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适宜大力发展用材林、竹木林和多种经济林木。林区内的人工林和经济林比
重大。主要树种有马尾松、黄山松、杉木、柳杉、多种竹类(如毛竹、淡竹、
桂竹、刚竹)、多种常绿阔叶树(樟树、楠木、栲类、石栎等)、多种栎类
(如检皮栎、麻栎、小叶栎、山毛榉等)。主要经济林木有油茶、油桐、乌
柏、漆、棕榈等树种。
人工造林
我国东部的平原、盆地和河口三角洲上,原有天然林早已采伐,现在极
少。我国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营造农田防护林、农林间种、四旁植树,
既美化了环境,同时也扩大了森林面积,获得了森林多种效益。1989 年我国
人工林面积达 3830 万公顷,占世界人工林的 1/3,居世界第一位。
“三北”防护林
该项伟大的生态工程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克山口,
东西横跨我国北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西北、华北、东北(合称“三
北”)地区,包括 13 个省、市、自治区的 512 个县,东西全长 7000 多千米,
南北宽 400~1700 多千米不等,占国土总面积的 41%,被海内外称为“绿色
万里长城”。其规模超过美国“罗斯福工程”、原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
计划”、北非 5 国的“绿色大坝工程”,成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该工程分
两期完成,第一期工程 1987~1985 年已完成,有人工造林 600 多万公顷,飞
机播种林 10.6 万公顷,封山育林 86.7 万公顷,零星植树 15 亿棵。使 8000
万公顷的农田实现林网化,区内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 4%提高到 5.9%,粮食
产量较原来提高 10%~13%。第二期由 1986 年开始实施,两年内新造林 310
万公顷,封山育林 223.8 万公顷,飞机播种造林 24 万公顷,零星植树 30 亿
棵。第二期工程用 10 年完成,计划造林 630 万公顷,使区内森林覆盖率提高
到 7.7%。用防护林工程解决我国北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等灾害,是我国
人民改造自然、整治环境的伟大创举。
草场资源
我国草场资源的分布
我国是草场大国,草场总面积达 2.22 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 23.1%,
在全国自然资源中居首位,居世界第三位。我 国草场广泛分布于东北的西部、
内蒙古、西北荒漠地区的山地、青藏高原等地区。
草甸类草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一般牧草高 60~80 厘米,生长茂密,覆盖度在 90%以上。产草量高,适宜
牛等大牧畜放牧,或做割草场。
草原类草场:多分布于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北方各山地
中。草层高 20~30 厘米,高者可达 50~70 厘米,覆盖度 30~50%,产草量
中等,草质好,适宜各种家畜放牧。
荒漠类草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草群矮而稀疏,产草量低,牧业发展
受限制。
草丛类草场: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广大农区。草层高 40~80 厘米,覆
盖度 60%,为重要天然割草场,适各种家畜利用。
我国草场资源受地形地势和降水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大兴安
岭—阴山山脉—秦岭山地—青藏高原东麓—线以西草场占全国的 82%,以东
则仅有 18%。由于水热的季节变化,西北区牧草生长期短,枯黄期长,既造
成了冬夏牧草营养不平衡,又产生了牧场载畜能力的差别(冬季载畜能力仅
为夏季的 58%),给我国牧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保护草场和建设人工草场
我国草场虽然面积广,但优质草场比例小。产草量多并且营养价值高的
草场只占 21%,一半草场因海拔高,利用受到限制。再者,草场退化在我国
普遍存在,其表现是牧草的草种少、数量少、质量低。目前,全国可利用草
场的 1/3(约 7300 万公顷)呈明显退化,越向西退化越明显。草场退化导致
畜产品数量降低了 30%。同时,草场退化也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使草场沙
化或盐碱化。草场退化的直接原因是过度放牧所致。
为了改变上述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我国应因地制宜地在各地建设人工草
场,增加产草量,增加牧草的种类,在时空分布和价值上给天然草场以弥补,
使我国牧业生产呈现良性循环。
矿产资源
我国的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我国面积广阔,地质状况复杂,具有多种矿产
的成矿条件。目前,全国发现 162 种矿物,探明储量的矿种有 148 种。发现
矿床 20 多万处,探明储量的矿床 1.5 万多处。我国矿产种类之多,是世界上
品种配套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按矿产总值计算,居世界第三位。全国
已建成国营矿山 8000 多座,乡镇个体矿山 23 万多处,每年采矿石量 50 多亿
吨。
某些重要矿种贫矿多,富矿少。我国矿产中有些矿种总储量虽然很大,
但其品位不高。例如,我国铁矿储量达 501 多亿吨(1990 年),居世界各国
第三位。但是铁矿石多为含铁 30%以下的贫矿,而含铁 50%以上的富铁矿很
少。这种情况给我国铁矿的开发和冶炼带来了困难。
此外,有些矿种在我国比较稀缺,如金刚石、铬铁矿、铂矿等。
矿产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矿产资源的分布决定于地质作用。我国的矿产
资源是按一定地质规律出现和分布的。秦岭—昆仑山、阴山—天山两个构造
带以产铁矿、钒钛磁铁矿、铬铁矿、铜、钼、铅、锌、金及其他贵金属为其
特点;秦岭地区还有汞锑和石棉;南岭构造带有丰富的钨、锡、铜、铅、汞、
锑、黄铁矿。
川滇经向构造带以多铁矿、铜矿、铜镍矿、钒钛磁铁矿、石棉以及铬、
钴、铂为特色;滇西—西藏弧形构造带有丰富的铬、铂、钼、镍、铅锌、金、
稀有金属、云母、钨、汞、铁等。大兴安岭—太行山—湘、黔山地,主要产
铜、铁、铅锌、锑和汞;长白山地和山东山地有铜、铅、锌、钼以及明矾和
铁矿;阴山—天山构造带以北地区,以中生代和新生代生成的煤、石油、铁
为主。
我国的煤炭资源
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第一,煤炭资源在我国分布普遍。全国一级行政
区划中,除上海市外几乎都发现了煤炭资源;第二,煤炭资源的分布很不均
衡。总体上看是“北多南少”,北方煤田多具层位稳定、分布广泛、面积大、
储量多、煤质好的特点;南方煤田多分布规模较小而且分散。具体分布是:
山西、内蒙古的储量分别为 2000 多亿吨和 1900 多亿吨,贵州 460 多亿吨,
安徽和陕西都在 200 亿吨以上,上述 5 个省区煤炭总储量占全国的 75%,而
江南四省区总储量不及 130 亿吨,仅占全国的 2%。按保有储量排列如下:
山西省、鄂尔多斯北部、内蒙古东部、川滇黔边区、苏鲁皖边区、鄂尔多斯
南部、豫中豫西、河北平原、贺兰山、天山南部、黑龙江省东部、沈阳周围
地区。这 12 片煤田探明储量占全国总量的 92%。
主要大型煤矿:1990 年底全国共建成年产 3 万吨以上煤矿 2237 处,年
产煤 1000 万吨以上的大煤矿全国共有 14 个,它们是:
山西省:大同、西山、阳泉、晋城、潞安;
河北省:开滦、峰峰;
河南省:平顶山、义马;
黑龙江省:鹤岗、鸡西;
辽宁省:阜新;
安徽省:淮北;
江苏省:徐州。
我国的石油资源
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我国石油资源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勘探程度差
别也很大。目前石油探明储量多集中在黑龙江、山东和辽宁省,其探明的可
采量占全国总量的 70%。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至 80 年代初期全国已在
19 个省、市、自治区发现油气田,投入开发的有 122 个。近海大陆架勘探中,
发现了渤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南海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
莺歌海盆地等 6 个大型含油盆地。
主要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三个油田年产石油 1000~
5000 万吨;年产石油 500~1000 万吨的有中原油田、新疆油田和华北油田。
年产 500 万吨以下的有大港、吉林、河南、长庆和江汉等油田。
我国的铁矿资源
铁矿资源的分布特点:全国的铁矿资源分布广而不均衡,华北和