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5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胚胎发育变形阶段才能出生的动物。后生动物范围很广,它包括二胚层、
三胚层、原口动物、后口动物……在本书中,这些动物都将一一讲到。

     团结有力量——多细胞动物
                     
    单枪匹马地闯天下,力量是单薄了一点,生命进化自然就向多细胞类型
发展,而且从此以后都是多细胞动物。但在这个题目中我们只讲最简单的、
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高级的将在以后提到。
    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是两胚层动物,即它们身体是由两层细胞组成的,
一是表皮细胞层,二是襟细胞层(它位于体壁内面),两层细胞之间填以胶
状物质称中胶层。这类动物分为三个门,即海绵动物门、古杯动物门和腔肠
动物门。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各门的特征及所属的化石代表。
    海绵动物  从距今 6 亿年的寒武纪以前开始出现并一直延续到现代,它
的细胞虽分化为二层,但无器官和组织。海绵体壁多,也为入水孔,体腔是
空的,上端开口为出水口,水从入孔流进体内,海绵吸收水中有机质后再将
水由出口排出体外。海绵多为群体生活,彼此用胶质连接,生活在海底,专
家称为底栖生活。难怪从海里出来的海绵都是一块块的,用力一捏水都流了
出来,放进水里又吸满了水。过去在洗澡中,人们总用海绵块,现在已被淘
汰了。海绵体有骨骼支撑,按其大小分别叫骨针和骨丝,只有骨针才能形成
化石,有的地层中可以形成几公分厚的海绵骨针灰岩,但总的来说海绵造岩
的能力很弱,这与它体内不保存无机质(如硅、钙等元素)有关。
    古杯动物  是一种绝灭了的海底动物,形状如同酒杯,其生活方式和新
陈代谢作用基本与海绵类相同,但它是个体动物,一般生活在蓝绿藻当中,
最合适的生长环境是在水深 20~30 米的海底。它从早寒武世开始出现,到了
中寒武世就绝灭了。因它对生活环境要求很严,不能在海水浑浊的地方生长,
故不用它作为划分对比地层的标准化石。
    腔肠动物  尽管它也是两胚层动物,但要比前两门动物高等,即开始了
神经细胞和原始肌肉细胞的分工并具消化腔,所以叫它腔肠动物。它的身体
多为辐射对称,在消化腔口处有一圈或多圈触手。本门动物自寒武纪后期出
现至现代,种类繁多,化石丰富,其现在动物代表有我们大家熟悉的海葵和
水母,有人喜欢吃的海蜇皮,就是水母,一种大型的腔肠动物。
    本门的主要化石是珊瑚和层孔虫,珊瑚将专门列题讲述,这里先说说层
孔虫。
    层孔虫是海底生活的群体动物,自寒武纪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白垩纪。
它体中有钙质骨骼,群体的骨骼相连结成不规则的团块状、层状等。大的群
体宽达 2 米、厚 1 米,小的直径不足 1 厘米。由于它有这样的不易分解腐烂
的硬骨骼,故被称为造礁动物。层孔虫礁石化石代表着一种繁荣的海底动物
生长环境,其化石丰富的地区,常能发现可供开采的石油。在我国广西、湖
南、贵州发现的油田过程中,层孔虫在与已知油区的地层对比中发挥了很大
的作用。
    从以上三门的动物特征上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它们都是二胚层动物,但
在进化上也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尤其是在胚胎发育中,海绵动物表现为小细
胞内陷形成内层,大细胞留在外面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胚胎
发育恰好相反。以后出现的更高级的动物没有哪一类是由海绵动物门中分化
出来的,说明这类动物在生物演化上是一个侧支,又称侧生动物。海绵动物
不可能再进化了,古杯门已绝灭,那么向后传递生命进化的接力棒就落在腔
肠动物门中,它传递的速度很快,在奥陶纪时就传给了三胚层动物,从那时

开始,生命进化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美丽的珊瑚
                   
    晶莹的海水覆盖着的海底,是令人神往的世界。耀眼夺目的珊瑚,繁花
似锦,五彩缤纷,有的像披上露珠的树枝,有的像凌霜盛开的菊花……袅娜
多姿,争芳斗艳。这些迷人的景色,多少年来赢得了人们的惊叹和赞美。人
们喜爱珊瑚,尤其是红珊瑚,将它列入珍宝之中。清朝官员官服上的朝珠和
官帽上的顶戴,就是用红珊瑚雕琢而成的。然而,珊瑚所蕴藏的科学启示,
一直到最近几十年才被人们所领会。
    现代的珊瑚虫,生活在热带的海洋里,过独生或群体固着的生活。单体
的珊瑚(如常见的海葵),圆柱体状,一端固着于他物,另一端环绕中央的
口孔,长有很多触手。珊瑚体的外层细胞能分泌出石灰质(碳酸钙)骨骼,
分泌的快慢又与太阳光强弱有关,白天分泌得多,夜晚分泌得少,甚至不分
泌。季节的变化也影响着这种分泌的速度。这样,生活着的珊瑚虫,在那昼
夜交替、四季循环的漫长历史中,在自己的体壁上留下了一道道粗细不同的
生长环纹。有人研究过:从一个最粗的(或最细的)环纹到相邻的另一个最
粗的(或最细的)环纹之间,即相当于植物的一个年轮,有 365 条环纹,这
个数目正好和一年的天数相等。
    地史上泥盆纪时期是珊瑚繁衍的旺盛时期,专家们发现,该地质年代中
的某些珊瑚化石表面上也满布环状细纹,粗细递增递减,交替出现,只是相
邻两个最粗(或最细)的环纹之间的环纹数,不是 365 条,而是 400 条左右。
珊瑚化石外表的这些特有环纹,就像是一种特殊的文字,告诉我们当时一年
有 400 来天。我们知道,如果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不变,它公转一周的时
间就不大可能有变化,利用数学公式求出了泥盆纪时一天不到 22 小时。更有
趣的是,在泥盆纪以后的石炭纪,也找到过类似的珊瑚化石,每一年轮上的
生长纹是 385~390 条。根据这样的一些事实,有人推测地球的自转速度越来
越慢,从最原始的状态时的每天 4 小时减慢到现代的 24 个小时。
    所有的珊瑚都属于腔肠动物门珊瑚纲,它包括现代的海葵、石珊瑚、红
珊瑚和已绝灭的四射珊瑚、横板珊瑚等,全部是海生(即在海水中长大)。
    在珊瑚化石中四射珊瑚是重要的化石,由于它在地球上存在的时间短,
内部结构变化很快并有阶段性,因此古生物学家利用它来作为古生代地层中
的标准化石。四射珊瑚从产生到灭绝,骨骼发育很有规律,专家们主要是从
它的内骨骼演化上划分时代。珊瑚虫分泌钙质除了形成外壁,还要形成内壁,
内壁自下而上,从边缘往中心生长,专家们称它为隔壁,意思是它把体腔隔
开了。早期的珊瑚壁单一仅一种,称为单带型,生活的时代为奥陶纪和志留
纪;以后在隔壁之间又长出骨钙叫鳞板,这时的珊瑚化石就称双带型,出现
在志留纪和泥盆纪;到了石炭纪和二迭纪时,内骨骼在体腔的中心部分彼此
连接、膨大形成了一根从下到上的柱子(学名叫中轴或中柱),这时它就变
成了三带型。四射珊瑚对于专家们来说,在确定古生代各个纪的时间上起着
重要的作用,研究它的专著也非常的多。

                  向前迈进一大步——三胚层动物
                   
    动物在外壁和内壁细胞层之间又分化出一层细胞——中胚层,这就是三
胚层动物。不要小看中胚层的产生,它在动物发展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中胚层为动物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形成、分化和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来源于它的肌肉组织强化了运动的机能,使动物与环境的接触复杂化,由此
促进了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发育,提高了动物对刺激的反应和寻食的效率;
高效率的觅食又使动物增加了营养,新陈代谢旺盛,排泄机能随之加强,这
样“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动物形态结构产生了强烈分化;同时,中胚层不
仅有再生的能力,而且能贮藏水分和营养物质,大大提高了动物对干旱和饥
饿的适应力,为动物摆脱水中生活,进入陆地环境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中胚层产生以后,动物的进化分成了两支,一支是原口动物,一支是后
口动物。后口动物是进化的主线,从原始的后口动物中,发展出了神经系统
获得充分发展的脊椎动物,最后又在脊椎动物中发展出了我们人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