卷十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
业、解惑①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②也固先乎吾,吾从
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
从而师之。吾师道也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
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
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④,欲人之无
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⑤也远矣,犹
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⑥也亦
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亦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
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⑦也,则
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
句读(dòu)⑧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
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或不焉,小学而大遗⑨,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⑩,不耻相师(11),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
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
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
人,君子不齿(1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
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tán)子、苌
弘、师襄、老聃(13)。郯子之徒,其贤不及
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知师,师不必贤于弟
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14),如是而
已。
李氏子蟠(15),年十七,好古文(16),
六艺经传(17),皆通(18)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余嘉(19)其能行古道,作《师说》
以贻(20)之。
[作者简介]  韩愈(公元 768~824
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
(今河南孟县)人。祖上曾居住昌黎郡(今
辽宁义县),世称韩昌黎。三岁而孤,由嫂
郑氏抚养成人。自幼好学,25 岁登进士第。
曾为官多年,几次遭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人物。他在
散文方面的文学成就很高,主张文以载道,
用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力反六朝来的
骈偶文风,而提倡一种散体。他学习先秦与
西汉的文章,并加以发展创造,形成了自己
的一种锋芒锐利、明快流畅的文章,他写的
文章生动多变而又感情浓烈,具有宏伟奔放

的独特风格。由于他在散文方面的杰出成
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简注]  ①传道、受业、解惑:道:指
儒家宣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类
的学说。受:同“授”,传授。业:学业。
惑:疑难。
②闻道:指懂得圣人之道。
③吾师道也:我所学的,是道。师:这
里用作动词。
④师道:指从师学道的风尚。
⑤出人:超出常人。
⑥下圣人:低于圣人。
⑦身:本身,自己。
⑧句读:断句。读:亦作“逗”,句中
的停顿。
⑨小学而大遗:学了小的(指“句读之
不知”),而遗漏了大的(指“惑之不解”)。
⑩“巫医”句:巫:旧是以祈神召鬼等
迷信活动为职业的人。乐师:以歌唱奏乐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